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晋北之二八:五台山上·罗睺寺·殊像寺

标签:
开花现佛五百罗汉渡江松树灵塔八正门三洲感应杂谈 |
分类: 京津晋蒙 |
罗睺寺位于五台山显通寺旁,是五台山保存完好的十大黄庙之一和五大禅寺之一,创建于唐代,明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重建,清代曾多次重修。罗睺寺,2013年单独列为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不是并入原先
的国保单位,比较特别。

说说罗睺寺名称的来历,罗睺,也写作“罗睺罗”、“罗护罗”、“罗怙罗”,意译为“覆障”、“障目”,罗睺罗是释迦牟尼佛在俗时的儿子。后来是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还有一种说法是“西方十六祖”即指中国佛教禅宗创立古天竺佛教二十八祖中的第十六祖罗睺罗多.略日罗睺罗尊者,为公元三世纪人。


说说罗睺寺名称的来历,罗睺,也写作“罗睺罗”、“罗护罗”、“罗怙罗”,意译为“覆障”、“障目”,罗睺罗是释迦牟尼佛在俗时的儿子。后来是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还有一种说法是“西方十六祖”即指中国佛教禅宗创立古天竺佛教二十八祖中的第十六祖罗睺罗多.略日罗睺罗尊者,为公元三世纪人。

从菩萨顶下来,顺路就来到了罗睺寺。牌坊过后,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坡路。
罗睺寺原是一座青庙。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康熙皇帝为了巩固对各民族的统治,特别是为了“绥柔蒙古,大兴黄教”,又将五台山十大青庙,即罗睺寺、寿宁寺、三泉寺、玉花池、七佛寺、金刚窟、善财洞、普庵寺、台麓寺、涌泉寺等改为黄庙。此10寺的僧人亦随之变为黄衣僧,五台山的汉喇嘛即在此时产生。


门内东侧一座白塔,据说其位置原有一棵古松,宋朝丞朝张商英游五台山时,亲眼目睹树顶呈现神灯,后人将这颗松树尊为“佛树”。到清代,不知何故,此树突然枯死。为祭奠佛树,便将枯树伐倒,主干做成“开花现佛”,枝梢及斧渣锯末,原地埋葬,上面建塔,后人称其为“松树灵塔”,为喇嘛式砖塔,塔基方形,上建束腰须弥座,覆以仰莲。塔身覆钵状,上建须弥座、十三天、石制华盖,上承仰月、宝珠塔刹。
第二座殿叫文殊殿,大殿前檐下,悬木匾一块,上书“八正门”。八正门.即进入八正道的门径。八正道是:一正见.二正思维,三正语,四正业,五正命,六正精进,七正念.八正定。此八法能离邪非,进入涅槃。




殿内正中高竖一朵莲花,内含四尊佛像,有时八瓣莲花会缓缓绽开,现出四方阿弥佛。据说这是明代的,没看介绍,还以为是现代作品。
参观完罗睺寺,天空开始下雨。我们穿过商业街,来到殊像寺。殊像寺,与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罗睺山五大禅处,又为青庙十大寺之一,是一座很有名气的寺院。入口是天王殿,左右钟鼓楼。



第三座大雄宝殿。供有西方极乐世界、东方琉璃世界、人间婆娑世界的三世佛以及八大供养菩萨。殿内悬挂乾隆皇帝御匾两块,一块上书“慧灯净照”.一块上书“意蕊心香”。

后殿为大藏经阁。院里置两尊石雕象。联云:“八面开金莲庄严清凉世界,四方瞻宝相引发菩萨心华”。

殿内正中高竖一朵莲花,内含四尊佛像,有时八瓣莲花会缓缓绽开,现出四方阿弥佛。据说这是明代的,没看介绍,还以为是现代作品。
参观完罗睺寺,天空开始下雨。我们穿过商业街,来到殊像寺。殊像寺,与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罗睺山五大禅处,又为青庙十大寺之一,是一座很有名气的寺院。入口是天王殿,左右钟鼓楼。

殊像寺因寺内供奉着文殊菩萨而得名。它创建于东晋(公元317-420)初年,唐代(公元618-907)重建,元泰定二年(1325)又予重建,后毁于大火。明代弘治九年(1496)再建,万历年间(1573-1620)又予重修,寺内有重修碑记。
最著名的建筑是文殊阁(大殿),现存殿宇为明弘治二年(1489)由铁林果禅师主持修建的。大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重檐九脊歇山顶,是五台山台怀中心区最大的殿宇。
前一篇:秋游晋北之二七:五台山上·菩萨顶
后一篇:2021黑龙江避暑自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