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贵州避暑(四六)遵义会议会址·红军烈士陵园
标签:
遵义会议会址陈列馆小龙山红军烈士纪念碑邓萍烈士红军坟杂谈 |
分类: 云贵川藏 |
这回来贵州,遵义本来是第一站,因为用车方便,才改了后来的行程。而遵义会议会址,更是重要的目的地,走了那么多天,感受到这里的游客最多,更因为地处闹市,停车不方便,防疫工作也最严。
会址原系国民党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邸。建于20世纪30年代初,建筑为砖木结构,中西合璧的两层楼房。来的时候,二楼不开放参观。

1935年1月初,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后,中革军委总司部与一局即驻在这幢楼房里。1月15日至17日,遵义会议(即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就在主楼楼上原房主的小客厅举行。


1935年1月初,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后,中革军委总司部与一局即驻在这幢楼房里。1月15日至17日,遵义会议(即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就在主楼楼上原房主的小客厅举行。

整个建筑分主楼、跨院两个部分。街面房连接主楼与跨院之间有一座青砖牌坊。牌坊上方用碎蓝瓷镶嵌着“慰庐”二字。牌坊的另一面有“慎笃”二字。

跨院的平房,是当年警卫人员住处。

四合院的形式,相对简朴,算是主人家的早期建筑。

主楼的内侧。

大客厅,有“彭德怀、杨尚昆住室”的标志。


跨院的平房,是当年警卫人员住处。

四合院的形式,相对简朴,算是主人家的早期建筑。

主楼的内侧。

大客厅,有“彭德怀、杨尚昆住室”的标志。

楼下这间,有“彭雪枫住室”的标志。

军委总司令办公室布置成作战指挥室,重现当年的敌我形势。

会址后面,是高大宏伟的遵义会议会址陈列馆,这新馆是在遵义会议召开70周年之际落成,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题写馆名。2015年改扩建后重新开放。

1935年的遵义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军委总司令办公室布置成作战指挥室,重现当年的敌我形势。

会址后面,是高大宏伟的遵义会议会址陈列馆,这新馆是在遵义会议召开70周年之际落成,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题写馆名。2015年改扩建后重新开放。

1935年的遵义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陈列馆展陈内容分为战略转移,开始长征;遵义会议,伟大转折;转战贵州,出奇制胜;勇往直前,走向胜利;遵义会议,光辉永存五个部分。


遵义会议会址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们出来的时候,还不少游客进门参观,在会址前面拍照。



遵义会议会址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们出来的时候,还不少游客进门参观,在会址前面拍照。

红军烈士陵园坐落在遵义市城区湘江河畔风景秀丽的凤凰山南麓小龙山上,距会址约1千米,可惜这里找不到地方停车,他们几位就在车上等,我一人前往。大门口有英烈墙。

316步台阶,一共十一级,一口气上去还真不容易。

316步台阶,一共十一级,一口气上去还真不容易。
上到平台,中心是1984年为纪念遵义会议50周年建造的"红军烈士纪念碑",碑的正面是邓小平同志题写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阴刻贴金。
碑的顶端是镰刀锤子标志,碑的外围是一个镶嵌着28颗闪光的星的大圆环,大圆环还由4个5米高的红军头像托着,头像用紫色花岗岩石雕凿而成,东南侧为老红军形象,西南侧是一个青年红军形象,东北侧是赤卫队员形象,西北侧是女红军形象,寓意着红军威震四方。
圆环内壁是4组汉白玉石浮雕,内容是“强渡乌江”、“遵义人民迎红军”、“娄山关大捷”、“四渡赤水”。





从纪念碑后的石阶而上,是“邓萍烈士之墓”,其墓由正墓室、左右侧室组成,正墓室高于两侧室,均由红砂石砌成,通宽32.55米,墓石下面一斜面花岗岩石板,黑底白字,上有1979年10月张爱萍为邓平撰写的墓志铭。

墓四周松柏挺拔,墓后凤凰山一片苍翠。邓萍同志生前是红三军团参谋长,是红军长征牺牲烈士中级别最高的指挥员。邓萍的遗骸,是1957年夏,在中央军委和彭德怀亲自关怀下,在老城干田坝找到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