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的五月浙江(四八)景宁·云中大漈·时思寺

标签:
马仙宫宋代大殿心经钟楼梅氏宗祠柳杉王杂谈 |
分类: 浙江安徽 |
云中大漈还有一处重点,就是国保时思寺,对我来说,首先知道寺庙,才发现还有所谓的大漈。这是一座融合了儒、道、释三教宗义的国保级古刹。始建于宋绍兴十年(1140),初名“时思院”。据记载这是为嘉奖梅氏“孝童”建造的。

这个普通话读音接近“石狮市”的寺庙,如果用福州话来读,就容易分清了。大门口就相当地特别,有大树侧卧其后。山门建筑,很像木石牌楼和古代辕门,尽管不高也不大,却被构建成三列三柱,重檐斗栱模样。

山门有古意,相传梅氏一六岁幼童守祖父墓,居庐三年,不离其侧,宋高宗闻报,旌表其人为“孝童”,其庐为“时思院”。明洪武元年(1368)刘基书额“时思道场”,明宣德元年(1426)改院为寺。

代替门框的那对木鼓,造型奇特,镂雕精美,很像两把相向而立的竖琴,似有悠扬深沉的清音古韵缓缓流淌。

山门后的古柏,一株斜卧相交,一株旋转扭曲,造型独特。

柳杉王,据说比福州鼓岭的更高大,主杆被雷击截断,削去大半截,现仅有28米,主杆苍老雄劲。据考证,柳杉王树龄达1500多年。


杉王根部有一个形似门户的洞,本来可自由进出,现在加了围栏了,其树干空心,令人称奇。

梅氏宗祠建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年),在时思寺边上,其浓郁的古意。其建筑为客居在此的梅姓一族人所建。

梅氏宗祠,前后三进。依次为祠门、前厅(迎客堂)、序伦堂、祭坛、报本堂等部分组成。

边上是时思寺的钟楼。

迎客堂


这个普通话读音接近“石狮市”的寺庙,如果用福州话来读,就容易分清了。大门口就相当地特别,有大树侧卧其后。山门建筑,很像木石牌楼和古代辕门,尽管不高也不大,却被构建成三列三柱,重檐斗栱模样。

山门有古意,相传梅氏一六岁幼童守祖父墓,居庐三年,不离其侧,宋高宗闻报,旌表其人为“孝童”,其庐为“时思院”。明洪武元年(1368)刘基书额“时思道场”,明宣德元年(1426)改院为寺。

代替门框的那对木鼓,造型奇特,镂雕精美,很像两把相向而立的竖琴,似有悠扬深沉的清音古韵缓缓流淌。

山门后的古柏,一株斜卧相交,一株旋转扭曲,造型独特。

柳杉王,据说比福州鼓岭的更高大,主杆被雷击截断,削去大半截,现仅有28米,主杆苍老雄劲。据考证,柳杉王树龄达1500多年。


杉王根部有一个形似门户的洞,本来可自由进出,现在加了围栏了,其树干空心,令人称奇。

梅氏宗祠建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年),在时思寺边上,其浓郁的古意。其建筑为客居在此的梅姓一族人所建。

梅氏宗祠,前后三进。依次为祠门、前厅(迎客堂)、序伦堂、祭坛、报本堂等部分组成。

边上是时思寺的钟楼。

迎客堂

建造风格则完全体现明朝的建筑特点:方柱、大梁、斗拱、雕梁画栋。
报本堂前槽采用减柱法,即以一根粗大阑额横跨明、次、稍间,使室内空间开阔,目的是为了能够容纳更多的人。


祠堂成纵轴线四重递进式一层楼,一进比一进高,祖先们希望梅氏子弟一代比一代杰出,来日步步高升。一进再,每一进都有四扇大门,进与进的大门相互对称。

这边,通往时思寺。现有的时思寺只剩下建筑,而没有出家人。

进入大门,这个角落是马仙宫,原位于村北,上世纪80年代整体迁移至寺内大殿右前侧,典型的清代穿斗式结构。一会再细看。

心经钟楼,位于大殿左前侧,建于明代,方形三层木构楼阁建筑,歇山顶。里面曾经有心经铜钟,重达300斤。

严密的斗拱榫卯结构,衔接配合,造型优美。



祠堂成纵轴线四重递进式一层楼,一进比一进高,祖先们希望梅氏子弟一代比一代杰出,来日步步高升。一进再,每一进都有四扇大门,进与进的大门相互对称。

这边,通往时思寺。现有的时思寺只剩下建筑,而没有出家人。

进入大门,这个角落是马仙宫,原位于村北,上世纪80年代整体迁移至寺内大殿右前侧,典型的清代穿斗式结构。一会再细看。

心经钟楼,位于大殿左前侧,建于明代,方形三层木构楼阁建筑,歇山顶。里面曾经有心经铜钟,重达300斤。

严密的斗拱榫卯结构,衔接配合,造型优美。

时思寺大殿始建于宋绍兴十年,虽然体量较小,看似平平无奇,且表现出强烈的地域特征,五间四进重檐、歇山顶、木结构,重檐栌斗皆以四翘二踩双下昂出檐。
侧面另一端再来一张,毕竟这大殿是这里最古老的建筑。宋元之前的古建筑,昂是平直向外的,就象“龅牙”直而略有孤度;明清时代的昂是跟大象鼻子或云彩一样卷曲圆润的。这是专家判断古建筑建造年代和风格的一种方法。时思寺的大雄宝殿是五间四进重檐歇山顶结构建筑,重檐护斗都是以四翘二踩双下昂出檐,是严格按照宋朝营造法式组装的。

大殿内没有佛像,只剩下空荡荡的木结构。


大殿内没有佛像,只剩下空荡荡的木结构。

大殿上部则采用了满铺天花的做法,看上去尽显华丽。

前槽设置三个方型平棊,中间稍大,两边稍小。后槽中间八角形平闇,两边为方型平棊。


四周的柱梁间的白墙,应该是新粉刷的。

虫子蛀过,很有历史感。大殿后面的三清殿,里面堆满了杂物,也就不拍了。


前槽设置三个方型平棊,中间稍大,两边稍小。后槽中间八角形平闇,两边为方型平棊。


四周的柱梁间的白墙,应该是新粉刷的。

虫子蛀过,很有历史感。大殿后面的三清殿,里面堆满了杂物,也就不拍了。

再来看搬迁来的马仙宫,建于清乾隆五十年,四面透风。该地是原夫人楼的旧址。马夫人信仰是浙西南古老的地方神信仰,遍及丽水、温州大部分地区和福建松溪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