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晋豫(九三):平遥·南政隆福寺·惠济桥

标签:
清代罗汉画旅游国保单位 |
分类: 京津晋蒙 |
南政隆福寺,位于平遥古城北面的南政乡南政村北。坐北向南,三进院落布局,清光绪《平遥县志》载,创建于元大德二年(1298年),明代重修,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来的时候,南政正在修路,不好走。这是山门外的照壁。

边上的村民正在晒玉米。

来这里的时候,只有我们几个人是看客,寺院的地面,比马路高。山门两翼有拱券窑洞,上建钟鼓二楼。

山门,山门面宽五间,进深四椽,悬山顶,明间为门道,次、梢间纵向有隔墙,墙前有塑像,不知道是否是原物。有联:有感即通千江有水千江月,无机不被万里无云万里天。




边上的村民正在晒玉米。

来这里的时候,只有我们几个人是看客,寺院的地面,比马路高。山门两翼有拱券窑洞,上建钟鼓二楼。

山门,山门面宽五间,进深四椽,悬山顶,明间为门道,次、梢间纵向有隔墙,墙前有塑像,不知道是否是原物。有联:有感即通千江有水千江月,无机不被万里无云万里天。



山门内墙上绘四大天王像。


场地中间,是小小的HUFA殿。

接着是三圣殿

院中还有关公殿、韦驮殿、弥陀殿等,因为才从双林寺来,所以有点审美疲劳了,没有一一看个仔细。

主殿七佛殿,殿顶上有隆福寺的字样。据说这里和北京的隆福寺是一体的,现有这里,才有北京的。

大殿前的雕龙,很有特色。

罗汉殿前窗边上,有好几幅清代罗汉画像。

入住平遥的酒店前,来到古城东门外的惠济桥。看到河底干干还是水泥的,感觉像是干得过头了呀,不自然。



场地中间,是小小的HUFA殿。

接着是三圣殿

院中还有关公殿、韦驮殿、弥陀殿等,因为才从双林寺来,所以有点审美疲劳了,没有一一看个仔细。

主殿七佛殿,殿顶上有隆福寺的字样。据说这里和北京的隆福寺是一体的,现有这里,才有北京的。

大殿前的雕龙,很有特色。

罗汉殿前窗边上,有好几幅清代罗汉画像。

入住平遥的酒店前,来到古城东门外的惠济桥。看到河底干干还是水泥的,感觉像是干得过头了呀,不自然。

惠济桥创建于清康熙十年,桥身由石料砌筑,呈弧形,栏板、望柱上雕刻有细腻的动物花卉图案。

还有几只石狮子。

桥墩上,还有龙头龙尾的造型。


桥面由条石铺砌而成的,加工精细,粘合牢固规整,造型古朴大方。近年整修后,历史厚重感减了许多。

还有几只石狮子。

桥墩上,还有龙头龙尾的造型。


桥面由条石铺砌而成的,加工精细,粘合牢固规整,造型古朴大方。近年整修后,历史厚重感减了许多。
因桥有九个券孔,故亦称“九眼桥”。可惜无水,拍景就差了很多。

惠济桥由本地产的砂石砌造而成,南北向跨越惠济河。现桥全长约80米,中间一孔最高,桥身两侧各立高约1米的石质望柱40根,望柱间装砌单钩阑石质栏板,都是国朝更换的,这些原装构件大部分已经腐朽不能用,有一截较好的原装勾阑保存在平遥县博物馆(清虚观)中。

九联孔拱券水窗形制基本相同:除桥基外,在河床表面用方形、矩形等条石砌出桥墩十层。



惠济桥由本地产的砂石砌造而成,南北向跨越惠济河。现桥全长约80米,中间一孔最高,桥身两侧各立高约1米的石质望柱40根,望柱间装砌单钩阑石质栏板,都是国朝更换的,这些原装构件大部分已经腐朽不能用,有一截较好的原装勾阑保存在平遥县博物馆(清虚观)中。

九联孔拱券水窗形制基本相同:除桥基外,在河床表面用方形、矩形等条石砌出桥墩十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