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秋之晋豫(九七):平遥古城(四)日升昌·二郎庙

(2020-06-09 06:19:19)
标签:

文牍

紫垣枢极

高薪养廉制度

蔚泰厚

北大街

分类: 京津晋蒙
平遥古城中著名的日升昌记,现在作为中国票号博物馆开放。眼前这所宅院,就是中国票号的发源地。票号是清代专营银两异地汇兑,兼营存、贷款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瞧这大门口,就是有气派。
秋之晋豫(九七):平遥古城(四)日升昌·二郎庙


日升昌旧址,现在是全国文保单位。日升昌票号开中国银行业之先河。日升昌票号成立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由西达蒲村富商李大金出资与总经理雷履泰共同创办。总号在此,分号达35处之多,遍布全国。
秋之晋豫(九七):平遥古城(四)日升昌·二郎庙


日升昌最早是颜料庄起家,它的诞生,使我国金融业发展产生了质的飞跃,也拉开了中国历史上资本经营新的一幕。这里的地下,就是金库。
秋之晋豫(九七):平遥古城(四)日升昌·二郎庙


最开始的时候,日升昌只是在同乡汇兑的银两间中收取佣金,取得了“交银于此,取银于彼,从无空票”的经营信用,后来又扩大到吸收储银,放贷生财,实现了汇通天下的天才之举。这种经营方式,简易方便,快捷安全,风险性小,很快成为大富之家的投资热点了。
秋之晋豫(九七):平遥古城(四)日升昌·二郎庙


院中的信房、账房,好像是重温前面走过的票号,但实际上,这里才是首家。炕上的枕头,都是原物。当年信房共有4人。这4个人有1人担任文牍,另有3人为录信员。
秋之晋豫(九七):平遥古城(四)日升昌·二郎庙


文牍需由中了举人的科甲中人担任,主要职责就是把大掌柜的意图和经营理念,思想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写出来传给各地分号。为了限制规范文牍的行为,所以票号只给文牍工资(年薪200两银子),而不允许文牍参与经营和分红。  
秋之晋豫(九七):平遥古城(四)日升昌·二郎庙


但就是这样一座小小院落,开中国民族银行业之先河,并一度操纵十九世纪整个清王朝的经济命脉。
秋之晋豫(九七):平遥古城(四)日升昌·二郎庙


票号每年年底都会把全年的经济情况汇兑到帐房,再由帐房做出详细的统计汇报给掌柜和东家。这里是每四年进行一次分红,这叫“大帐清”。分红时会留出一部分作为风险金备用,他们称其为“护本”。 
秋之晋豫(九七):平遥古城(四)日升昌·二郎庙


日升昌经营的黄金时期年汇兑总额高达3800万两白银,可谓“日利千金”;其经营网点遍布除东北、西北以外的整个中国,可谓“一纸风行”。
秋之晋豫(九七):平遥古城(四)日升昌·二郎庙


日升昌票号在一百多年的经营中,始终坚持着存款自愿,取款自由,严格为客户保密的经营理念,所以才有后来的“东西汇兑、一纸风行”的说法。
秋之晋豫(九七):平遥古城(四)日升昌·二郎庙


第二进院落,庭院的正面为三间“中厅”横匾“紫垣枢极”,是接待重要客户和商讨总分号营业事宜的地方。门联是“中西汇兑一纸通行;轻重权衡千金日利”。
秋之晋豫(九七):平遥古城(四)日升昌·二郎庙


中厅是接待大客户、商定行情的专门场所,因此室内陈设讲究、豪华。
秋之晋豫(九七):平遥古城(四)日升昌·二郎庙


室内陈列有日升昌从兴旺到败落的全过程,以及日升昌的经营监管制度和防伪措施。后厅中还陈列有日升昌初创期间的几位领军人物的简介。
秋之晋豫(九七):平遥古城(四)日升昌·二郎庙


中厅内有一张福寿床,是票号招待客户抽大烟的地方,和现在请客吃饭一个道理,酒足饭饱之后一笔大生意也就落实了。
秋之晋豫(九七):平遥古城(四)日升昌·二郎庙


第二进院落中有大掌柜、二掌柜和三掌柜的住房,灶与炕相连,便于冬季取暖,属于典型的山西民居方式。
秋之晋豫(九七):平遥古城(四)日升昌·二郎庙


秋之晋豫(九七):平遥古城(四)日升昌·二郎庙


毛鸿翙是日升昌的首任二掌柜,后与大掌柜雷履泰产生矛盾而被赶走,于是另起炉灶,与日升昌展开激烈竞争,促进了中国票号业的迅速发展(前文已叙)。
秋之晋豫(九七):平遥古城(四)日升昌·二郎庙


后院的正房前檐上方,挂有一块“丽日凝辉”的金字牌匾,左右明柱上挂有由清嘉庆24年状元陈浩为日升昌题写的对联:“日丽中天万宝精华同耀彩,升临福地八方辐辏独居奇”。这是一副藏头联(两日为昌),至今已有170年的历史。上下联中巧妙嵌入“日、昇”二字,紧扣票号名称,确是一幅妙联。
秋之晋豫(九七):平遥古城(四)日升昌·二郎庙


后院是票号逢年过节聚餐或宴请宾客的场所。在日升昌摆宴席,吃酒宴也是颇有讲究的,就拿这座次来说,每年在“大帐清”之后。各地分号的老板汇集于此,他人各自所取得经营业绩,也由帐房先生统计公布,赚了钱的分号柜财大气粗、洋洋得意居于门的正面、好不风光,而那些业绩较差的掌柜只好背门而座,一副羞愧难当的表情,而且席间还有一道菜叫“鱼头对着谁,谁就将被辞退”。
秋之晋豫(九七):平遥古城(四)日升昌·二郎庙


正是这些定俗成为礼仪风情,点点滴滴地渗透到晋商文化之中,才让我们后人更清晰地了解到先人的经营才华,处世哲学和他们纤细的情感脉络。
秋之晋豫(九七):平遥古城(四)日升昌·二郎庙


日升昌票号,它的一些管理理念和方式,比如职业经理人制度、员工持股制度、严格的人才制度、高薪养廉制度等。其中许多都是现代企业管理中所要运用的制度与方法。  如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日升昌由李财东出资30万两白银设立,但其经营管理权却完全交给了和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雷履泰。财东只拿分红,基本不干涉票号的管理。
秋之晋豫(九七):平遥古城(四)日升昌·二郎庙


还有期权及股权制度。日升昌的掌柜和伙计可以获得顶身股,即人力股。在这种制度下,票号的兴衰和每一个员工的努力息息相关,能够极大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
秋之晋豫(九七):平遥古城(四)日升昌·二郎庙


还有高薪养廉制度。日升昌经营票号业务,伙计们每天都在和银子打交道,但却从未出现过内部贪污挪用的现象,这与日升昌的高薪养廉制度有密切关系。在业绩好的年份,有股份的员工每年分红在几百两到几千两之间,没有股份的伙计每年的薪水在几十两到上百两不等,在当时七两银子就可以供一个普通家庭一年的开销,一个知县一年的俸禄也只有几十两。
秋之晋豫(九七):平遥古城(四)日升昌·二郎庙


再就是严格的管理制度。为当时各行业所罕见。比如,所有票号都严格规定“十不准”,包括不准携带家属,不准嫖妓宿娼,不准参与赌博,不准吸食鸦片,不准营私舞弊,不准假公济私,不准私营放贷,不准贪污盗窃,不准懈怠号事,不准打架斗殴。一旦有违反号规者,立即除名。这种惩罚的严厉性,在于它是公认的行规,凡是某个票号犯事而卷了铺盖的伙计,其他任何票号都不会再录用。这种几乎不近人情的管理规章,行之有效。
秋之晋豫(九七):平遥古城(四)日升昌·二郎庙


从后院进到隔壁的蔚泰厚后院。这里的线路就是如此安排。“奇谋睿智 ”匾额,话说毛鸿翙进到蔚泰厚,一年功夫,业务突飞猛进,出现了两大票号派系竞争态势。从此,中国票号业由平遥到祁县、太谷,由山西到全国很快发展起来。
秋之晋豫(九七):平遥古城(四)日升昌·二郎庙


游客盛装拍照,我顺势来一张。
秋之晋豫(九七):平遥古城(四)日升昌·二郎庙


蔚泰厚有非常严格的管理制度,他们请超山书院山长徐继畲帮助制订了严格的号规,对财东、经理、伙计职责、结帐、伙友探亲、帐簿、函信等管理均有明确规定。因有完整的规章制度,蔚泰厚基础愈加雄厚,声势愈加显赫。
秋之晋豫(九七):平遥古城(四)日升昌·二郎庙


侯家虽然资本雄厚,又分散在多个行业。另外,人才也不足,毛掌柜反复思谋,决心多搞几家票号,实行广泛联合,就有了后来的蔚字五联号。他们实行自强之策十分成功。五联号间允许互相掺股,谋求一体发展。在五联号成立之初,虽说号称五家票号,实际资本仅有30余万两,与日升昌票号持平。中期增加到65万两,为日升昌资本两倍,后期近处140万两,为日升昌4倍。
秋之晋豫(九七):平遥古城(四)日升昌·二郎庙


从里到外,这边出门,却是“蔚泰厚”的大门。
秋之晋豫(九七):平遥古城(四)日升昌·二郎庙


平遥,还有当铺。
秋之晋豫(九七):平遥古城(四)日升昌·二郎庙


这一带,算是古城的精华部分。房子也很有特色。
秋之晋豫(九七):平遥古城(四)日升昌·二郎庙


历史建筑比比皆是。
秋之晋豫(九七):平遥古城(四)日升昌·二郎庙


古城很有意思,北大街和南大街不在一条线上。
秋之晋豫(九七):平遥古城(四)日升昌·二郎庙


关帝庙街,倒是很安静。看过去,有不少客栈。
秋之晋豫(九七):平遥古城(四)日升昌·二郎庙



秋之晋豫(九七):平遥古城(四)日升昌·二郎庙


越往北,店铺越有档次。赶紧找一家,解决午餐。
秋之晋豫(九七):平遥古城(四)日升昌·二郎庙


午饭后,来到二郎庙,这是国内唯一主供二郎神的道观,创建于清代。座西朝东,与一般庙宇的朝向略有不同。阶前有华表、石狮,檐廊墙面绘巨幅壁画:两位守门神将,左青龙、右白虎。屋顶及墙面用彩色琉璃瓦装饰,花团锦簇,气势宏伟。
秋之晋豫(九七):平遥古城(四)日升昌·二郎庙


步入大门迎面是精美的二龙戏珠砖雕影壁。
秋之晋豫(九七):平遥古城(四)日升昌·二郎庙


不大的土地祠。左右还有钟鼓楼。
秋之晋豫(九七):平遥古城(四)日升昌·二郎庙


院子正中是建在月台之上的正殿,殿前设一间卷棚歇山顶抱厦。琉璃殿顶,殿前南北各竖一铁质旗杆。感觉建筑很新,都是现代作品。
秋之晋豫(九七):平遥古城(四)日升昌·二郎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