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晋北之五三:雁门关·上

标签:
镇边祠中华第一关天险门地利门雁门寨杂谈 |
分类: 京津晋蒙 |
雁门关实际上就在代县县城北,我们先到了代县,又去了五台山、恒山、大同,再绕过来,已经是五天以后了。游走山西,可去的点太多,走回头路难免。“天下九塞,雁门为首。”雄关依山傍险,高踞勾注山上。我们从广武城过来,很快就到了景区门口。

瓮城内有关帝庙等建筑物,一看都是新建不久的。

地利门南面,就是点将台、练兵场了,现在作为表演场地。

往东,就是天险门,天险门为关城南侧之门,是关南第一道城门,石座砖券,高12.5米。其主体为明代所筑,残缺部分已于2010年整修如初,恢复了明代风貌。

雁门关,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现在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这里游客甚多。景区标志壁位于广场正北山坡下,左面是曾登临过雁门关的毛主席雕像,并刻有苍劲有力的毛体“雁门关”三字,右面是以浮雕形式展现的历史上与雁门关有关的帝王、将相、公主等59位名人,整体犹如一幅呈现雁门关人文历史的巨幅画轴。

由于我们走的是北面进来,实际上只走了后半段的景区。首先看到的明月楼,古代雁门关城廓的北口第一道门户。关楼前有杨家将塑像,让人回想他们镇守边关的久远历史和家喻户晓的传说故事。


由于我们走的是北面进来,实际上只走了后半段的景区。首先看到的明月楼,古代雁门关城廓的北口第一道门户。关楼前有杨家将塑像,让人回想他们镇守边关的久远历史和家喻户晓的传说故事。

瓮城门俗称小北门,砖券门顶,2010年在明代主体的基础上修复如初,明代时书刻“雁门关”三字的石额也已修补重现。两侧曾镶嵌有砖镌联语一副:“三边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一字一砖。对联在1937年全部遗失,现在根据辗转寻回的“要”字砖,已将对联仿制恢复。


地利门为关城北侧之门,石座砖身。主体为明代所筑,2010年将残缺部分整修如初。门洞上方额匾书刻“埊利”二字。此门坐向南北,城门上原建门楼为杨六郎祠,可惜原建已毁于1937年。
地利门南侧观城楼。杨六郎祠现已修复为二层卷棚顶式木质建筑,底层面宽5间,进深4间,四周围廊,二层为三间阁楼。城楼旁还有战鼓。

瓮城内有关帝庙等建筑物,一看都是新建不久的。

地利门南面,就是点将台、练兵场了,现在作为表演场地。

往东,就是天险门,天险门为关城南侧之门,是关南第一道城门,石座砖券,高12.5米。其主体为明代所筑,残缺部分已于2010年整修如初,恢复了明代风貌。

门洞上方额匾书刻“天险”二字。高大的城墙,还真是铜墙铁壁。

天险门上建有城楼,即关楼,又名雁楼。可惜的是原建已毁于1937年,现存主体为1982年重建,2010年补修。上有罗哲文先生于2001题的“中华第一关”的匾额。


天险门上建有城楼,即关楼,又名雁楼。可惜的是原建已毁于1937年,现存主体为1982年重建,2010年补修。上有罗哲文先生于2001题的“中华第一关”的匾额。

据《雁门关地理总考》载:“吉安侯陆亨建城垣两座,砖城周围二里三百五十步,据山,无壕堑,垛口六百。东西城门二,曰雁门,曰雁塞,铺设九;石城高1丈五,周围二里三百四十九步,垛口五百,城门一。城内为千户所,仓场一,草场一。”经年历岁,大都已倾圮,仅剩1728.77米(不同程度残损的断续墙体。

山门两旁建有钟鼓二楼,祠院分前后两进,为中轴式建筑,前院两侧为厢房,正面有过殿,过殿两侧留过道。后院有正殿,东西各有配房。2009年以来按原样复建后改名镇边祠,成为展示幸偃公、李牧、薛仁贵、杨家将等西周至明朝2600多年间的守关名将事迹的主题展馆。

偃公堂,供奉着目前已知镇守雁门关最早的戍关将领,西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姬幸(号偃)。因其镇守雁门有功,成王赐姬偃姓“幸”。

武安堂主祀李牧,还有汉将李广、隋将李景、唐将李大恩、李靖、李克用、李嗣源等,一看全是姓李呀。东边的群英堂,供奉卫青、霍去病、薛仁贵等在雁门关征战过的英雄人物。

西边的忠武堂供奉北宋的杨家将。院子中的大树,多像这些鼎鼎大名的英雄们!



镇边祠初为1506年(明正德六年)纪念战国时赵国的守关大将李牧而建,称武安君庙,俗称李牧祠。战国时期赵国君主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政策,开辟云中、雁门、代郡三郡,大将李牧奉命常驻雁门,并在此“大破匈奴十余万骑”。李牧守边十余年,威镇塞北,使匈奴始终不敢越雁门半步,因而成为了后世守关将士的楷模而被建祠奉祀。清朝改名护国镇边寺。山门前有石砌平台,上竖石旗杆1付,配设石狮1对。
山门两旁建有钟鼓二楼,祠院分前后两进,为中轴式建筑,前院两侧为厢房,正面有过殿,过殿两侧留过道。后院有正殿,东西各有配房。2009年以来按原样复建后改名镇边祠,成为展示幸偃公、李牧、薛仁贵、杨家将等西周至明朝2600多年间的守关名将事迹的主题展馆。

偃公堂,供奉着目前已知镇守雁门关最早的戍关将领,西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姬幸(号偃)。因其镇守雁门有功,成王赐姬偃姓“幸”。

武安堂主祀李牧,还有汉将李广、隋将李景、唐将李大恩、李靖、李克用、李嗣源等,一看全是姓李呀。东边的群英堂,供奉卫青、霍去病、薛仁贵等在雁门关征战过的英雄人物。

西边的忠武堂供奉北宋的杨家将。院子中的大树,多像这些鼎鼎大名的英雄们!


后一篇:秋游晋北之五四:雁门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