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晋豫(六六):汾西·师家沟·上

标签:
旅游节孝牌坊绣楼窑洞东山气杂谈 |
分类: 京津晋蒙 |
从隰县回霍州,特地拐一下位于汾西的师家沟,来的时候雨开始下,广场的红地毯和高楼的红彩带、红灯笼,那就是旅游村落的一场演出呀。这座兴于乾隆三十四年、综合山区地形和窑洞式建筑特点建造的民居群,相传是师家四兄弟做官发达后始建。两百多年间,历经几代精心修筑扩张,形成总面积5万多平方米的集群型、家族式的综合体。


根据资料,才知道现在看到的师家沟,是经过六年时间的整修,重新打造的村落,当地以修旧如旧的原则,再现了一座清代古村落。现在还是全国文保单位。


师家沟地势北高南低,三面环山,南边临沟,避风向阳,风水应该不错。

走进村落,不需要门票,也不收停车费,甚好。

因为·没有很明显的标志图,我们也就是散兵似的进村,随意参观。看见大门有开,就就去瞅瞅。


村口一个石牌坊,建于清咸丰七年(1857年),相传师家子孙师自省39岁时不幸染病身亡,当时年仅30岁的妻子赵氏和25岁的张氏并未改嫁,一直伺候公婆、养育儿女,非常辛苦。其后人师丙成官场得意,呈报皇上敕准,建造了这一“节孝牌坊”。
牌坊外形是四柱三门式,石牌坊上共雕刻了465头灵物,最多的是360只猫,最有价值的是59头大象。为啥是这样的数字,不得而知。

根据资料,才知道现在看到的师家沟,是经过六年时间的整修,重新打造的村落,当地以修旧如旧的原则,再现了一座清代古村落。现在还是全国文保单位。


师家沟地势北高南低,三面环山,南边临沟,避风向阳,风水应该不错。

走进村落,不需要门票,也不收停车费,甚好。

因为·没有很明显的标志图,我们也就是散兵似的进村,随意参观。看见大门有开,就就去瞅瞅。

据史料记载,师家沟最有名的师家大院民居始建于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为商人师法泽所建。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四朝,历经80余年逐步扩建而成。共有大小三十一座院落。以四合院、二进四合院、二楼四合院、三楼四合院为主体。

四合院,左右是砖瓦房,前后是窑洞式。


窑洞式的房间。


四合院,左右是砖瓦房,前后是窑洞式。


窑洞式的房间。

师家沟的特点,是院落相通,院中有院,院上有院,进院又出院,出院又进院,前院望后院,上院观下院,进院如入迷宫一般。

不少地方还在施工,工期看来不止六年了。这里的道路不知道为啥不作台阶?下雨天下雪天太滑了。

前往绣楼的路,台阶也没有护栏,年纪大小都危险。


新加的木柱和前檐,让建筑回到从前的模样。

绣楼的这一面,相对有雅气。

重新展示的绣楼内景,有点女儿味。

火炕,窗花,山西最传统的样式。


不少地方还在施工,工期看来不止六年了。这里的道路不知道为啥不作台阶?下雨天下雪天太滑了。

前往绣楼的路,台阶也没有护栏,年纪大小都危险。


新加的木柱和前檐,让建筑回到从前的模样。

绣楼的这一面,相对有雅气。

重新展示的绣楼内景,有点女儿味。

火炕,窗花,山西最传统的样式。

前一篇:秋之晋豫(六五):隰县·小西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