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金代神龛宋代转角殿明代文殊殿明代三教殿清代普贤殿杂谈 |
分类: 京津晋蒙 |
离开阳曲,下一站是忻州,首先寻访金洞寺。寺庙位于忻州城西20公里的龙门山脚下合索乡的西呼延村,听这
地名,都是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后人。到了门口,铁将军把门,好在有电话联系,管理员十分钟就到,甚好。

从侧面进来,发现有原先的门向南,上面是一个小阁楼,里面放着一尊现代塑的娘娘。

寺庙的正门,上有金洞寺三字。一个洞门,还是比较规矩。

中轴线,中间是过殿,东侧靠着钟楼,有点奇怪,如果对称的话,西侧的鼓楼不见了。而过殿除了中间不大的过道,两次间的门扇毫无一致之处,似乎是在不同时期分别建造。

右边板门两扇,门额两只扁平门簪,是年代久远的证明,楹联上书:赤面赤心扶日月,青龙青史镇乾坤。这里供 的是伽蓝佛关公。

金洞寺的主要殿宇均为南向,除宋代转角殿为歇山顶外,其他各殿包括主殿在内,均为建筑等级较低的悬山顶。

金洞寺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儒释道三合一寺院,其历史悠久,有宋、明、清三个时代的建筑。进了门来,也就我们几位。
从侧面进来,发现有原先的门向南,上面是一个小阁楼,里面放着一尊现代塑的娘娘。

寺庙的正门,上有金洞寺三字。一个洞门,还是比较规矩。

中轴线,中间是过殿,东侧靠着钟楼,有点奇怪,如果对称的话,西侧的鼓楼不见了。而过殿除了中间不大的过道,两次间的门扇毫无一致之处,似乎是在不同时期分别建造。

右边板门两扇,门额两只扁平门簪,是年代久远的证明,楹联上书:赤面赤心扶日月,青龙青史镇乾坤。这里供 的是伽蓝佛关公。

左边四面六抹头隔扇上的楹联为:阳光灿烂麒麟送子,春风暖迎玉兔献瑞。这边是供的是送子观音。

孤零零的钟楼,二层木构,悬山顶。楼上不见钟。

过殿的西侧后一点,是转角殿。 转角殿,建于北宋元佑八年(1093),是忻州市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

这是金洞寺诸殿等级最高者,年代也是最深,价值最大。大殿瓦身平缓,明间板门,次间直棂窗。


孤零零的钟楼,二层木构,悬山顶。楼上不见钟。

过殿的西侧后一点,是转角殿。 转角殿,建于北宋元佑八年(1093),是忻州市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

这是金洞寺诸殿等级最高者,年代也是最深,价值最大。大殿瓦身平缓,明间板门,次间直棂窗。

殿内神龛,系金代制作,是按实物比例制作的二层楼式的建筑模型,为其他庙宇所少见,实属珍品。原供奉神农和伏羲,神像在“文革”中被毁,现木雕像为重制,神龛上牌匾书:“先师佑民之阁。

转角殿名称由来,是因为从殿内木构攀爬,可转至房顶而得名。梁底墨书题记,为助银人名单,清晰可见“西呼延村”字样。转角殿内四棵金柱,属金厢斗底槽。

神龛下方塑像。


转角殿名称由来,是因为从殿内木构攀爬,可转至房顶而得名。梁底墨书题记,为助银人名单,清晰可见“西呼延村”字样。转角殿内四棵金柱,属金厢斗底槽。

神龛下方塑像。

金洞寺的主要殿宇均为南向,除宋代转角殿为歇山顶外,其他各殿包括主殿在内,均为建筑等级较低的悬山顶。
明间补间斗栱,直面单杪单昂五铺作,两侧各出45度双昂五铺作,昂为象鼻昂,耍头刻云纹头。
金洞寺建筑别致,都是三间一处的正殿,不按中轴线成四合院建设,而是依山形、地形而建,不成规则的五个殿宇,依地形一个院比一个院高。这是中轴线。
三教殿的侧后,感觉殿后的墙很矮,依坡而建,随遇而安。
后一篇:秋游晋北之一四:复建的忻州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