豫约金秋25·安阳县小南海石窟·兴阳禅寺塔

标签:
小南海风景名胜区马家乡善应镇丈八佛塔国保杂谈 |
分类: 鄂豫齐鲁 |
离开濮阳,我们一路向西,快到中午的时候来到据南阳县城西南20多公里的小南海石窟,大门紧锁,我们按照攻略从边门进。由于它凿于风景优美的小南海附近,所以称之为小南海石窟。现存三窟,分别是西窟、中窟、东窟,均为北齐天保年间(550年—559年)建造。三窟造像大同小异,规模相近,风格古雅。这里原是宏伟的灵山寺,可能有较大规模的石窟造像群,现仅余三座石窟,从形体结构,风格题材来看,是北齐时期石窟艺术的珍品。

其间弥刻大小佛像23尊,无统一布局,不像是一次刻成的。

中窟进深1.34米,面阔1.19米,高1.78米。平面呈方形,面积约1.6平方米。全窟萦壁遍布拜佛积德、敬佛造像的题刻。门亦作拱状,有门槛。

门额饰形象生动的二青龙,间有火焰宝珠,下为两只金翅鸟。门洞两旁对称地刻有停立着的天王浮雕,威武雄壮。


来这里不方便,多是山区小路。兴阳禅寺塔为一座平面八角形七层密檐式砖塔,通高约20米左右,始建年代不详。虽然说是座唐塔,但由于记载无存,有介绍说其建筑特点应为宋塔形制。一层朝南设有龛门,可由此进入塔室参拜大佛,龛门上有石刻匾额,上书‘丈八佛塔’。

院子中有古碑,但自己模糊,其中一个是元代至大元年《重修兴阳院记》碑。

绕塔观赏,丈八佛塔共有七层,因其底层立一一丈八寸高的石佛,故名 “丈八佛塔”。

看底层中的佛像,已经镀金重饰,看不出其原本的古朴。有资料说佛头和佛手早已被盗,如今已经是后补的了。

第二层到第四层各面开窗,人可登临,只是现在不让游客上去。各层檐部均砌仿木斗拱,塔檐外展,呈凌空欲飞之势。

东窟毁坏较重,其进深和面阔均为1.29米,高1.67米,平面呈正方形,面积为1.66平方米。正面中间雕琢释迦佛1尊,左右刻二胁侍菩萨,两侧壁各雕3尊菩萨。

其间弥刻大小佛像23尊,无统一布局,不像是一次刻成的。

中窟进深1.34米,面阔1.19米,高1.78米。平面呈方形,面积约1.6平方米。全窟萦壁遍布拜佛积德、敬佛造像的题刻。门亦作拱状,有门槛。

门额饰形象生动的二青龙,间有火焰宝珠,下为两只金翅鸟。门洞两旁对称地刻有停立着的天王浮雕,威武雄壮。

正中雕释迦佛一尊,火焰背光,内浅刻腾空飞舞的飞天6个,左右刻二胁菩萨,两侧壁各镌侍立菩萨3尊,其间各浅刻小型菩萨3尊,手拿莲枝。东壁上部有浮雕弥勒说法图案,西壁有浮雕莲枝菩提树图案。座台上刻有三个伎乐人。


门额上有大片削平岩石镌“方法师镂石板经记”云:“大齐天保元年,灵山寺僧方法师、故云阳公子林等,率诸邑人,刊此窟,髣像真容。至六年,“国师大德”稠禅师重茔修成。相好斯备,方欲刊记金言,光流末季。但运感将移。暨乾明元年,岁次庚辰,于云门寺,奄从迁化,众等仰惟先师,依准观洁,遂镂石板经传之。”后华严经偈赞和涅
经品行。此摩崖题刻石板经,乃标准的北齐书体,苍劲浑重,委婉秀丽,书法价值极高。


西窟进深1.76米,面阔1.36米,高1.76米。平面呈方形,面积为2.4平方米。门作拱券状,门楣上雕有滚龙两条,中间有一莲花。门两旁各雕刻有护法神王一尊,组成火焰拱门。



西窟进深1.76米,面阔1.36米,高1.76米。平面呈方形,面积为2.4平方米。门作拱券状,门楣上雕有滚龙两条,中间有一莲花。门两旁各雕刻有护法神王一尊,组成火焰拱门。

安阳小南海风景名胜区,位于善应镇一带。小南海水库主体区,湖光山色,百泉泻流,是其主要特色。
景区东至北善应村,西至杨家坪,南至小南海水库主体区,北至黑玉村,约8平方公里。古时候,这条峡谷水势浩大,潭面辽阔,汪洋似海,且地处古邺城之南,故称小南海。







这里还有南海古庙、长春观等古迹,我们赶时间无法一一浏览。

安阳兴阳禅寺位于安阳马家乡李家庄村,始建于唐,后几经兴衰,至今寺院建筑多已毁废,仅存一塔依然矗立在寺院遗址之上。近年来周边信民又在原址建了少许建筑,兴阳禅寺也算又复存了。

来这里不方便,多是山区小路。兴阳禅寺塔为一座平面八角形七层密檐式砖塔,通高约20米左右,始建年代不详。虽然说是座唐塔,但由于记载无存,有介绍说其建筑特点应为宋塔形制。一层朝南设有龛门,可由此进入塔室参拜大佛,龛门上有石刻匾额,上书‘丈八佛塔’。

院子中有古碑,但自己模糊,其中一个是元代至大元年《重修兴阳院记》碑。

绕塔观赏,丈八佛塔共有七层,因其底层立一一丈八寸高的石佛,故名 “丈八佛塔”。

看底层中的佛像,已经镀金重饰,看不出其原本的古朴。有资料说佛头和佛手早已被盗,如今已经是后补的了。

第二层到第四层各面开窗,人可登临,只是现在不让游客上去。各层檐部均砌仿木斗拱,塔檐外展,呈凌空欲飞之势。

后一篇:豫约金秋26·安阳县灵泉寺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