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晋豫(八八):介休·后土庙(上)

标签:
旅游全真胜地明代泥塑彩色的琉璃饰件八字影壁杂谈 |
分类: 京津晋蒙 |
介休后土庙位于介休城的西北角,也是当天唯一可以入内参观的国保单位。介休的停车倒是方便,可以都免费,这点满意。后土庙前一个广场,有个大牌坊,看来很新,上有“厚德载物”四字。

“后土”一词,就其本原来说,正是指“大地母亲之神”——地母。所谓“地母至尊”。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土地。对后土神的祭祀,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精神和心理冀求的一种圣举,而更重要的是一种对土地的崇拜和期待,对丰收的企盼与渴望。

清·嘉庆版《介休县志》记载,在清雍正以前,介休已有专门祭祀社稷的坛庙,并且还有了统一的规制和祭祀的时间。 后土庙始建年代无考,据明正德十四年重建碑记载: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元年(457年),梁武帝大同二年(536年)皆重修之。可见后土庙之创建当早于北魏,历经各代重修,现存规模为明正德年间扩建。三清观系元至大二年(公元1309年)增建,明清重修,余皆为明清建筑。


天王殿内的四大金刚,这点,和佛寺一样。


接着是护法殿,也就是三清观过殿,

护法殿内的四大元帅,是明代正德年间的泥塑。算是又一层关口的护卫。

这几尊泥塑还真是宝贝。

护法殿后视,我们的伙伴在拍照。

护法殿后是献殿,后面最高的是三清阁。


“后土”一词,就其本原来说,正是指“大地母亲之神”——地母。所谓“地母至尊”。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土地。对后土神的祭祀,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精神和心理冀求的一种圣举,而更重要的是一种对土地的崇拜和期待,对丰收的企盼与渴望。

清·嘉庆版《介休县志》记载,在清雍正以前,介休已有专门祭祀社稷的坛庙,并且还有了统一的规制和祭祀的时间。 后土庙始建年代无考,据明正德十四年重建碑记载: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元年(457年),梁武帝大同二年(536年)皆重修之。可见后土庙之创建当早于北魏,历经各代重修,现存规模为明正德年间扩建。三清观系元至大二年(公元1309年)增建,明清重修,余皆为明清建筑。

这里领票免费参观,点赞!只有靠西这边出入口。照壁背面,是“麒麟闹八宝”琉璃画。
天王殿,也就是三清观山门。上门匾额为“全真胜地”,可见这里本是道教全真派的。

天王殿内的四大金刚,这点,和佛寺一样。


接着是护法殿,也就是三清观过殿,

护法殿内的四大元帅,是明代正德年间的泥塑。算是又一层关口的护卫。

这几尊泥塑还真是宝贝。

护法殿后视,我们的伙伴在拍照。

护法殿后是献殿,后面最高的是三清阁。

其所有屋顶都覆盖彩色的琉璃饰件,则是后土庙建筑艺术的精华所在。庙内大到三清楼高耸的鸱吻、楼阁、开合俯仰的莲花脊筒以及后土大殿脊顶反映大地山河之秀的琉璃脊饰,小到悬鱼、博风板上精雕细刻的老鼠、葡萄以及影壁心上各个活灵活现的生动构图,可谓无一不精。

献殿内

三清阁内的东西配殿,里面有珍贵的明代泥塑,门锁着不让参观。

三清阁内。殿内正面塑三清圣像,两侧塑四御、二侯。各像身材端庄、比例适度、线条流畅。

三清阁内塑像,也是明代的。


三清阁后底层,是后土庙的乐楼底。

这里放着石雕,没有注明出处。


献殿内

三清阁内的东西配殿,里面有珍贵的明代泥塑,门锁着不让参观。

三清阁内。殿内正面塑三清圣像,两侧塑四御、二侯。各像身材端庄、比例适度、线条流畅。

三清阁内塑像,也是明代的。


三清阁后底层,是后土庙的乐楼底。

这里放着石雕,没有注明出处。

三清楼,是庙群中脊顶最高、结构最复杂的建筑。重建于明正德十四(1516)年。总高15.2米,下为三清正殿,上为三面围廊的三清楼(又名八卦楼),背面为后土庙戏台,是一组集殿、台、楼三位一体的崇楼合体建筑。


后一篇:春末的福清汉堡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