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贵州避暑(二四)修文·阳明洞

标签:
龙冈漫兴君子亭何陋轩龙场驿知行合一杂谈 |
分类: 云贵川藏 |
雨天,我们来到修文县,就为了参观这里的阳明洞,景区的新变化让导航失灵,我们兜了一大圈又回到这里。去了贵阳的阳明祠,这里就更不能漏掉了。
修文县城东有龙冈山,又名栖霞山,山腰有一洞名为"东洞",因明代大思想家、教育家王阳明先生在这里悟道讲学而得名"阳明洞"。今人习惯上将龙冈山叫作"阳明洞",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地为了扩大影响,更是修了更大的阳明文化园。

1506年,王阳明被贬龙场驿(即今修文),得以悟“心即理”,创“知行合一”,倡“致良知”,完成了内心世界的真我探索,而后立言、立德、立功。从此,阳明心学光照天下。

500多年前的这里,曾是通往乌蒙山区水西彝族诸部的“九驿”之首驿,据传蛇虺遍地,瘴疠流行,环境险恶。看到园中的王阳明塑像,我们先来一个想当年。


1506年,王阳明被贬龙场驿(即今修文),得以悟“心即理”,创“知行合一”,倡“致良知”,完成了内心世界的真我探索,而后立言、立德、立功。从此,阳明心学光照天下。

500多年前的这里,曾是通往乌蒙山区水西彝族诸部的“九驿”之首驿,据传蛇虺遍地,瘴疠流行,环境险恶。看到园中的王阳明塑像,我们先来一个想当年。

王阳明到达龙场驿之后,驿站破损不堪,根本无法居住,只得在不远的草棘丛中搭了一间极其简陋的草庵栖身,并写下《初至龙场无所止结草庵居之》的诗文。

这里是阳明洞的牌坊。其后就是不高的龙冈山了。

文化园中,古木参天,亭阁相映,碑刻历历,不仅文化内涵丰富,而且风景幽雅宜人。

很长的一个碑廊。

上龙冈山,看到不少建筑。介绍说这里有王阳明所建的龙冈书院、何陋轩、君子亭、宾阳堂。


圆门进去是宾阳堂。

宾阳堂,与大佛殿组成一个单独的院落,是王阳明当年建龙冈书院的建筑之一,是书院的迎宾待客之所,堂名取自《尧典》“寅宾出日”之意。原建筑早年已毁,民国27年(1938)重建,1991年,宾阳堂被火烧毁,后又修复。

君子亭,系王阳明所建,原在何陋轩前,早年已毁,是王阳明弹琴讴歌的地方。现存建筑位于龙冈山顶,清代重建。

王文成公祠,系阳明先生创办龙冈书院故址。祠与正殿、右厢、元气亭组成四合院。祠门上嵌“三载栖迟,洞古山深含至乐;一宵觉悟,文经武纬是全才”等对联二副。

祠内嵌着《龙冈漫兴》诗碑,是道光年贵州按察使吴振棫书录王守仁创作的七言律诗,记录了王守仁被贬之后颓丧与奋起交织的心路历程。

这里是阳明洞的牌坊。其后就是不高的龙冈山了。

文化园中,古木参天,亭阁相映,碑刻历历,不仅文化内涵丰富,而且风景幽雅宜人。

很长的一个碑廊。

上龙冈山,看到不少建筑。介绍说这里有王阳明所建的龙冈书院、何陋轩、君子亭、宾阳堂。


圆门进去是宾阳堂。

宾阳堂,与大佛殿组成一个单独的院落,是王阳明当年建龙冈书院的建筑之一,是书院的迎宾待客之所,堂名取自《尧典》“寅宾出日”之意。原建筑早年已毁,民国27年(1938)重建,1991年,宾阳堂被火烧毁,后又修复。

君子亭,系王阳明所建,原在何陋轩前,早年已毁,是王阳明弹琴讴歌的地方。现存建筑位于龙冈山顶,清代重建。

王文成公祠,系阳明先生创办龙冈书院故址。祠与正殿、右厢、元气亭组成四合院。祠门上嵌“三载栖迟,洞古山深含至乐;一宵觉悟,文经武纬是全才”等对联二副。

祠内嵌着《龙冈漫兴》诗碑,是道光年贵州按察使吴振棫书录王守仁创作的七言律诗,记录了王守仁被贬之后颓丧与奋起交织的心路历程。
根据史料记载,因为语言不通,王阳明曾经采用他家乡的越调,用吟诵式、带有音乐性的形式来教学生唱读。正对着正殿的是元气亭。

正殿中的王阳明铜像。

意外的是,右厢一楼一底三通间曾是张学良的囚禁室,抗战期间老蒋曾在此幽禁张学良两年有余。

祠前的君子亭,有一个碑记,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云贵总督贺长龄书录。王阳明来到龙场,几个月后,当地土著帮他建了一间轩房,他起名为何陋轩,并写下了《何陋轩记》。没多久,又在何陋轩附件建了一间轩房,起名为君子亭。

阳明先生说,竹子有君子的四种品格:德行、节操、明达、姿容。因此,给新的轩房取名君子亭,并他写下了这篇《君子亭记》。

从另一侧下山。

就到了著名的阳明洞。就是在这里,王阳明深得孔、颜之乐,他回忆玩索历代儒家之道,参悟古今之理、世道人心,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创“知行合一”学说,奠定了“致良知”的学术基础,终至创立“心学”体系。

洞口,有老蒋题的“知行合一”

洞内,各类题刻不少,有明、清、民国年间的摩崖石刻43幅,是国内外溶洞摩崖最多的一处,书体行、楷、隶、篆各具风格。




洞内宽敞,可坐百余人。


正殿中的王阳明铜像。

意外的是,右厢一楼一底三通间曾是张学良的囚禁室,抗战期间老蒋曾在此幽禁张学良两年有余。

祠前的君子亭,有一个碑记,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云贵总督贺长龄书录。王阳明来到龙场,几个月后,当地土著帮他建了一间轩房,他起名为何陋轩,并写下了《何陋轩记》。没多久,又在何陋轩附件建了一间轩房,起名为君子亭。

阳明先生说,竹子有君子的四种品格:德行、节操、明达、姿容。因此,给新的轩房取名君子亭,并他写下了这篇《君子亭记》。

从另一侧下山。

就到了著名的阳明洞。就是在这里,王阳明深得孔、颜之乐,他回忆玩索历代儒家之道,参悟古今之理、世道人心,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创“知行合一”学说,奠定了“致良知”的学术基础,终至创立“心学”体系。

洞口,有老蒋题的“知行合一”

洞内,各类题刻不少,有明、清、民国年间的摩崖石刻43幅,是国内外溶洞摩崖最多的一处,书体行、楷、隶、篆各具风格。




洞内宽敞,可坐百余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