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晋豫(八七):介休·祆神楼·城隍庙·五岳庙

标签:
“五岳真形”海蜃楼三贤故里文公祠修城碑记 |
分类: 京津晋蒙 |
进入介休市区,分别走访这里的几处国保,按照远近首先来到祆神楼,来到这里,只能看外观,不能入内。祆神,就是拜火教,是公元前6世纪由琐罗亚斯德在波斯东部创立的。据考证为中国唯一仅存的祆教建筑。在中国的唐宋时期,祆教影响似乎很大。所以,身为北宋宰相的文彦博就在自己的家乡介休兴建了这座神庙。

边上,有座清顺治年间的《修城碑记》石碑,

祆神楼,当地人称之为玄神楼。位于介休市北关顺城街。是三结义庙(旧为元神庙)前的乐楼,又是街心点缀的过街楼。明万历年间改建,清康熙、乾隆间重修,规模不大,另有殿和献亭,均为清建。看看民国时期的祆神楼照片,就更清晰了。

到了明朝以后,随着朱明皇帝集权思想的强化,除了儒释道之外,其它宗教几乎没有生存的空间,屡次下诏去淫祠、毁淫神,原来颇为红火的祆教基本绝迹了。而介休祆神楼却意外地保存下来,显然是沾了名人的光。清顺治年间,三结义庙和祆神楼发生了一场大火,存世六百多年的建筑被毁,到了康熙年间,终于将楼庙照原样进行了重修。到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祆神楼已经接近倒塌了。


边上,有座清顺治年间的《修城碑记》石碑,

祆神楼,当地人称之为玄神楼。位于介休市北关顺城街。是三结义庙(旧为元神庙)前的乐楼,又是街心点缀的过街楼。明万历年间改建,清康熙、乾隆间重修,规模不大,另有殿和献亭,均为清建。看看民国时期的祆神楼照片,就更清晰了。

到了明朝以后,随着朱明皇帝集权思想的强化,除了儒释道之外,其它宗教几乎没有生存的空间,屡次下诏去淫祠、毁淫神,原来颇为红火的祆教基本绝迹了。而介休祆神楼却意外地保存下来,显然是沾了名人的光。清顺治年间,三结义庙和祆神楼发生了一场大火,存世六百多年的建筑被毁,到了康熙年间,终于将楼庙照原样进行了重修。到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祆神楼已经接近倒塌了。

祆神楼是一个三重檐歇山顶转顶结构的古代建筑物,楼平面“凸”字形,周设回廊,下层为庙门,上层为乐楼,中心为神龛。这座高层古建筑物,楼内深度、广度的比例都很协调,因而显出十分雄壮与稳定的外观格局,为我国建筑中的精品。

新一轮的维修,让我们无缘入内。当年率军在河北征战的文彦博一次遇险,得天降白猿相助而胜并得朝廷嘉许重用。神猿襄助文彦博的故事,后来由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写成了《三遂平妖传》,到了明中期,小说家冯梦龙又在罗贯中的基础上,改成了《平妖传》。从此,文彦博得神猿襄助的故事,天下皆知。

记得去过泉州晋江的摩尼教草庵遗址,摩尼教就起源于拜火教(祆神教)。祆神楼,被誉为山西四大名楼之一(另有鹳雀楼、秋风楼、飞云楼)。结束新一轮维修不久的祆神楼及所在的三结义庙周边清洁、规整,却减少了几分原汁原味的品貌。

文公祠,这是介休三贤之一、北宋名相文彦博的祠堂,创建年代不详,现存清康熙版《介休县志》舆地图中,于三结义庙西边标有“文祠堂”,为目前所见最早记载,2013年在原址修缮复原。


新一轮的维修,让我们无缘入内。当年率军在河北征战的文彦博一次遇险,得天降白猿相助而胜并得朝廷嘉许重用。神猿襄助文彦博的故事,后来由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写成了《三遂平妖传》,到了明中期,小说家冯梦龙又在罗贯中的基础上,改成了《平妖传》。从此,文彦博得神猿襄助的故事,天下皆知。

记得去过泉州晋江的摩尼教草庵遗址,摩尼教就起源于拜火教(祆神教)。祆神楼,被誉为山西四大名楼之一(另有鹳雀楼、秋风楼、飞云楼)。结束新一轮维修不久的祆神楼及所在的三结义庙周边清洁、规整,却减少了几分原汁原味的品貌。

文公祠,这是介休三贤之一、北宋名相文彦博的祠堂,创建年代不详,现存清康熙版《介休县志》舆地图中,于三结义庙西边标有“文祠堂”,为目前所见最早记载,2013年在原址修缮复原。

文公祠建筑群坐北朝南,前后两进院落,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坐落大门、享堂、寝堂。一样没有开门。

街的对面是三贤广场。介休因史出春秋时期割股奉君的介子推、东汉时期博通典籍的郭林宗和北宋时期出将入相五十载的文彦博三位贤士名达,素有“三贤故里”之称。广场北有介休博物馆,赶时间没考虑参观。

这一组建筑,够气派。

中午时分,来到介休城隍庙,转个圈找小店吃饭,再参观。城隍庙东侧有座龙泉寺,也不开门。龙泉观始建于隋义宁元年(617年),现存过殿、正殿和东西配殿。过殿和正殿均为悬山顶琉璃剪边。

介休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明弘治八年(1495年)大修。现存建筑有山门、戏台、钟鼓楼、正殿、东西跺殿及东西廊庑等。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根据介绍,现存正殿为明代遗构,其余为清代和近年复原建筑。


街的对面是三贤广场。介休因史出春秋时期割股奉君的介子推、东汉时期博通典籍的郭林宗和北宋时期出将入相五十载的文彦博三位贤士名达,素有“三贤故里”之称。广场北有介休博物馆,赶时间没考虑参观。

这一组建筑,够气派。

中午时分,来到介休城隍庙,转个圈找小店吃饭,再参观。城隍庙东侧有座龙泉寺,也不开门。龙泉观始建于隋义宁元年(617年),现存过殿、正殿和东西配殿。过殿和正殿均为悬山顶琉璃剪边。

介休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明弘治八年(1495年)大修。现存建筑有山门、戏台、钟鼓楼、正殿、东西跺殿及东西廊庑等。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根据介绍,现存正殿为明代遗构,其余为清代和近年复原建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