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晋豫(七〇):霍州·观音庙·蜗皇庙

标签:
赛蜃楼国保单位圣母殿万世母仪图开天立极图杂谈 |
分类: 京津晋蒙 |
霍州城内还有两处国保,一个是观音庙,一个是蜗皇庙。说是城内,实际上是城乡结合部,城市的扩大,周边的乡村也都成了市区的一部分。霍州的观音庙,开始我们还走错了,到了观音堂,好在两者相距也就一两公里。周边道路狭窄,只好停在外面的马路上走进来。先看到后门,进不了,周边都是民居,问了村民才知道正门的所在。

霍州观音庙是集儒、释、道为一体的典型的寺庙综合建筑,是第六批国保单位。总体感觉是村里自己的寺庙。东轴线上的“绿水常绕”牌坊,应该是现在添加的。

这里寺庙最早的建筑是元代,最奇特的就是过街阁楼,我们先到戏台后的阁楼参观。



霍州观音庙是集儒、释、道为一体的典型的寺庙综合建筑,是第六批国保单位。总体感觉是村里自己的寺庙。东轴线上的“绿水常绕”牌坊,应该是现在添加的。

这里寺庙最早的建筑是元代,最奇特的就是过街阁楼,我们先到戏台后的阁楼参观。


“赛蜃楼”戏台,对联:借衣冠描尽古今人情,按律吕点破炎凉世态。

戏台顶部的雕梁画栋。

观音庙不仅仅供观音,还有佛祖、各路神仙。老百姓需要什么,就有地方去求。

里面的塑像都是近代重塑的,观赏性不足,但明代的木雕,保留至今,还是引人注目。

方格的天花板,各种图案,有漆画的意思。



土地殿,占地很小,介绍说是这里最早的建筑。


戏台顶部的雕梁画栋。

观音庙不仅仅供观音,还有佛祖、各路神仙。老百姓需要什么,就有地方去求。

里面的塑像都是近代重塑的,观赏性不足,但明代的木雕,保留至今,还是引人注目。

方格的天花板,各种图案,有漆画的意思。



土地殿,占地很小,介绍说是这里最早的建筑。

三圣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椽,悬山顶,内供利市仙官、玉皇大帝、东海龙王。
到庙外看阁楼,据说此过街阁楼原来就是“彘川镇河”神龛阁楼,座北面南,内部前低后高,设有神龛台基。柱廊式过街通道,上铺木板,设栅栏。楼顶为重檐歇山顶,琉璃剪边。顶部正吻题记“彘川雄镇”四字,阁楼梁架结构多为元代遗构。

后来神龛阁楼改为戏台,高出的神龛位置正好作为台口,面对观音殿。到了清代由于舞台面积太小在其前面重建新戏台,阁楼就变为新戏台的后台使用,一直延续至今。


后来神龛阁楼改为戏台,高出的神龛位置正好作为台口,面对观音殿。到了清代由于舞台面积太小在其前面重建新戏台,阁楼就变为新戏台的后台使用,一直延续至今。

与庙内所有建筑殿房截然不同,全木结构,重檐歇山顶,琉璃剪边,面阔五间,侧面一部分在围墙内部,下半部楼板悬空,可通过行人。上半部有拦栅围挡,木板铺地。

从外观看很像是个楼台水榭,但前面没有水只有老百姓的菜地而已,悬空部分变为行人东西走向的通道。可能是河道变化,河滩成了菜地。


从外观看很像是个楼台水榭,但前面没有水只有老百姓的菜地而已,悬空部分变为行人东西走向的通道。可能是河道变化,河滩成了菜地。

娲皇庙位于东郊大张镇贾村。来的时候也是大门紧锁,一样是找人来开门。这里也是国保单位。在等待的时间先拍拍外观。
庙东为清代悬山顶建筑魁星楼,庙西为文昌阁高台遗址。“贾村的秀才比驴多”这一民谣,反映出当地文化氛围的浓厚。
后一篇:福州四月天·透气走周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