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的五月浙江(二四)绍兴·蔡元培故居·书圣故里

标签:
百岁堂钱业会馆笔架桥戒珠寺王羲之杂谈 |
分类: 浙江安徽 |
绍兴来过几次,周总理的祖居,这回专门来参观。去过淮安周总理的故居,绍兴师爷是祖传的行当,他爷爷也是。

祖居百岁堂,这天不开门。

祖居百岁堂,这天不开门。

隔壁的纪念馆,倒是可以进门参观。
一代伟人

一路向北,目标是蔡元培故居,就在这叫笔飞弄的小巷子里。

先经过钱业会馆,这是浙江省级文物。据了解,钱业会馆是当年钱庄自发组织的行业协会,是钱业界议事与酬神场所。绍兴的钱庄业自清乾隆年间开始就十分兴盛,到了清晚期,仅绍兴城内就拥有65家钱庄。

跨过门槛,一方天井映入眼帘,正对面是“钱业会馆”四个字,天井中央有一方直径近三米的“开元通宝”石雕,整栋建筑坐西朝东,临街石库门上方有“钱业会所”的石匾,匾额为“和丰堂”。大厅作为议事堂,是同业间调剂沪汇、杭汇、甬汇及互通行情、评议日拆之处。大厅对面,建有戏台一座。展厅里展示清代到民国绍兴钱庄的发展史。

隔壁就是蔡元培故居。为蔡氏祖父以下几代聚居地,这是一个颇具绍兴特色的清代台门建筑。

蔡元培祖上自明末由诸暨迁至山阴。清道光间,蔡元培祖父在此自置房屋,初有大厅三楹,后又在屋后加盖五楼五底,周边的围墙也特别高,高墙深院,显得气势不凡。1868年1月11日蔡元培诞生于此。

故居主要建筑有门厅、大厅、座楼,共三进,砖木结构,花格门窗,乌瓦粉墙,青石板地。“蔡元培纪念馆”屈武题匾。


一路向北,目标是蔡元培故居,就在这叫笔飞弄的小巷子里。

先经过钱业会馆,这是浙江省级文物。据了解,钱业会馆是当年钱庄自发组织的行业协会,是钱业界议事与酬神场所。绍兴的钱庄业自清乾隆年间开始就十分兴盛,到了清晚期,仅绍兴城内就拥有65家钱庄。

跨过门槛,一方天井映入眼帘,正对面是“钱业会馆”四个字,天井中央有一方直径近三米的“开元通宝”石雕,整栋建筑坐西朝东,临街石库门上方有“钱业会所”的石匾,匾额为“和丰堂”。大厅作为议事堂,是同业间调剂沪汇、杭汇、甬汇及互通行情、评议日拆之处。大厅对面,建有戏台一座。展厅里展示清代到民国绍兴钱庄的发展史。

隔壁就是蔡元培故居。为蔡氏祖父以下几代聚居地,这是一个颇具绍兴特色的清代台门建筑。

蔡元培祖上自明末由诸暨迁至山阴。清道光间,蔡元培祖父在此自置房屋,初有大厅三楹,后又在屋后加盖五楼五底,周边的围墙也特别高,高墙深院,显得气势不凡。1868年1月11日蔡元培诞生于此。

故居主要建筑有门厅、大厅、座楼,共三进,砖木结构,花格门窗,乌瓦粉墙,青石板地。“蔡元培纪念馆”屈武题匾。

第一进坐西朝东,天井极宽阔,这样的空间在绍兴不多。

厅内安放着蔡元培半身塑像。大厅上方悬挂毛主席褒誉先生“学界泰斗”匾额和周总理撰沈定庵书挽联:“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

厅内安放着蔡元培半身塑像。大厅上方悬挂毛主席褒誉先生“学界泰斗”匾额和周总理撰沈定庵书挽联:“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
第二进如今是陈列室,为蔡元培生平事迹陈列。

蔡元培,字鹤卿,号孑民,出身科举,历任民国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




蔡元培,字鹤卿,号孑民,出身科举,历任民国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

1917年,蔡元培到北京大学上任,开始了他对北大的改革。在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蔡元培博采众议,厉行革新,将具有浓厚官僚气息的旧北京大学改造为一所充满生机的中国最高学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大学教育理论。


他支持新文化运动,提倡学术研究,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实行教授治校。“五四”运动中支持学生爱国行动,多方营救被捕学生。


蔡元培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与社会进步活动,晚年定居香港,1940年去世。

蔡元培为人宽厚、恻隐为怀,对中国社会及陋俗有透彻观察;两度游学欧洲、亲炙文艺复兴后的科学精神及法国大革命后的思潮。他提倡民权与女权,倡导自由思想,致力革除“读书为官”的旧俗,开科学研究风气,重视公民道德教育及附带的世界观、人生观、美学教育。

蔡元培作为近代中国文化界的卓越先驱者,其著名的文化思想和学术观点,曾对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过重要的影响。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提出的“兼容并包”的学术思想,不仅成为他主持北大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同时也是他所坚持的办学原则。此思想提出后,一批具有新文化、新思想的代表人物进入北大,北大因此而成为中国思想活跃、学术兴盛的最高学府。


从蔡元培故居出来,继续往后走,前往书圣故里。

一路过去,绍兴老城区的模样出来了。一座座台门,都住着居民。

这条街叫笔架桥,听起来就和书圣有关。

一个直拐,戒珠寺就在前面。

笔架桥的东侧,又叫躲婆弄,还是书圣王羲之的故事。

绍兴城内,石桥甚多,这座叫咸宁桥。

墨池,不用说了,书圣故里少不了的。

戒珠讲寺,为城中八大名寺之一。建寺前,是王羲之的住宅,大门上,有赵朴老的题匾。我们来的时候,这里正在维修,工人进进出出的,没有对外开放。

在门口拍一张。关于王羲之为什么舍宅为寺,这里有一段传说。王生前最喜欢鹅和珍珠。一天他在家里玩赏一颗宝珠时,一位僧人前来造访。王随手将珠子放在桌案上招待客人。后来发现桌子上的珠子不见了,便怀疑僧人拿了。僧人有口难辩,回去后郁闷而死。几天后,王羲之家的大白鹅也死了,刨腹一看原来是鹅吞下了珠子。王心中悔恨交加,从此戒掉赏珠子的习惯,并舍宅为寺。


第三进则是蔡元培出生和少年时居住的地方。院内都是青石路面,屋墙为青砖,开有雕花木窗棂,院墙上的砖雕颇为精细。

蔡元培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与社会进步活动,晚年定居香港,1940年去世。

蔡元培为人宽厚、恻隐为怀,对中国社会及陋俗有透彻观察;两度游学欧洲、亲炙文艺复兴后的科学精神及法国大革命后的思潮。他提倡民权与女权,倡导自由思想,致力革除“读书为官”的旧俗,开科学研究风气,重视公民道德教育及附带的世界观、人生观、美学教育。

蔡元培作为近代中国文化界的卓越先驱者,其著名的文化思想和学术观点,曾对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过重要的影响。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提出的“兼容并包”的学术思想,不仅成为他主持北大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同时也是他所坚持的办学原则。此思想提出后,一批具有新文化、新思想的代表人物进入北大,北大因此而成为中国思想活跃、学术兴盛的最高学府。

蔡元培重视劳动教育、平民教育和女子教育。他在北京大学办校役班和平民夜校,在上海创办爱国女校。1928年,他创办国立艺术院,后来发展成为中国美术学院,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所实施本科等的最高美术教育机构。

从蔡元培故居出来,继续往后走,前往书圣故里。

一路过去,绍兴老城区的模样出来了。一座座台门,都住着居民。

这条街叫笔架桥,听起来就和书圣有关。

一个直拐,戒珠寺就在前面。

笔架桥的东侧,又叫躲婆弄,还是书圣王羲之的故事。

绍兴城内,石桥甚多,这座叫咸宁桥。

墨池,不用说了,书圣故里少不了的。

戒珠讲寺,为城中八大名寺之一。建寺前,是王羲之的住宅,大门上,有赵朴老的题匾。我们来的时候,这里正在维修,工人进进出出的,没有对外开放。

在门口拍一张。关于王羲之为什么舍宅为寺,这里有一段传说。王生前最喜欢鹅和珍珠。一天他在家里玩赏一颗宝珠时,一位僧人前来造访。王随手将珠子放在桌案上招待客人。后来发现桌子上的珠子不见了,便怀疑僧人拿了。僧人有口难辩,回去后郁闷而死。几天后,王羲之家的大白鹅也死了,刨腹一看原来是鹅吞下了珠子。王心中悔恨交加,从此戒掉赏珠子的习惯,并舍宅为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