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贵州避暑(二三)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

标签:
忠魂曲军统杨虎城将军许晓轩烈士明心湖杂谈 |
分类: 云贵川藏 |
去过重庆的白公馆、渣滓洞,去过上饶集中营,与之并列的贵州息烽集中营,这回补上了。原本可以从这里北上到遵义,因为设计的线路,走大方、毕节去宜宾,所以到息烽,算是特地的安排。在贵阳北用过早餐走兰海高速,息烽南做路下不了高速,算是绕了点路。来到纪念馆前已经九点三刻了。
最东面就是猫洞,现在在整修,有围栏无法靠近参观。猫洞曾被军统用作刑讯室。1946年11月军统撤离息烽时,用胶泥将该洞封填,以掩盖其滔天罪行。解放后,曾在洞内胶泥中掘出人骨,部分人骨出土时还戴有镣铐。

集中营东南部这个角落,是忠斋。这里是中共狱中秘密支部诞生地。


南面,是孝斋




往西走,是操场,这几天因为下雨,好像成了池塘。

操场上的篮球架,歪着身体。

再往西,就是明心湖,明心湖是民国时期国民党在贵州息烽集中营内修建的一座人工湖,是当时特务和军警休闲活动的场所。湖心还修有一凉亭,取名“明心亭”,

息烽集中营对内称“新监”或“大学”,对外挂牌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息烽行辕”,这是大门口。1938年之前,这里是刘姓地主庄园。

我们顺时针先走半圈,这里林木茂盛,感觉阴森。

中山室,这是当年特务们开会的地方。



我们顺时针先走半圈,这里林木茂盛,感觉阴森。

中山室,这是当年特务们开会的地方。


张露萍、小萝卜头宋振中等都关押于此。
最东面就是猫洞,现在在整修,有围栏无法靠近参观。猫洞曾被军统用作刑讯室。1946年11月军统撤离息烽时,用胶泥将该洞封填,以掩盖其滔天罪行。解放后,曾在洞内胶泥中掘出人骨,部分人骨出土时还戴有镣铐。

集中营东南部这个角落,是忠斋。这里是中共狱中秘密支部诞生地。


南面,是孝斋

义斋烧坊的那几口烧锅还静静的矗立在监舍中

靠中间的这一段,又是一排。

这棵树,有许晓轩烈士刻字。

对面的单独一栋是和斋,1938年10月,杨虎城将军一家被押到息烽是就关在此。1939年春,移到了14公里外的玄天洞。

中间这一块院落,是牢房集中的所住,

某单位在导游的带领下,体验一下到矮房关禁闭。

院中,一个木笼盛甚是抢眼,当年,这就是折磨革命者的器具。

爱斋,这名称有多么地刺眼。

这个凹字型的院落,还有平斋、仁斋、信斋。



往北走,都是军统们的办公室了。


靠中间的这一段,又是一排。

这棵树,有许晓轩烈士刻字。

对面的单独一栋是和斋,1938年10月,杨虎城将军一家被押到息烽是就关在此。1939年春,移到了14公里外的玄天洞。

中间这一块院落,是牢房集中的所住,

某单位在导游的带领下,体验一下到矮房关禁闭。

院中,一个木笼盛甚是抢眼,当年,这就是折磨革命者的器具。

爱斋,这名称有多么地刺眼。

这个凹字型的院落,还有平斋、仁斋、信斋。



往北走,都是军统们的办公室了。




往西走,是操场,这几天因为下雨,好像成了池塘。

操场上的篮球架,歪着身体。

再往西,就是明心湖,明心湖是民国时期国民党在贵州息烽集中营内修建的一座人工湖,是当时特务和军警休闲活动的场所。湖心还修有一凉亭,取名“明心亭”,

当年戴笠视察时亲书“无霹雳手段,不显菩萨心肠”标语于湖边。

时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息烽行辕”主任的周养浩取“洗心革面”之意而题写“明心湖”三字于湖畔石壁上。

西面,还有几栋建筑,这是诚静堂,军统们住房。是前些年以修旧如旧原则重建的。

四一合作社,

集中营的西北部,独立的一栋建筑是礼堂,当年用以给囚犯集中训话。

转了一圈,来到集中营旧址的北部,算是参观结束了。

下个目标,就是这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展厅。

烽火不息,精神永存。1946年息烽集中营撤销后,不少关押者被转到重庆的渣滓洞集中营。


时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息烽行辕”主任的周养浩取“洗心革面”之意而题写“明心湖”三字于湖畔石壁上。

西面,还有几栋建筑,这是诚静堂,军统们住房。是前些年以修旧如旧原则重建的。

四一合作社,

集中营的西北部,独立的一栋建筑是礼堂,当年用以给囚犯集中训话。

转了一圈,来到集中营旧址的北部,算是参观结束了。

下个目标,就是这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展厅。

烽火不息,精神永存。1946年息烽集中营撤销后,不少关押者被转到重庆的渣滓洞集中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