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晋豫(三九):运城·舜帝陵·续

标签:
结义庙过殿离乐城“前冢后殿”制王范寿圣寺正殿解州祖师庙正殿杂谈 |
分类: 京津晋蒙 |
舜帝陵现在的献殿来自结义庙,原名五安王祠,始建年代不详,后人为纪念刘关张桃园结义时的英雄义气,便扩大了建筑,增塑了刘关张塑像,随改名结义庙。结义庙原有山门、脚门、过殿、献殿、乐楼、正殿以及配殿,庙后还有数十座道士墓塔,建筑规模宏达。原有建筑抗日战争期间损毁,仅存过殿一座和碑刻三方。


原来这是皇城,又名“离乐城”。安邑县志记载“舜始封虞,暮思旧邑,禹乃营鸣条牧宫以安之”。当地人俗称“离宫”,取离位享乐之意。有正、侧三门,正门额上书“来南薰”,侧门额上书“解愠”、“阜财”,皆出自舜帝所赋《南风歌》。

献殿,面阔五间,进深五椽,明代清代重修。檐上有康熙御笔“浚哲文明”牌匾。

献殿内,有“恭己南面”匾,为宋真宗所题。



献殿接着正殿,正殿与献殿翼角重叠,造型美观,周围22柱有18柱成向外倾斜状,系元代建筑,是建筑学家研究之重要资料。

正殿造型美观,气势恢宏,庄严肃穆,是舜帝陵庙的主体建筑。面阔进深各三间。神龛内舜帝塑像,神情庄重,形象逼真。龛下两旁站有四尊塑像,是辅佐舜帝的四位大臣,因其职责不同,服色与神态也各异。



舜帝陵北,出现一座城池。

原来这是皇城,又名“离乐城”。安邑县志记载“舜始封虞,暮思旧邑,禹乃营鸣条牧宫以安之”。当地人俗称“离宫”,取离位享乐之意。有正、侧三门,正门额上书“来南薰”,侧门额上书“解愠”、“阜财”,皆出自舜帝所赋《南风歌》。

进入皇城,中轴线上依次建有戏楼、卷棚、献殿、正殿和寝宫,东西两侧配有钟楼和鼓楼。照壁舜帝抚琴浮雕,两侧是赵朴初题写的南风歌词

清代的戏楼

少见的戏台前卷棚,上有舜帝后裔遍五洲介绍,其后裔有八十五个姓。


清代的戏楼

少见的戏台前卷棚,上有舜帝后裔遍五洲介绍,其后裔有八十五个姓。


献殿内,有“恭己南面”匾,为宋真宗所题。



献殿接着正殿,正殿与献殿翼角重叠,造型美观,周围22柱有18柱成向外倾斜状,系元代建筑,是建筑学家研究之重要资料。

正殿造型美观,气势恢宏,庄严肃穆,是舜帝陵庙的主体建筑。面阔进深各三间。神龛内舜帝塑像,神情庄重,形象逼真。龛下两旁站有四尊塑像,是辅佐舜帝的四位大臣,因其职责不同,服色与神态也各异。


正殿后视,重檐歇山顶,上下两层檐下皆施斗拱。从古建专家那里得知,所有帝王陵庙建制,都是前殿后冢制,而运城舜帝陵庙却采用的是“前冢后殿”制,这种建制极为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