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的五月浙江(二一)嵊州·金庭观·王羲之墓

标签:
瀑布山华堂村衣冠冢书圣杂谈 |
分类: 浙江安徽 |
嵊州的最后一个参观地点是金庭观及王羲之墓。有史记载,大书法家王羲之晚年辞官隐退后,放浪形骸于山水之间,卒年59岁,葬于嵊州市金庭镇瀑布山。而嵊州市金庭镇华堂村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是王羲之后裔的最大聚居地。墓地距华堂村仅1.5公里。

我们来的时候,这么大的地盘也就我们一车四人,管理人员比我们都多。健康码、身份证一一验证,测量体温是每个景点的常态。

门口就是墓道,不大的牌坊是清道光年间重建。据《剡录》载:“王右军墓,在县东孝嘉乡五十里。”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

崭新的金庭观,是近年重建,据说这是王羲之故宅原址。五世孙王衡于此舍宅为观修炼,称名金真馆,后改称金真宫;唐高宗时赐名为金庭观。

现在这里命名王羲之故居旅游区,前面为书圣殿。史料载王羲之把琅琊宅改为普照寺;继居会稽,舍宅成戒珠寺;终隐金庭,欲舍宅为观,未果于东晋穆帝升平五年(361)卒。

书画长廊,图画介绍王羲之的生平。

书圣殿内,为王羲之夫妻塑像。


其后是雪溪书院

兰亭一序羲之墨宝传千古,桐柏三论书圣经典遗万方。

王羲之木雕像

金庭观后,可以通往王羲之墓。

墓前,还有一幢土坯房,牌子上写着“墓庐”二字。

有介绍说,王羲之病逝于金庭故居。其子孙建墓于瀑布山南麓故宅之旁,筑室为庐,守墓尽孝。这项家规一直流传至今,已经有五十六代了。

青石铺成的宽广墓道,墓道两旁是苍翠的塔柏,护卫着幽径深处的王羲之墓。

这一侧是1997年10月日本书法团体天溪会立的“王羲之显彰碑”


我们来的时候,这么大的地盘也就我们一车四人,管理人员比我们都多。健康码、身份证一一验证,测量体温是每个景点的常态。

门口就是墓道,不大的牌坊是清道光年间重建。据《剡录》载:“王右军墓,在县东孝嘉乡五十里。”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

崭新的金庭观,是近年重建,据说这是王羲之故宅原址。五世孙王衡于此舍宅为观修炼,称名金真馆,后改称金真宫;唐高宗时赐名为金庭观。

现在这里命名王羲之故居旅游区,前面为书圣殿。史料载王羲之把琅琊宅改为普照寺;继居会稽,舍宅成戒珠寺;终隐金庭,欲舍宅为观,未果于东晋穆帝升平五年(361)卒。

书画长廊,图画介绍王羲之的生平。

书圣殿内,为王羲之夫妻塑像。


其后是雪溪书院

兰亭一序羲之墨宝传千古,桐柏三论书圣经典遗万方。

王羲之木雕像

金庭观后,可以通往王羲之墓。

墓前,还有一幢土坯房,牌子上写着“墓庐”二字。

有介绍说,王羲之病逝于金庭故居。其子孙建墓于瀑布山南麓故宅之旁,筑室为庐,守墓尽孝。这项家规一直流传至今,已经有五十六代了。

青石铺成的宽广墓道,墓道两旁是苍翠的塔柏,护卫着幽径深处的王羲之墓。


王羲之墓围石砌茔堂,宽敞整洁,有墓道、墓碑、飨亭,飨亭中竖立着一块青色墓碑,正面是“王右军墓”,背面是“大明弘治十年三月二十五日吉旦浙江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右参议吴囗囗重立”。
飨亭的石结构,比较特殊,构思巧妙。
墓系1985年重修,墓顶圆形。按照网上的资料,这里未必是王羲之的真身墓,更应该是衣冠冢,近年省、市文管会重修时,地下只有掘出一些南朝梁大同元年(535)的墓砖,并没有发现其它遗物。

县级、省级文保碑在平台下方的另一侧。


县级、省级文保碑在平台下方的另一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