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豫约金秋22·内黄颛顼帝喾陵

(2022-04-02 06:49:42)
标签:

高阳氏颛顼

高辛氏帝喾

面塑

五帝同根

碑林

杂谈

分类: 鄂豫齐鲁
颛顼帝喾陵位于内黄县梁庄镇,俗称“二帝陵”,民间称“高王庙”,是上古时期“三皇五帝”中第二帝高阳氏颛顼、第三帝高辛氏帝喾的陵墓。离开浚县,我们的下一站就是这里。
豫约金秋22·内黄颛顼帝喾陵


史载二帝葬于“鲋山之阳”,即指此处。据史料记载,汉代建陵,唐代立庙,宋代修缮,金代重修,后经元、明、清历代多次修葺。
豫约金秋22·内黄颛顼帝喾陵


介绍说,到了清末,二帝陵被黄沙湮埋,1986年清沙时重见天日。场地上残存的砖门,大约是清代的遗物?
豫约金秋22·内黄颛顼帝喾陵


颛顼、帝喾位列“五帝”,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开创和发展了灿烂的华夏文明,改革和继承了传统祭祀文化,奠定和丰富了姓氏文化,是中国姓氏寻根文化研究界公认的数百家姓氏的起源,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延续起着重要的作用,被尊为华夏人文始祖。
豫约金秋22·内黄颛顼帝喾陵


近年,当地对二帝陵进行了大规模重修,先后修建了山门、祭拜殿、二帝塑像、棂星门、碑廊、配殿及其他附属配套设施。
豫约金秋22·内黄颛顼帝喾陵


近几年,在拜殿和配殿前后清理出历代碑碣165通。为元、明、清时期的遗物,内容多为历代王朝派遣特使来此祭奠的祭文、历代重修陵庙的庙记,以及文人墨客的拜谒赋诗。
豫约金秋22·内黄颛顼帝喾陵


殿内,二帝手执的工具事规尺、斧头,说明古代帝王还是主导开智与劳作。
豫约金秋22·内黄颛顼帝喾陵


左右山墙的壁画。在《史记》中颛顼是作为一位历史人物来记载的,他是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他继黄帝之后主政。也有学者认为颛顼是一位历史化的神话人物,人物颛顼是太阳神,颛顼历即太阳历。
豫约金秋22·内黄颛顼帝喾陵


帝喾说是颛顼的侄儿。司马迁《史记》:“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於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脩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郁郁,其德嶷嶷。其动也时,其服也士。帝喾溉执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
豫约金秋22·内黄颛顼帝喾陵


二帝塑像旁的面塑供品。这么多层,没见过。
豫约金秋22·内黄颛顼帝喾陵


祭殿后,是一个土坡。考古发现,这里有元明清的神道和几条甬道。

豫约金秋22·内黄颛顼帝喾陵


现代的祭祀碑。
豫约金秋22·内黄颛顼帝喾陵


五帝同根,很有意义吧。
豫约金秋22·内黄颛顼帝喾陵


后面的土堆,就是二帝陵了。在我看来,上古帝王的陵墓,并不在于是否真实,更在于精神方面的祖先崇拜与身份追溯。封土冢南北长约65米,东西宽约54米,顶高25米,陵墓底部都残存有高1米左右的砖砌陵墙,南面陵墙上分别镶嵌有“颛顼陵”和“帝喾陵”石碑。
豫约金秋22·内黄颛顼帝喾陵


清代嘉庆二十四年滑县知县张兆安立的“颛顼陵”碑。
豫约金秋22·内黄颛顼帝喾陵


元大历二年立的“颛顼帝陵”碑
豫约金秋22·内黄颛顼帝喾陵


明嘉靖七年立的“帝喾陵”碑
豫约金秋22·内黄颛顼帝喾陵


颛顼陵有元、清标志碑,帝喾陵有明代标志碑。元、明、清三代陵碑均立于两位上古帝王陵前,实属罕见。
豫约金秋22·内黄颛顼帝喾陵


当地连续多年在二帝陵区和周围育林封沙,使整个陵区被数万亩苍茫的森林所环抱。
豫约金秋22·内黄颛顼帝喾陵


回到庙前,一侧是钟亭以及现代碑林。
豫约金秋22·内黄颛顼帝喾陵


如今的二帝陵,已经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豫约金秋22·内黄颛顼帝喾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