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恩施行(27)奉节·白帝城

标签:
眀良殿十贤堂竹枝词碑园凤凰碑悬棺厅杂谈 |
分类: 云贵川藏 |
观看瞿塘峡的夔门,当然最好可以乘坐游轮,我们还有不少的安排,点到为止,注意力就转移到白帝城了。
从江边这路上去,首先来到杜甫亭。765年四月,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五月,携家离开成都,来投靠夔州都督柏茂林。不到两年,作诗四百三十多首,占现存作品的百分之三十。这时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等大量名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而《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绝唱。
这道门,有郭沫若题“白帝城”。白帝城实际是一组庙宇建筑群,西汉末年公孙述据蜀,自号白帝,曾在白帝山筑城,名白帝城。公孙述为大司马吴汉所败,后人在汉代白帝城之南稍低之地建庙祭之,是为白帝城。明正德七年(公元1513年)前,白帝庙一直供奉公孙述。
到了明代,公孙述的塑像被毁弃,庙内代之以刘备、诸葛亮、关羽和张飞的贴金塑像。从此,“白帝城内无白帝,白帝庙祭刘先帝”。如果没有事先了解,估计会感到出乎意料。
白帝城内的建筑,看到的都是庙堂式的建筑。我先走外围,白帝城竹枝词碑园。
竹枝词碑园开始以为这塑像是李白,走尽一瞧原来是刘禹锡,边上有他写的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首诗是他在夔州任刺史时所作,如此大牌,确实值得在此纪念他。
公元821年冬,刘禹锡被贬为夔州刺史。民歌治疗了刘禹锡心灵的伤痛,刘禹锡改编《竹枝词(九首)》开创了文人“竹枝词”的风气。后代文人接踵而至,游历三峡必写“竹枝词”。景区在20多年前建成的《竹枝词》碑林,蔚然大观。
竹枝园内,那么多的红飘带,还有“三生缘”石刻,特意打造爱情世界。
再看看绑在树上的男男女女画作,还真是恩爱场所呀。
悬棺厅,有来自风箱峡的悬棺展示。
这么小的,应该是夭折的孩童。
来到十贤堂,历代诗人对白帝城一带的诗篇,构成了长江三峡的壮美画卷。
大厅内,这侧有刘禹锡、白居易、苏轼、王十朋
。
这侧是陆游、范成大、傅作楫、张朝墉。后面两位都是当地人,不是太熟悉,了解一下。
傅作楫(1656~1721),奉节人,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举人,官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后被贬流放奉天。傅作楫诗宗杜甫,高健雄浑。有《雪堂》、《燕山》、《西征》、《南征》等集。
张朝墉(1860-1942),以蓄长须,又被称为张髯。奉节人。近代著名书法家、诗人。清末民初,在黑龙江当幕府。善书法、工诗。书法兼擅楷、行、篆、隶各体,足迹所到处,多有其墨迹或刻石流传。 一生诗作很多,有《半园诗稿》行世。
当然,最著名的就是李白和杜甫了。这塑像,很传神。
杜甫在夔州诗作有460多首,他写的《白帝》反映了在横征暴敛、兵连祸结的战乱时代人民的那种悲伤苦痛: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绕了半圈,来到正门,对联“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来自杜甫的《夔州歌十绝句》。
红墙外的风景。
白帝庙正门,白帝城标志性建筑,是白帝城核心部分。白帝庙重建于清代,呈自明代风格。上方有“白帝庙”匾额,由当代著名书法家刘孟伉1957年题写。
门边,有国保碑和领导书写早发白帝城的碑刻。
前厅两侧有范曾诗联:“潮水入夔门有千层浪过繁星闪烁萧森地;乘霞辞白帝欣万壑风随海日流辉壮阔天。”
厅堂内立着一块巨大的红色屏风,以阴文的方式刻着由毛泽东手书的明代大家杨慎的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而毛泽东手书此词时将“几度夕阳红”一句改为“满眼夕阳红”。
此堂,曾认为“三国时刘备的'托孤堂’”,现在摆在了夔州古城景区内,因为永安宫本来就不在白帝城。
其后,就是眀良殿,正中为刘备,左侧为关张。“汉代明良”匾出自川湖总督蔡毓荣,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他对白帝城明良殿重新整修。
右侧单独一位,就是诸葛亮。
一侧,站着后主刘禅像。
崇祯八年的《抚院刘题》碑,明嘉靖十二年的《义正祠记》碑。明良殿原叫义正祠。
祠前的观星亭,传说是诸葛亮夜观星象的地方。
这侧民国建筑的白楼,风格比较突兀。根据介绍,军阀混战的
1913年,由秦军师长张钫所建,1918年豫军司令李魁元修缮,1927年吴佩孚落难,杨森将该楼作为吴佩孚的行馆。
楼内的摆设像是接待贵宾的,墙上都是奉节老风景。
白帝庙内,历代的诗文、碑刻甚多,明良殿的东西碑林,不少精品。《金轮寺舍利塔墓志》碑高0.7米,宽0.68米,隋文帝仁寿二年(公元602年)刻。清穆宗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修补夔州府城墙时出土。金轮寺是夔州城的一座古庙,原名光孝寺,晋名铁佛寺,隋、唐名金轮寺,宋改为光孝报恩禅寺。"金轮寺"是和尚塔的意思。这块碑就是金轮寺和尚塔的墓碑志,为白帝城最古老的石碑,距今1400年了。
著名的凤凰图,玻璃反光照不清。《凤凰碑》碑高1.74米,宽0.96米,为白帝城名碑。碑两边各有一联,上联"巫山峡锁全川水",下联"白帝城排八阵图",上下联将公孙述和诸葛亮排八阵图联系在一起,突出了奉节悠久的历史和重要的战略地位。上联写景,下联述史,署名鲍超,这样的大字,没有一定的功力,达不到。
著名的《凤凰碑》碑面上,一对凤凰高高地栖息在梧桐树上,昂首怒放的牡丹映衬其下。俗语中凤凰为鸟中之王,梧桐为树中之王,牡丹为花中之王,故又称"三王碑"。关于此碑的作者,相传清末鲍超于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回到老家奉节,看到这块碑,大加赞赏,竟然铲去原来的题字、名款,换上他自己的名字,欺世盗名,至今多数人有此看法。
《竹叶碑》远看是三枝翠竹,细看却是一首五言诗:“不谢东篁意,丹青独自名,莫嫌孤叶淡,经久不凋零。”竹叶碑即《丹青正气图》,清人曾崇德所画。作者借此独特的艺术构思,优美生动的艺术形象,赞扬三国时刘备三兄弟的业绩,给人印象深刻。
厅中这尊武士塑像,没有介绍来历。
“书以明理,德能宜名”,毛书贤集秦碑。
清同治碑,楷书“朱柏庐先生治家格言”
明·吴礼嘉《登白帝城有怀李太仆》,
明·曾璠《瞿塘感怀词》
《瘦木诗碑》碑高1.9米,宽0.98米,现存西碑林。瘦木,清道光到同治年间白帝庙的一个和尚。他在此庙居住四十多年,平生爱好诗文。此碑为当时书家刘玉璋从瘦木遗稿件中挑选出来的十一首诗刻成的。内容为与友人交往的情况、对杜甫的崇敬心情以及其僧人生活等。读此碑,可见当年白帝城的风貌:"薄暮西楼望,秋山列锦屏。云深藏古寺,木落露高亭。万径飞花紫,群峰插汉青。天然开画本,有客敞疏棂"。
明·吴礼嘉《滟滪歌》,明嘉靖十三年·陈时范《二院连珠》,明嘉靖十八年· 甘xx《登白帝城》
最后来到蜀汉堂,展现隆中对的情景,只是历史上的诸葛亮当时只有20来岁,不是塑像这般苍老。
下了白帝城,过廊桥,出景区吃饭去了。
前一篇:三峡恩施行(26)奉节·瞿塘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