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秋之晋豫(六六):汾西·师家沟·上

(2020-04-12 06:36:24)
标签:

旅游

节孝牌坊

绣楼

窑洞

东山气

杂谈

分类: 京津晋蒙
从隰县回霍州,特地拐一下位于汾西的师家沟,来的时候雨开始下,广场的红地毯和高楼的红彩带、红灯笼,那就是旅游村落的一场演出呀。这座兴于乾隆三十四年、综合山区地形和窑洞式建筑特点建造的民居群,相传是师家四兄弟做官发达后始建。两百多年间,历经几代精心修筑扩张,形成总面积5万多平方米的集群型、家族式的综合体。
秋之晋豫(六六):汾西·师家沟·上


村口一个石牌坊,建于清咸丰七年(1857年),相传师家子孙师自省39岁时不幸染病身亡,当时年仅30岁的妻子赵氏和25岁的张氏并未改嫁,一直伺候公婆、养育儿女,非常辛苦。其后人师丙成官场得意,呈报皇上敕准,建造了这一“节孝牌坊”。
秋之晋豫(六六):汾西·师家沟·上


牌坊外形是四柱三门式,石牌坊上共雕刻了465头灵物,最多的是360只猫,最有价值的是59头大象。为啥是这样的数字,不得而知。

秋之晋豫(六六):汾西·师家沟·上


根据资料,才知道现在看到的师家沟,是经过六年时间的整修,重新打造的村落,当地以修旧如旧的原则,再现了一座清代古村落。现在还是全国文保单位。
秋之晋豫(六六):汾西·师家沟·上



秋之晋豫(六六):汾西·师家沟·上


师家沟地势北高南低,三面环山,南边临沟,避风向阳,风水应该不错。
秋之晋豫(六六):汾西·师家沟·上


走进村落,不需要门票,也不收停车费,甚好。
秋之晋豫(六六):汾西·师家沟·上


因为·没有很明显的标志图,我们也就是散兵似的进村,随意参观。看见大门有开,就就去瞅瞅。
秋之晋豫(六六):汾西·师家沟·上


据史料记载,师家沟最有名的师家大院民居始建于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为商人师法泽所建。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四朝,历经80余年逐步扩建而成。共有大小三十一座院落。以四合院、二进四合院、二楼四合院、三楼四合院为主体。
秋之晋豫(六六):汾西·师家沟·上


四合院,左右是砖瓦房,前后是窑洞式。
秋之晋豫(六六):汾西·师家沟·上


秋之晋豫(六六):汾西·师家沟·上


窑洞式的房间。
秋之晋豫(六六):汾西·师家沟·上


师家沟的特点,是院落相通,院中有院,院上有院,进院又出院,出院又进院,前院望后院,上院观下院,进院如入迷宫一般。
秋之晋豫(六六):汾西·师家沟·上


不少地方还在施工,工期看来不止六年了。这里的道路不知道为啥不作台阶?下雨天下雪天太滑了。
秋之晋豫(六六):汾西·师家沟·上


前往绣楼的路,台阶也没有护栏,年纪大小都危险。
秋之晋豫(六六):汾西·师家沟·上


秋之晋豫(六六):汾西·师家沟·上


新加的木柱和前檐,让建筑回到从前的模样。
秋之晋豫(六六):汾西·师家沟·上


绣楼的这一面,相对有雅气。
秋之晋豫(六六):汾西·师家沟·上


重新展示的绣楼内景,有点女儿味。
秋之晋豫(六六):汾西·师家沟·上


火炕,窗花,山西最传统的样式。
秋之晋豫(六六):汾西·师家沟·上


秋之晋豫(六六):汾西·师家沟·上


下雨天,这里的石板路很滑,思泉师也想来,我建议他要三思,毕竟年纪大了,安全第一。
秋之晋豫(六六):汾西·师家沟·上


“东山气”侧面还挂着古建修缮工程项目部的牌子。
秋之晋豫(六六):汾西·师家沟·上


一排的门洞,并列的垂花门,很像是家族的兄弟房。修复后很有感觉的建筑。
秋之晋豫(六六):汾西·师家沟·上


这一片建筑群,占着村中重要的位置。
秋之晋豫(六六):汾西·师家沟·上


秋之晋豫(六六):汾西·师家沟·上


循理”门,还是坚守着老传统。
秋之晋豫(六六):汾西·师家沟·上

秋之晋豫(六六):汾西·师家沟·上


二门,还有漂亮的砖雕。
秋之晋豫(六六):汾西·师家沟·上


内部,总可以看到窑洞的形式。
秋之晋豫(六六):汾西·师家沟·上

秋之晋豫(六六):汾西·师家沟·上


相隔,基本都是一样的结构。
秋之晋豫(六六):汾西·师家沟·上


二层阁楼,半边墙的造型。
秋之晋豫(六六):汾西·师家沟·上


有步道可以上楼顶。
秋之晋豫(六六):汾西·师家沟·上


都是砖铺的地面,很结实。

秋之晋豫(六六):汾西·师家沟·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