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秋之晋豫(九一):平遥·双林寺(下)

(2020-05-31 07:01:15)
标签:

韦驮像

千佛殿

三身佛

菩萨殿

渡海观音

分类: 京津晋蒙
继续双林寺的游览。释迦殿面阔五间,檐下无斗拱。明间置门,正中匾额书“灵鹫遗风”四字。屋顶悬山式,满布灰瓦,整个建筑风格质朴简洁。
秋之晋豫(九一):平遥·双林寺(下)


释迦殿全殿二百余尊人物形象,因身份不同,被工匠塑造的神态各异,服饰、发型都已经完全中国化了,建筑、山石等道具,也具有十足的中国传统园林之趣,丝毫没有宗教作品冰冷的味道,流露出一种凡俗的生活气息。 
秋之晋豫(九一):平遥·双林寺(下)


秋之晋豫(九一):平遥·双林寺(下)


秋之晋豫(九一):平遥·双林寺(下)


秋之晋豫(九一):平遥·双林寺(下)


秋之晋豫(九一):平遥·双林寺(下)


释迦殿影壁墙后塑一座渡海观音,是双林寺彩塑中的精彩之作。观音用圆雕手法塑造,单腿盘坐于红色莲瓣之上,整个身形突出壁外,神情安详自若,与背景上波涛汹涌的海浪形成强烈对比,具有静中有动的艺术效果。
秋之晋豫(九一):平遥·双林寺(下)


释迦殿后,又一个院落。中轴线上第二进院落为正北的大雄宝殿和东西厢的千佛、菩萨二殿,布局较为宽敞。
秋之晋豫(九一):平遥·双林寺(下)


千年古树,已经中空。院中唐槐、宋碑交相辉映,构成一方胜境。
秋之晋豫(九一):平遥·双林寺(下)


唐槐秋之晋豫(九一):平遥·双林寺(下)


先进西侧的菩萨殿,主像为千手千眼观音,结跏居中而坐,仪容丰满端庄,神态温柔隽逸,手势千变万化,塑造得十分纤巧而富弹性。
秋之晋豫(九一):平遥·双林寺(下)


左右两位协侍菩萨,有说是24诸天中的两位。
秋之晋豫(九一):平遥·双林寺(下)


秋之晋豫(九一):平遥·双林寺(下)


四周悬塑四百多菩萨,皆脚登彩云,作行进状,大有衣纹飘动,满壁生风之感。这众多的形象,艳丽的色彩,生动的造型,构成了一座古代雕塑艺术的殿堂。
秋之晋豫(九一):平遥·双林寺(下)


窗下这些塑像是供养人的,一个个面向菩萨。
秋之晋豫(九一):平遥·双林寺(下)


秋之晋豫(九一):平遥·双林寺(下)


这么密集的菩萨出行,相当壮观。
秋之晋豫(九一):平遥·双林寺(下)


大雄宝殿据载原为"七重楼阁,高可望省",后遭火灾,现存乃明初重建,是全寺中最高大的建筑,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
秋之晋豫(九一):平遥·双林寺(下)


秋之晋豫(九一):平遥·双林寺(下)


秋之晋豫(九一):平遥·双林寺(下)


秋之晋豫(九一):平遥·双林寺(下)


殿内主像为“三身佛”,两侧是文殊、普贤坐像。三身佛前有铁铸包泥“接引佛”迎门而立。
秋之晋豫(九一):平遥·双林寺(下)


三身佛西侧的普贤。
秋之晋豫(九一):平遥·双林寺(下)


底座有大象。
秋之晋豫(九一):平遥·双林寺(下)


三身佛中的释迦牟尼佛。大乘佛教认为佛身有三种,即法身、报身、应身。“身”是“积集”的意思,主要表示理性和智慧。应身佛就是释迦牟尼成道的姿势。
秋之晋豫(九一):平遥·双林寺(下)


主佛两侧的侍女。
秋之晋豫(九一):平遥·双林寺(下)


毗卢遮那佛。法身佛,名“毗卢遮那佛”,此云遍一切处,表示绝对真理就是佛身,法身佛结法界定印,两手仰掌相迭,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两手大拇指向上相触。
秋之晋豫(九一):平遥·双林寺(下)


卢舍那佛。报身佛,此云光明遍照,表示证得绝对真理而自受法乐的智慧是佛身,报身佛结与愿印,左手安于双膝上,右手仰掌垂下。
秋之晋豫(九一):平遥·双林寺(下)


文殊,底座有狮子。这些塑像经清代重新妆绘。
秋之晋豫(九一):平遥·双林寺(下)


东侧的千佛殿,
秋之晋豫(九一):平遥·双林寺(下)


千佛、菩萨二殿外檐墙上尚残留少量明代壁画,绘供养菩萨等,为明天顺五年(1461)的作品。
秋之晋豫(九一):平遥·双林寺(下)


千佛殿主像,一改佛教造像直立或打坐的陈规,右腿曲蹲。左脚轻踏荷叶,重心落在左胯,右手微抬微翘,左手为支撑点,无拘无束的感觉,出色地勾勒出观音流畅的线条和优美的身段,充分反映了古代工匠在艺术上高深造诣和对生活的深刻体验。
秋之晋豫(九一):平遥·双林寺(下)


殿内四周为悬塑和壁塑,五百菩萨分为五至六层,或驾祥云,或骑异兽,与主像联系照应,浑然一体。 这里的彩塑达五百余尊,占全寺四分之一。
秋之晋豫(九一):平遥·双林寺(下)


秋之晋豫(九一):平遥·双林寺(下)


秋之晋豫(九一):平遥·双林寺(下)


殿内的韦驮像是双林寺的精华之作。 整个造型,特别是腰部的塑造非常夸张,达到一种人体所不能及的程度,却丝毫没有造作,别扭之感。相反,给人一种强大的力度和动势,这是由一条从头到脚贯穿于全身的S形曲线所表现出来的。他曾被中外专家学者誉为“全国韦驮之冠”, 并被载入《中国美术大全》
秋之晋豫(九一):平遥·双林寺(下)


另一侧本有夜叉立像,现在没有。
秋之晋豫(九一):平遥·双林寺(下)


后侧的贞义祠内塑造"睡姑姑""药婆婆"塑像。据寺内"贞义碑"记载,睡姑姑原作曾有真人骨骼,后被毁,现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重塑。 
秋之晋豫(九一):平遥·双林寺(下)


娘娘殿为全寺中轴线上最后一座建筑,建于明正德年间,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殿内“送子娘娘”塑像系根据民间传说所塑,清代曾重妆。前檐墙内有清代壁画“送子图”,这最后面,感觉艺术性普通。
秋之晋豫(九一):平遥·双林寺(下)


依依不舍离开双林寺,可以让我们拍照,真是收获满满呀。

秋之晋豫(九一):平遥·双林寺(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