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之夏(三八):嘉祥·武氏墓群石刻博物馆·下

标签:
文化 |
分类: 鄂豫齐鲁 |
武氏墓群石刻汉画像石题材内容之丰富、思想内涵之深邃、雕刻技法之精美,居全国汉画像石之首。许多作品已经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的标志性图案,陕西黄陵县黄帝陵的黄帝像,联合国水利馆中的《大禹塑像》,《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伏羲女娲图像》,高校历史教材中的《荆轲刺秦王》,均取自嘉祥武氏墓群石刻汉画像石。


进入后展室,陈列的武氏祠画像石。清代黄易等人分为武梁祠、前石室、后石室、左石室画像石。近年,经蒋英炬、吴文祺先生研究组合,复原出武梁祠、前石室、左石室三座石祠。画像内容大致分为社会生活、历史故事、鬼怪神灵三大门类。雕刻技法主要是减地平面线雕。
左石室六(后壁东段承檐枋画像)
左石室六(后壁东段承檐枋画像)
左石室东段承檐枋画像

各石祠画像内容分布大体相同,刻神仙、灵异、祥瑞等图像于顶部,暗含天降祥瑞之意。围绕东王公、西王母为主的神话传说都刻在两山墙的山尖部位。表现儒家门人的高贵形象都刻在后壁高处和两山墙的上层。反映墓主人显赫地位的出行图布置在后壁和小龛的横额长石上,并通连山墙。按五行思想中西方属金呈杀的观念,西壁下刻攻战图。而表现墓主人养尊处优的宴饮、楼阁都刻在祠堂中心后壁的明显之处。

历史故事中表现古代忠勇义士的内容有:荆轲刺秦王、聂政刺韩王、蔺相如、范雎与须贾、豫让刺襄子、要离刺庆忌、曹沫刺桓公、侯赢朱亥劫魏师等。
表现节妇烈女的故事有京师节女、梁节姑姊、无盐丑女、齐义继母、秋胡妻、朱明妻、王陵母等。
表现孝子的故事有闵子骞、老莱子斑衣娱亲、丁兰刻木奉亲、董永卖身葬父、伯榆悲亲、邢渠哺父等。
左石室东壁下石画像

左石室后壁下部小龛东侧画像


水陆攻战图细部

左石室西壁下石画像(水陆攻战图)
(前石室屋顶前坡东段画像)
第一层 神人出行
第二层 伏羲、女娲
第三层 仙人出行
第一层:闵子骞御车失操,梁离行拒婚
第一层:西王母故事
供案:耳杯盛鱼
第一层:东王公
第二层:孔门弟子
第三层:车骑人物
第一层,西王母故事
第二层,始祖及夏商古代帝王。伏羲、祝融、神农、黄帝、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
夏禹、夏桀等像顺次刻出,像旁各有隶书题名。伏羲手执蛇身之矩,神农执耒耜、夏禹执锹,颇引人注目。
第三层,曾母投杼、闵子骞失棰、老莱子娱亲、丁兰供木人
第四层,曹子劫桓、专诸刺吴王、荆轲刺秦王
第一层:烈女故事,楚昭贞姜、鲁义姑姊、秋胡洁妇、梁高行。
第二层:孝义故事,休屠、李善抚孤、朱明、董永佣耕养父、邢渠、伯俞伤亲年老
第三层:历史故事,范雎与魏须贾、蔺相如完璧归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