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秋之晋豫(八三):灵石·回銮寺

(2020-05-12 06:45:38)
标签:

旅游

绵山镇兴地村

龙爪槐

角兽

墨迹题记

杂谈

分类: 京津晋蒙
在绵山脚下休息了一夜,天明后再次转移阵地,先到不远的绵山镇兴地村参观回銮寺。来这里的时候,发现大门紧闭,原来正在维修。国保碑树在一侧。
秋之晋豫(八三):灵石·回銮寺


绕到边墙,发现可以进入,里面的工人正在施工,赶紧溜进去瞧瞧,没人阻止,这下放心了。据寺内的金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碑记:原为空王灵溪寺,建于唐中年间(881-885年),唐太宗欲登山礼佛至此回銮,唐僖宗时(873——887年)改名为回銮寺,才想这名称就是有来历。
秋之晋豫(八三):灵石·回銮寺


兴地村,东临绵山,是绵山镇第一大村。兴地,原名溪底村。因秦王李世民驻留而得名兴国寺(今回銮寺),改名为兴地村,意为兴旺发达之地。进入场地,边上露天站立的佛像,披着黄纱。据说这些佛像均是遗留古物修复而成。但这些造像原本并不在此处,而是近年来当地修复回銮寺时,人们从周边的村落搜寻搬运而来。
秋之晋豫(八三):灵石·回銮寺


前面的山门正在施工,我们直接就先来天王殿。 唐代的寺庙,五代末,毁于兵火,宋初重建,北宋末又毁。金天会十一年(1133年)“仍于旧基而兴新构”。
秋之晋豫(八三):灵石·回銮寺


天王殿内,弥勒佛和四大天王都是新塑,其他构件应该是修旧如旧。
秋之晋豫(八三):灵石·回銮寺


天王殿的背面。
秋之晋豫(八三):灵石·回銮寺


东垛殿、西垛殿窗棂上加上防护玻璃。
秋之晋豫(八三):灵石·回銮寺


寺庙的中轴线。
秋之晋豫(八三):灵石·回銮寺


大殿前,有一对龙爪槐,树龄有600年,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古树。
秋之晋豫(八三):灵石·回銮寺


秋之晋豫(八三):灵石·回銮寺


经专家鉴定,这一对龙爪槐确为唐代的古树,“每年进入夏季,龙爪槐枝繁叶茂,枝干如同龙形,屈曲迂回,为寺中一道风景”。
秋之晋豫(八三):灵石·回銮寺


东西厢房都是配殿,有的已经修缮完毕。
秋之晋豫(八三):灵石·回銮寺


空王佛祖师,灵石这一带,是少不了的。
秋之晋豫(八三):灵石·回銮寺


靠里的配殿,就是窑洞形式了,还没修缮完毕。
秋之晋豫(八三):灵石·回銮寺


元代的大雄宝殿,明清时期都有重修,至今依旧古朴。单檐悬山顶结构,面阔五楹,进深六椽,前檐六铺作,单跷双下昂斗拱。
秋之晋豫(八三):灵石·回銮寺


回銮寺珍罕的保存的二十余通珍贵碑碣,其中以宋咸平五年(1002年)得“大宋国抱腹山回銮寺及诸寺院灵境之碑”和金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得“重修回銮寺碑记”最为古老。
秋之晋豫(八三):灵石·回銮寺


殿门之上,“大雄宝殿”四字匾额高悬,饰龙花门钉,楣簪棂窗古朴,极似皇家宫殿建制。殿外两侧墙上,原绘有秦琼和尉迟恭二位门神大将,惜早年被涂盖,如今只能隐见其形。
秋之晋豫(八三):灵石·回銮寺


大雄宝殿内,即见众多的题记。题记众多,是回銮寺大雄宝殿的特别之处,其殿内不仅于顶部脊檩攀间枋处,保存有清晰的元代至大元年重修的墨迹题记,而且大殿之每条横梁之下彩绘部位,也分别书有与当年主持重修或募化有关的官员兵士、县府职官、佛人信士、寺僧香客等。
秋之晋豫(八三):灵石·回銮寺


大雄宝殿内一佛二菩萨塑像,现在重塑。
秋之晋豫(八三):灵石·回銮寺


大殿的钉门。
秋之晋豫(八三):灵石·回銮寺


秋之晋豫(八三):灵石·回銮寺


大殿前月台两角有石雕角兽。
秋之晋豫(八三):灵石·回銮寺


秋之晋豫(八三):灵石·回銮寺


寺院内还是工地,这是去年九月份的情形,到发博的时候,应该完工了吧。
秋之晋豫(八三):灵石·回銮寺


庙内还有罗汉堂、土地祠、禅房、财神殿、关帝殿等建筑,都还在修缮中。
秋之晋豫(八三):灵石·回銮寺


该寺是宋元时期古建筑艺术的宝库之一,它保存了较为丰富的宋元建筑原始构件和营造法实例信息。尤其是大雄宝殿、天王殿、过殿和垛殿、明王殿等现存建筑,堪为古建筑艺术的珍贵载体。这座2006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的古寺,正在逐渐恢复其往日的荣光。
秋之晋豫(八三):灵石·回銮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