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晋北之五五:朔州·崇福寺

标签:
弥陀殿金代五绝千佛阁金代壁画国保单位杂谈 |
分类: 京津晋蒙 |
朔州崇福寺在市中心,我们从雁门关来的时候已经接近五点了,吃了一个闭门羹,只好第二天上午再来。崇福寺
按照介绍,创建于唐代麟德二年(公元665年),由鄂国公也是朔州人的尉迟敬德奉旨建造。到辽代,寺被改为林太师府衙,后又改为寺庙,取名林衙寺。金代熙宗年间,寺庙扩建,大兴土木。金代天德二年(公元1150年),金朝海陵王完颜亮题额“崇福禅伟”一直保存至今。

进门就是金刚殿,清代乾隆时期重建,原来内供四大天王及两金刚,现在清代时期的塑像已不存,改为供奉三大士。

中轴线二进院是千佛阁,明代以前叫藏经楼,明代重修后阁内周设千尊佛像,遂更名千佛阁。千佛虽已不存,但名称沿用至今。屋顶为两层重檐歇山式。

左右为钟鼓楼,相对于不大的楼身,头部最大。

再看千佛阁,介绍说是明代洪武年间建的,面宽五间,进深三间,造型优美。

千佛阁周设环廊,据传是明代仿唐代这里的大藏经阁式样而作。

进门就是金刚殿,清代乾隆时期重建,原来内供四大天王及两金刚,现在清代时期的塑像已不存,改为供奉三大士。

中轴线二进院是千佛阁,明代以前叫藏经楼,明代重修后阁内周设千尊佛像,遂更名千佛阁。千佛虽已不存,但名称沿用至今。屋顶为两层重檐歇山式。

左右为钟鼓楼,相对于不大的楼身,头部最大。

再看千佛阁,介绍说是明代洪武年间建的,面宽五间,进深三间,造型优美。

千佛阁周设环廊,据传是明代仿唐代这里的大藏经阁式样而作。
崇福寺三进院落,中间为三宝殿,左右相对的这两座面宽5间的配殿,东边是文殊堂,原内供文殊菩萨和十八罗汉,西边是地藏堂,原内供地藏二正菩萨和十大阎君,现二堂塑像均无存。

明成化年间重修殿宇后,改大雄宝殿为三宝殿,三宝殿只能在门口看看。里面塑的是三世佛。

三宝殿后视图。

再后面的弥陀殿,才是这座寺庙的关键。弥陀殿建于金皇统三年(公元1143年),是寺院精华所在。弥陀殿的匾额、塑像、壁画、雕花门窗、脊饰琉璃被誉为“金代五绝”,


明成化年间重修殿宇后,改大雄宝殿为三宝殿,三宝殿只能在门口看看。里面塑的是三世佛。

三宝殿后视图。

再后面的弥陀殿,才是这座寺庙的关键。弥陀殿建于金皇统三年(公元1143年),是寺院精华所在。弥陀殿的匾额、塑像、壁画、雕花门窗、脊饰琉璃被誉为“金代五绝”,

殿身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八椽,殿为单檐歇山顶,殿身坐落在高大的台基上,基前又有宽敞的月台,衬托得殿宇高大雄伟,瑰丽壮观。

正面檐下“弥陀殿”竖匾是金大定二十四年(公元1184年)原物,笔法纯熟,字体遒劲,至今已历800多个春秋。这是一绝。


正面檐下“弥陀殿”竖匾是金大定二十四年(公元1184年)原物,笔法纯熟,字体遒劲,至今已历800多个春秋。这是一绝。

殿外九脊全为瓦条砌垒,殿顶上筒坂布瓦覆盖,绿色琉璃和脊饰剪边。两个高大邸吻矗立正脊之上,正脊中间置有瓦楼一座,将军居中,神志昂扬。戗兽、垂兽巨口獠牙,气势威武。这又是一绝。

弥陀殿棂窗也很精致,镂刻透心图案纹样达15种之多,有三角纹、古钱纹、桃白球纹等,这些图案不仅是优秀的艺术佳作,而且对研究金代建筑装饰具有很高的价值。

殿内中央砖砌佛坛上置三尊主像,分布在长跨四间的大佛坛上,中为弥陀佛,左为观音菩萨,右为大势至菩萨,称“西方三圣”。主像两侧4尊立像为胁侍菩萨,坛前两隅为护法金刚。

九尊塑像共居佛坛,主次分明,高低大小错落有致,组成一个和谐协调的整体。塑像虽经明代重装,但造型、躯体、面容、衣饰仍保持金代原塑风骨,是难得的金代塑像精品。




弥陀殿内四周墙壁满绘壁画,也是金代作品。画题内容主要是佛和菩萨讲经说法的画面。

整个壁画庄重宏伟,气势夺人,画工精细,设色以朱红、石绿为主,色彩绚丽,壁画与佛像交相辉映,大殿更加金碧辉煌。




弥陀殿棂窗也很精致,镂刻透心图案纹样达15种之多,有三角纹、古钱纹、桃白球纹等,这些图案不仅是优秀的艺术佳作,而且对研究金代建筑装饰具有很高的价值。

殿内中央砖砌佛坛上置三尊主像,分布在长跨四间的大佛坛上,中为弥陀佛,左为观音菩萨,右为大势至菩萨,称“西方三圣”。主像两侧4尊立像为胁侍菩萨,坛前两隅为护法金刚。

九尊塑像共居佛坛,主次分明,高低大小错落有致,组成一个和谐协调的整体。塑像虽经明代重装,但造型、躯体、面容、衣饰仍保持金代原塑风骨,是难得的金代塑像精品。




弥陀殿内四周墙壁满绘壁画,也是金代作品。画题内容主要是佛和菩萨讲经说法的画面。

整个壁画庄重宏伟,气势夺人,画工精细,设色以朱红、石绿为主,色彩绚丽,壁画与佛像交相辉映,大殿更加金碧辉煌。



前一篇:秋游晋北之五四:雁门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