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的五月浙江(二〇)嵊州·崇仁古镇

标签:
义门裘氏老台门后门塘伟镇庙太平菱塘杂谈 |
分类: 浙江安徽 |
离开嵊州的百丈飞瀑,我们来到崇仁古镇,这里历史已近千年,现在是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保留下来的建筑装饰,可见当年是如何的精工细作,石雕、砖雕、木雕、灰塑、题刻、书法、彩绘技艺熟练、工艺水平高超,

保存基本完整的民居、宗祠等建筑154处,只是基本不开门。这时候来,算是只看了皮毛。

崇仁古镇以古建筑群闻名,可以把它理解成由“台门”组成的群落,不像许多旅游乡镇,这里更体现的是民居的日常。

小巷子横七竖八,方向感不行的话,估计就得绕圈圈。水井、用水的石头件,总可以不期而遇。

来到古镇西北角的上方井,井口石碑上刻的刻字“赤乌二年”(三国孙权年号),清代嘉庆年间翻修时发现曾经轰动一时。说明这里的历史清晰的脉络。

如今这口井已经是嵊州的文保单位。

北宋熙宁年间,义门裘氏从婺州分迁此地,裘氏以崇尚仁义为本,故名其地为崇仁。自南宋以来,出过不少人才,单裘氏一族,就有4个进士,38名举人,仕宦者几十人。

五月份,绍兴号召外地人来参观,去了这里,里面根本看不了,新昌大佛寺如此,这里还这样,真有忽悠的成分。

古镇里,没有见到其他游客,当地人出来的也不多,或许是临近中午的缘故。


偶尔还能见到不错的建筑外观。

古代的指道碑,现在还有保存。

义门裘氏家庙是崇仁古镇最重要的景点之一。据介绍累世聚族同居的尚义大家族被称为“义门”。老家庙大门上画着巨大又威武的门神。

义门裘氏家庙,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约1208年),历世修葺扩建。现存建筑基本形成于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崇仁是全国裘氏最大的聚居地。

崇仁是一座幽静的江南古镇。古建筑数量众多,从明、清至民国序列完整,类型丰富。我们从北面进入,发现这里的许多建筑正在翻修。

从保留下来的建筑装饰,可见当年是如何的精工细作,石雕、砖雕、木雕、灰塑、题刻、书法、彩绘技艺熟练、工艺水平高超,

保存基本完整的民居、宗祠等建筑154处,只是基本不开门。这时候来,算是只看了皮毛。

崇仁古镇以古建筑群闻名,可以把它理解成由“台门”组成的群落,不像许多旅游乡镇,这里更体现的是民居的日常。

小巷子横七竖八,方向感不行的话,估计就得绕圈圈。水井、用水的石头件,总可以不期而遇。

来到古镇西北角的上方井,井口石碑上刻的刻字“赤乌二年”(三国孙权年号),清代嘉庆年间翻修时发现曾经轰动一时。说明这里的历史清晰的脉络。

如今这口井已经是嵊州的文保单位。

北宋熙宁年间,义门裘氏从婺州分迁此地,裘氏以崇尚仁义为本,故名其地为崇仁。自南宋以来,出过不少人才,单裘氏一族,就有4个进士,38名举人,仕宦者几十人。

五月份,绍兴号召外地人来参观,去了这里,里面根本看不了,新昌大佛寺如此,这里还这样,真有忽悠的成分。

古镇里,没有见到其他游客,当地人出来的也不多,或许是临近中午的缘故。

穿行在青石板路之中,白墙,黑瓦,尽是明清时期典型的江南村落样式。

崇仁镇至今保存有100多座完整的老台门,台门之间用跨街楼钩连,既珠联璧合,又独立成章,体现了先人“分户合族、聚只一家”的遗风。

后门塘,据介绍这里周围住的都是当时有钱的富户。这里的场景,好像是崇仁古镇的标志。

水塘和马头墙相辉映,如同在皖南古村落。

古镇街道呈不规则的方格网状格局,主街、支路、小巷、备弄四级道路体系。不少大户人家就在这样的小巷中。

里面进不去,来个外墙。

道路蜿蜒曲折,空间变换多样,路路相通,巷巷相连。


崇仁镇至今保存有100多座完整的老台门,台门之间用跨街楼钩连,既珠联璧合,又独立成章,体现了先人“分户合族、聚只一家”的遗风。

后门塘,据介绍这里周围住的都是当时有钱的富户。这里的场景,好像是崇仁古镇的标志。

水塘和马头墙相辉映,如同在皖南古村落。

古镇街道呈不规则的方格网状格局,主街、支路、小巷、备弄四级道路体系。不少大户人家就在这样的小巷中。

里面进不去,来个外墙。

道路蜿蜒曲折,空间变换多样,路路相通,巷巷相连。

不时出现施工场面。

偶尔还能见到不错的建筑外观。

古代的指道碑,现在还有保存。

义门裘氏家庙是崇仁古镇最重要的景点之一。据介绍累世聚族同居的尚义大家族被称为“义门”。老家庙大门上画着巨大又威武的门神。

义门裘氏家庙,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约1208年),历世修葺扩建。现存建筑基本形成于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崇仁是全国裘氏最大的聚居地。

老家庙的一边,留存着一口葛仙翁井,又名醴泉井。此井据说是东汉年间道教葛仙翁炼丹取水之井,水清见底。后当地百姓用此水酿酒。

一侧是官路老台门,大约这一带当官的居多。

玉山公祠,一样没开,这里是古镇的中心。


一侧是官路老台门,大约这一带当官的居多。

玉山公祠,一样没开,这里是古镇的中心。

玉山公祠,是崇仁规模最大、建筑最精、保存最好的宗祠建筑。玉山公祠整组建筑雕刻精美,尤其是戏台,造型独特,工艺精湛,是古戏台建筑中的典范之作。可惜了。

公祠里的一角,精雕细刻可见一斑。

走到古镇东面,赫然发现国保碑。原来这里才是参观古镇的入口。

寻找太平菱塘,发现这座伟镇庙,因为工人在施工开着门。

赶紧进来参观。这是由崇仁裘氏敦睦堂出资建造。始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年),现存主体建筑是乾隆五十年(1785年)重建。伟镇庙分三庙一庵,角尺形排列。


公祠里的一角,精雕细刻可见一斑。

走到古镇东面,赫然发现国保碑。原来这里才是参观古镇的入口。

寻找太平菱塘,发现这座伟镇庙,因为工人在施工开着门。

赶紧进来参观。这是由崇仁裘氏敦睦堂出资建造。始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年),现存主体建筑是乾隆五十年(1785年)重建。伟镇庙分三庙一庵,角尺形排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