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康显侯告紫泉别墅观音洞禹王庙万仙阁杂谈 |
分类: 鄂豫齐鲁 |
大伾山八卦楼前,有“小壶天”石牌门,走下去就是我们刚刚去过的“吕祖祠”。小壶天,指仙境。 宋
仲并 《水调歌头》词:“华栋一何丽,移下小壶天。几多曲房新户,縹緲似当年。”

下头这片有高楼的所在,我们还没走过,实际上就在吕祖祠的边上,我们先上山了。

八卦楼后面,是万仙阁,硬山灰板瓦建筑。阁分二层,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始建于清代康熙十六年(1677),由石柱支撑明廊,楼阁檐下悬横匾书“万仙阁”。阁门前放置石香炉,环周浮雕八卦图。
万仙阁因塑有道教诸仙三千余尊而得名,用悬塑、圆塑等手法,刻画了群神众仙,集中了中国古代官方及民间崇祠的几乎全部神祗,众仙塑像形神兼备栩栩如生,是华北地区道教泥塑艺术至高的殿堂。


庙前东侧,有重修禹王庙碑,字体小浅,仔细看有难度。

一侧,《大伾山赋》,最后一段,有“大明弘治己未重阳,余姚王守仁伯安赋并书。”为纪念阳明先生,明代后期,人们把大伾山上建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的东山书院改建为阳明书院,并将王阳明的《大伾山诗》和《大伾山赋》复制后立于书院中。

禹王庙前月台,大多数的石头应该是原物。

大伾山的顶峰,也就是这么个台面,西门有“太极仙境”匾。

出门不远,就是鹤爪坪,方圆650平米的大青石上,天然地布满斑驳的印记,像鹤爪抓挠的图案。

紫光亭,全石质建筑,建于2001年。这里观景不错。

下来不远,北崖山腰处,就到了观音寺。观音寺山门殿面阔三间,单檐歇山式建筑,明廊檐枋鎏金匾额书“观音寺”,殿顶覆盖黄色琉璃瓦,正脊两端配龙首大吻,斜脊饰以琉璃质脊兽。

观音寺古称观音洞,创建於元英宗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观音寺一进院落,左右两廊分别为圆通宝殿及睡观音殿,两殿皆为单檐硬山式建筑面阔五间。观音洞门前有元代双柱石坊,百年古树五六株,庭院中两株古柏围有石栏。

峭壁之下便是观音洞,系在崖壁上人工开凿,洞口上方线刻观音坐像一尊,洞前有拜殿一间,青砖砌墙与山崖相连,门侧有廊柱两根支撑廊檐,殿顶覆盖黄色琉璃瓦饰有若干脊兽,门楣木雕匾额书黑字“观音洞”。


山腰处,看到如同山西大院的高楼我们还没到访,回过头走几步。

紫泉别墅,实际上就在吕祖祠的北侧,是清朝康熙年间浚县知县刘德新为焚香朝拜吕祖祠方便而修所建。据说刘德新信奉道教,自诩有仙风道骨。

这座别墅是2007年,当地投资200多万元,分三期工程进行恢复修建。整体工期耗时一年多。

别墅后靠崖,上建亭,自成一体。

崖壁上有刘德新题的“吏隐厈”,其含义有诗说明:“自来吏隐两兼难,潦倒风尘为一官。何日回头登彼厈,却从宦海障狂澜。”

还有“层峦叠嶂”“身到蓬莱”等摩崖石刻。

如同碉堡的“餐霞阁”,铁将军把门,应该是近年修复的。据说这曾经的刘县令的住所。

继续绕北,一个大斜坡,就是整块的大石头,那正在围起来修复的地方,是龙洞。“龙洞祥云”作为老黎阳八景之一,最早记载来源于元代。

大伾山上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群中,其中就有《龙洞 康显候告》。丰泽庙,是龙洞的大名,庙的石雕神龙及龙王、龙母。


下头这片有高楼的所在,我们还没走过,实际上就在吕祖祠的边上,我们先上山了。

八卦楼后面,是万仙阁,硬山灰板瓦建筑。阁分二层,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始建于清代康熙十六年(1677),由石柱支撑明廊,楼阁檐下悬横匾书“万仙阁”。阁门前放置石香炉,环周浮雕八卦图。
万仙阁因塑有道教诸仙三千余尊而得名,用悬塑、圆塑等手法,刻画了群神众仙,集中了中国古代官方及民间崇祠的几乎全部神祗,众仙塑像形神兼备栩栩如生,是华北地区道教泥塑艺术至高的殿堂。

看过去,里面的塑像是刚刚修复不久,而这木楼,应该有些年份了。

中原大地,黄河故道就在脚下。

山顶东行几步,就是禹王庙,这里正在修复施工中。因王明阳曾在此赋诗讲学,后人称其为阳明书院。直到清康熙十八年(1619年),县令刘德新将其改建为禹王庙。

庙前,有怀禹桥,这应该是近几年新建的。



中原大地,黄河故道就在脚下。

山顶东行几步,就是禹王庙,这里正在修复施工中。因王明阳曾在此赋诗讲学,后人称其为阳明书院。直到清康熙十八年(1619年),县令刘德新将其改建为禹王庙。

庙前,有怀禹桥,这应该是近几年新建的。


在王守仁诗集中寻访不到,《登大伾山》诗碑矗立在禹王庙西侧,大字行楷,诗衬字,字映诗,显得浑然一体。大约在六十年代后期破了四旧,现在是重新修补的。

庙前东侧,有重修禹王庙碑,字体小浅,仔细看有难度。

一侧,《大伾山赋》,最后一段,有“大明弘治己未重阳,余姚王守仁伯安赋并书。”为纪念阳明先生,明代后期,人们把大伾山上建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的东山书院改建为阳明书院,并将王阳明的《大伾山诗》和《大伾山赋》复制后立于书院中。

禹王庙前月台,大多数的石头应该是原物。

大伾山的顶峰,也就是这么个台面,西门有“太极仙境”匾。

出门不远,就是鹤爪坪,方圆650平米的大青石上,天然地布满斑驳的印记,像鹤爪抓挠的图案。

紫光亭,全石质建筑,建于2001年。这里观景不错。

下来不远,北崖山腰处,就到了观音寺。观音寺山门殿面阔三间,单檐歇山式建筑,明廊檐枋鎏金匾额书“观音寺”,殿顶覆盖黄色琉璃瓦,正脊两端配龙首大吻,斜脊饰以琉璃质脊兽。

观音寺古称观音洞,创建於元英宗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观音寺一进院落,左右两廊分别为圆通宝殿及睡观音殿,两殿皆为单檐硬山式建筑面阔五间。观音洞门前有元代双柱石坊,百年古树五六株,庭院中两株古柏围有石栏。

峭壁之下便是观音洞,系在崖壁上人工开凿,洞口上方线刻观音坐像一尊,洞前有拜殿一间,青砖砌墙与山崖相连,门侧有廊柱两根支撑廊檐,殿顶覆盖黄色琉璃瓦饰有若干脊兽,门楣木雕匾额书黑字“观音洞”。

观音洞一侧山崖,有“禹贡名山”石刻。

山腰处,看到如同山西大院的高楼我们还没到访,回过头走几步。

紫泉别墅,实际上就在吕祖祠的北侧,是清朝康熙年间浚县知县刘德新为焚香朝拜吕祖祠方便而修所建。据说刘德新信奉道教,自诩有仙风道骨。

这座别墅是2007年,当地投资200多万元,分三期工程进行恢复修建。整体工期耗时一年多。

别墅后靠崖,上建亭,自成一体。

崖壁上有刘德新题的“吏隐厈”,其含义有诗说明:“自来吏隐两兼难,潦倒风尘为一官。何日回头登彼厈,却从宦海障狂澜。”

还有“层峦叠嶂”“身到蓬莱”等摩崖石刻。

如同碉堡的“餐霞阁”,铁将军把门,应该是近年修复的。据说这曾经的刘县令的住所。

继续绕北,一个大斜坡,就是整块的大石头,那正在围起来修复的地方,是龙洞。“龙洞祥云”作为老黎阳八景之一,最早记载来源于元代。

大伾山上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群中,其中就有《龙洞 康显候告》。丰泽庙,是龙洞的大名,庙的石雕神龙及龙王、龙母。

龙洞不大,也不深。
洞口左右各有一石雕神龙,洞上雕刻三条神龙。庙内的天然洞穴,洞壁呈旋纹状,似有神龙栖居出入,相传在龙洞求雨,非常灵验。龙洞内的题字:“鲁元翰再观龙穴,元祐元年七月二十一日。”旁边的几行小字已经漫漶不清。据《宋史》记载,鲁元翰时任卫州(今卫辉市)知州,与苏东坡素有交情。


前一篇:豫约金秋13·浚县大伾山(上)
后一篇:豫约金秋15·浚县大伾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