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约金秋22·内黄颛顼帝喾陵

标签:
高阳氏颛顼高辛氏帝喾面塑五帝同根碑林杂谈 |
分类: 鄂豫齐鲁 |
颛顼帝喾陵位于内黄县梁庄镇,俗称“二帝陵”,民间称“高王庙”,是上古时期“三皇五帝”中第二帝高阳氏颛顼、第三帝高辛氏帝喾的陵墓。离开浚县,我们的下一站就是这里。

现代的祭祀碑。

五帝同根,很有意义吧。

后面的土堆,就是二帝陵了。在我看来,上古帝王的陵墓,并不在于是否真实,更在于精神方面的祖先崇拜与身份追溯。封土冢南北长约65米,东西宽约54米,顶高25米,陵墓底部都残存有高1米左右的砖砌陵墙,南面陵墙上分别镶嵌有“颛顼陵”和“帝喾陵”石碑。

清代嘉庆二十四年滑县知县张兆安立的“颛顼陵”碑。

元大历二年立的“颛顼帝陵”碑
颛顼、帝喾位列“五帝”,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开创和发展了灿烂的华夏文明,改革和继承了传统祭祀文化,奠定和丰富了姓氏文化,是中国姓氏寻根文化研究界公认的数百家姓氏的起源,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延续起着重要的作用,被尊为华夏人文始祖。


殿内,二帝手执的工具事规尺、斧头,说明古代帝王还是主导开智与劳作。

左右山墙的壁画。在《史记》中颛顼是作为一位历史人物来记载的,他是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他继黄帝之后主政。也有学者认为颛顼是一位历史化的神话人物,人物颛顼是太阳神,颛顼历即太阳历。


左右山墙的壁画。在《史记》中颛顼是作为一位历史人物来记载的,他是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他继黄帝之后主政。也有学者认为颛顼是一位历史化的神话人物,人物颛顼是太阳神,颛顼历即太阳历。

帝喾说是颛顼的侄儿。司马迁《史记》:“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於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脩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郁郁,其德嶷嶷。其动也时,其服也士。帝喾溉执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

二帝塑像旁的面塑供品。这么多层,没见过。


二帝塑像旁的面塑供品。这么多层,没见过。

祭殿后,是一个土坡。考古发现,这里有元明清的神道和几条甬道。

现代的祭祀碑。

五帝同根,很有意义吧。

后面的土堆,就是二帝陵了。在我看来,上古帝王的陵墓,并不在于是否真实,更在于精神方面的祖先崇拜与身份追溯。封土冢南北长约65米,东西宽约54米,顶高25米,陵墓底部都残存有高1米左右的砖砌陵墙,南面陵墙上分别镶嵌有“颛顼陵”和“帝喾陵”石碑。

清代嘉庆二十四年滑县知县张兆安立的“颛顼陵”碑。

元大历二年立的“颛顼帝陵”碑
如今的二帝陵,已经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后一篇:豫约金秋23·濮阳檀渊之盟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