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血经塔书法华塔“常乐我净”仿明代风格圆形攒尖顶式杂谈 |
分类: 京津晋蒙 |
大同的法华寺不是国保单位,因为都在附近而且免费,所以顺道参观了。大门口与众不同,其琉璃山门建造色彩十分华丽,雕工精美。

左右是圆形攒尖顶式的钟鼓楼,这样的外型与传统的很不一样。

整座寺庙如同园林设计。东西线还有二轴线,前有方门,后有圆门。

殿内中央供奉一座弥勒佛像,四大天王分立于左右,因为很新的感觉,里面没拍。

二进院中间是三大士殿,有匾“常乐我净”,天王殿后为三士殿,这种布局也很少见。左右厢房分别为祖师殿和迦蓝殿。

三进院中轴为大雄宝殿,东西还有两配殿。大殿规模宏大,在绿树掩映中环境十分优美。

檐下悬挂苏东坡题的“大雄宝殿”匾,不知道原本题在何处。有联:平等观诸法其心无所染,慈光照十方为众作归依。

大雄宝殿供奉三身佛。佛像庄严而坐,面容慈眉善目,温婉典雅,背光采用悬塑并绘有石绿、深蓝等颜色,使得立体感很强,烘托出佛的庄严,肃穆之感。





大雄宝殿后,是一个很大的广场,中间一座白塔,才是法华寺的重点。塔是宝瓶式塔,塔高18米,塔座设在2米高的砖石方形台基上,周围建有花栏墙。

法华塔始建于元末明初,是大同市现存唯一一座覆钵式喇嘛塔,因塔内存有一部《法华经》而得名。也正因为有这座塔,才新建了这座寺庙。

塔座之上为二层束腰,各高0.45米。束腰之上为涂泥白色塔身。下细中粗,形似宝瓶。塔身的四方各开一拱式小窗,每小窗的上部两侧分别建有一尊砖雕琉璃金刚,周围装饰以“云卷”。塔的上部为黄,绿。紫三色圆形琉璃收檐,塔刹似鲜桃色瓶盖,刹顶饰以相轮宝珠,整个造型典雅,色调和谐优美。
整个寺院建筑高低错落,左右对称,与大同关帝庙一样,基本都是近年重建的,但仿明代风格的建筑显得非常恢宏大气。山门后就是天王殿。

左右是圆形攒尖顶式的钟鼓楼,这样的外型与传统的很不一样。

整座寺庙如同园林设计。东西线还有二轴线,前有方门,后有圆门。

殿内中央供奉一座弥勒佛像,四大天王分立于左右,因为很新的感觉,里面没拍。

二进院中间是三大士殿,有匾“常乐我净”,天王殿后为三士殿,这种布局也很少见。左右厢房分别为祖师殿和迦蓝殿。

三进院中轴为大雄宝殿,东西还有两配殿。大殿规模宏大,在绿树掩映中环境十分优美。

檐下悬挂苏东坡题的“大雄宝殿”匾,不知道原本题在何处。有联:平等观诸法其心无所染,慈光照十方为众作归依。

大雄宝殿供奉三身佛。佛像庄严而坐,面容慈眉善目,温婉典雅,背光采用悬塑并绘有石绿、深蓝等颜色,使得立体感很强,烘托出佛的庄严,肃穆之感。

雕梁画栋,宫灯高悬。




大雄宝殿后,是一个很大的广场,中间一座白塔,才是法华寺的重点。塔是宝瓶式塔,塔高18米,塔座设在2米高的砖石方形台基上,周围建有花栏墙。

法华塔始建于元末明初,是大同市现存唯一一座覆钵式喇嘛塔,因塔内存有一部《法华经》而得名。也正因为有这座塔,才新建了这座寺庙。

塔座之上为二层束腰,各高0.45米。束腰之上为涂泥白色塔身。下细中粗,形似宝瓶。塔身的四方各开一拱式小窗,每小窗的上部两侧分别建有一尊砖雕琉璃金刚,周围装饰以“云卷”。塔的上部为黄,绿。紫三色圆形琉璃收檐,塔刹似鲜桃色瓶盖,刹顶饰以相轮宝珠,整个造型典雅,色调和谐优美。
白塔之后就是藏经楼,藏经楼顶部由琉璃瓦覆盖,四角飞起,气势威严。殿内血经塔书因不能入内不得见。据说法华寺完全仿照山西天镇县慈云寺的格局以及建筑样式来复建,从山门到藏经楼,每座建筑顶部都不相同,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造型美和结构美。
前一篇:秋游晋北之四七:大同·关帝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