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贵州避暑(三二)大方·奢香博物馆

标签:
大方县龙场九驿水西彝族集安营旧址奢香墓杂谈 |
分类: 云贵川藏 |
百里杜鹃是大方县的名片,但我们来的季节不对,就略去了,下一站就是县城里的奢香博物馆。大方县曾经是黔西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积淀了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是贵州省人民政府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明成化钟,系水西彝族贵州宣慰使安贵荣和夫人奢脉为祈福捐资铸造。原置于大方城关东北的永兴寺。成化钟高1.35米,口径1.1米,腰径0.8米,厚0.01米,重300公斤,铜锡合金铸造钟身上部的云雷纹中,各有1块八卦铭文,其下有“皇图巩固风调雨顺,帝道遐昌国泰民安”和“法轮常转丰盈吉庆,佛日增辉天下太平”等语。钟身中部,四方上下共有8块彝汉铭文。

钟顶部为六脚钟耳,耳两面中柱均铸饕餮头型,耳两侧各有钟角1支(半折),钟耳两旁各有
两对“日”、“月”图案。

近代的玉羊头

清代的收腰鼓面础




传统彝族服饰

现代的彝文刻划牛角

彝族木刻梅花鎏金床

清代花卉木刻窗芯


彝族三重檐木刻鎏金床



异地移来的节孝坊

节孝坊背面

集安营旧址:位于县城西北25公里的响水穿洞,原名为宣慰营,是明代奢香摄政时期宣慰土目(水西十二宗亲之慕胯)依自然山势建造的一处险要屯兵营寨,后改为集安营。2001年大方文管所将集安营营门及部分城墙搬迁于奢香博物馆内进行异地保护展示,现在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彝族默部德施氏迁入贵州后,长期在鸭池河以西的大片地区进行开发和繁衍生息,史书称为“卢鹿部”或“水西彝”。在蜀汉时,有过妥阿哲为罗甸王,建都大方;在明朝初期,有过奢香夫人摄贵州宣慰使,开辟龙场九驿等兴盛时期。


奢香(约1361-1396)
,元末永宁且蔺(今四川古蔺)奢香氏之女,彝族恒部祖先穆阿卧的后裔,明代贵州水西女土司。在其夫霭翠年老后主持宣慰事。1384年入朝。在水西境开辟龙场等九驿站,对明王朝征定云南,加强西南边疆与内地联系起重要作用。
博物馆依东高西低迤逦跌宕的地势而建,建成三级平台,次第而上修建门厅、中堂、后楼和两厢廊房,整个布局结构紧凑,楼台重叠。


清代的彝族羊皮档案

清代的大方彝族首饰盒

明代的水西彝族花草纹牛角酒杯

明代的水西彝族彝铭文牛角酒杯

象形石柱础,已经残破了。

中堂内,还在施工,玻璃罩下还有古建,不见介绍。

周边是园林式的建筑,这边有碑廊。


现代建的后楼。

地面保护的,还有不少文物。大约这是原来土司府的故地?

汉代的石虎头

清代的水西彝族鸡毛经书

水西彝族地理经书,这里标汉代,我认为最多是清代的。



清代的彝族羊皮档案

清代的大方彝族首饰盒

明代的水西彝族花草纹牛角酒杯

明代的水西彝族彝铭文牛角酒杯

象形石柱础,已经残破了。

中堂内,还在施工,玻璃罩下还有古建,不见介绍。

周边是园林式的建筑,这边有碑廊。


现代建的后楼。

地面保护的,还有不少文物。大约这是原来土司府的故地?

汉代的石虎头

清代的水西彝族鸡毛经书

水西彝族地理经书,这里标汉代,我认为最多是清代的。

清代的彝文印章

明成化钟,系水西彝族贵州宣慰使安贵荣和夫人奢脉为祈福捐资铸造。原置于大方城关东北的永兴寺。成化钟高1.35米,口径1.1米,腰径0.8米,厚0.01米,重300公斤,铜锡合金铸造钟身上部的云雷纹中,各有1块八卦铭文,其下有“皇图巩固风调雨顺,帝道遐昌国泰民安”和“法轮常转丰盈吉庆,佛日增辉天下太平”等语。钟身中部,四方上下共有8块彝汉铭文。

钟顶部为六脚钟耳,耳两面中柱均铸饕餮头型,耳两侧各有钟角1支(半折),钟耳两旁各有

近代的玉羊头

清代的收腰鼓面础




传统彝族服饰

现代的彝文刻划牛角

彝族木刻梅花鎏金床

清代花卉木刻窗芯


彝族三重檐木刻鎏金床



异地移来的节孝坊

节孝坊背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