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晋北之八四:榆次·常家庄园·节和堂·杏园

标签:
敦艮吉常赞春承启第人和堂照壁杂谈 |
分类: 京津晋蒙 |
榆次常家庄园占地12余万平方米,是规模最大的晋商大院,也是中国最大的庄园式建筑群。我们来之前了解不多,到了才感到震撼。位于榆次东阳镇车辋村,大门口是一个高大的“敦艮吉”城门楼。常家庄园为城堡式建筑,原有八道堡门。由于时代变迁,战争损毁、人为拆除等,至今只幸存这一座了。



据介绍,常氏一门从乾隆、嘉庆、道光、 咸丰
、同治、光绪、宣统七代,沿袭一百五十多年。尤其在晚清,在恰克图十数个较大商号中,常氏一门独占其四,堪称清代晋商中“外贸世家”。有谚曰:乔家一个院,常家二条街。后多次修缮,占地60万平方米,(略小于故宫,是乔家大院的60倍)有房屋4000余间、楼房50余座、小园林13处,建筑占原车辋村的一半。常氏宅院的建设规模当时称为三晋民居建筑之首。

中国有句俗语叫“富不过三代”,而常家却兴盛延绵达200年之久,其中的秘密就是其渊源深厚的家族文化。常氏由经商起家,传至十世时,已有“世兼儒贾为业”之称。由于常家始终注重子弟读书习儒,从而世代学子辈出。从八世到十六世,常家考取进士、举人、秀才等多达146人,而且随着商业的发展,家族研修学业的气氛日益浓厚,造就了一大批的学者、名流。所以才享有了“清代儒商第一世家”的美誉。
常家庄园开放为原常家庄园遗存的半条街,不及原面积的1/4。形成一山、一阁、两轩、四园、五院、六水、九堂、八贴、十三亭、二十五廊、二十七宅院”的格局。

上个世纪,由于战争及历史原因,南庄园几乎无存,北庄园也有许多的损毁。80年代以来,随着旅游发展,这里重新修复,就是现在看到的。

堂院对面的福字照壁

麒麟照壁。这些应该都是近年重建的。庭院沿墙是一排长廊,东西分别有两个院门,一个是节和堂;一个是人和堂。中间正廊匾额:“承启第”, “承启第”的承启两字的含义是承前启后,以示常家后继有人。因为节和堂和人和堂都为慎和堂的支堂,故以承启自戒。

我们从节和堂开始参观。常家庄园现存的主要建筑物主要有九堂,全部分布于明清街以北,由东向西依次是节和堂,人和堂,慎和堂,雍和堂,谦和堂,养和堂,体和堂,广和堂,贵和堂。“节和堂”匾额是由清代常赞春书写。常赞春,字子襄,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中举,宣统元年(1909)考入京师大学堂,师从林纾等经学大师,为三晋名家。


上个世纪,由于战争及历史原因,南庄园几乎无存,北庄园也有许多的损毁。80年代以来,随着旅游发展,这里重新修复,就是现在看到的。

堂院对面的福字照壁

麒麟照壁。这些应该都是近年重建的。庭院沿墙是一排长廊,东西分别有两个院门,一个是节和堂;一个是人和堂。中间正廊匾额:“承启第”, “承启第”的承启两字的含义是承前启后,以示常家后继有人。因为节和堂和人和堂都为慎和堂的支堂,故以承启自戒。

我们从节和堂开始参观。常家庄园现存的主要建筑物主要有九堂,全部分布于明清街以北,由东向西依次是节和堂,人和堂,慎和堂,雍和堂,谦和堂,养和堂,体和堂,广和堂,贵和堂。“节和堂”匾额是由清代常赞春书写。常赞春,字子襄,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中举,宣统元年(1909)考入京师大学堂,师从林纾等经学大师,为三晋名家。

常家北庄园始建于清朝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距今约200多年历史。是常家庄园第九世常万达为其三个儿子和十个孙子“三怀”、十秉”建造的。

节和堂二门,题“养正亭”。两旁的砖雕,是“米芾拜石”和“羲之爱鹅”。

节和堂二门,题“养正亭”。两旁的砖雕,是“米芾拜石”和“羲之爱鹅”。
牌楼的反面是两幅砖雕的文字花墙。一幅是:“慎独其言是不欺,诚意为力行之源;穷究其理以存心,格物乃知至之本”。另一幅刻有“人而无恒,兼管并惊,终身定无所成;首尾不懈,精专神注,尽世必有其获。”
的文字花墙。


正厅,“学礼典书”匾,对联:“居身不使白玉玷,洁志直与青云齐”,这是祁寯藻书写的一幅对联。
人和堂同样为慎和堂的支堂。人和堂同节和堂、养和堂及贵和堂新院一样都为“品”字形偏正结构,即临街一门而入,前院为东西五间、南北十间的长方形;后院则一分为二,呈南北五间,东西十间的长方形。

人和堂中间的牌楼是砖木结构,牌楼两边的砖雕是立体的浮雕,浮雕的山水非常逼真,山峦层层叠叠,层次分明,山间的凉亭亭亭玉立,连亭子顶上的瓦片都雕刻得清清楚楚,两幅砖雕就像两幅山水画。


人和堂中间的牌楼是砖木结构,牌楼两边的砖雕是立体的浮雕,浮雕的山水非常逼真,山峦层层叠叠,层次分明,山间的凉亭亭亭玉立,连亭子顶上的瓦片都雕刻得清清楚楚,两幅砖雕就像两幅山水画。

杏坛杏园是常家于110多年前的光绪五年北祠堂落成时,在杏园修筑了杏坛,请孔子塑像供于杏坛上,并取名杏园,以寄托家族多孔圣的敬仰。

杏林,位于祠堂边,遍布杏树,园中间立一石一侧书“杏林”二字,一侧书“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八个字。


杏林,位于祠堂边,遍布杏树,园中间立一石一侧书“杏林”二字,一侧书“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八个字。

园的一角,有流芳亭。
前一篇:秋游晋北之八三:太谷·无边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