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之夏(四四):聊城·隆兴寺铁塔·东昌府城

标签:
海源阁正德门范筑先隆兴寺铁塔聊城运河杂谈 |
分类: 鄂豫齐鲁 |
聊城没来过,来这里应该是有聊的所在,但单车匹马,偶尔也会感觉无聊。下班时分进入市区,不少高楼大厦。入住酒店,好好歇一歇,就去了周边一公里左右的商场。

落日的耀眼,预示次日依旧是炎热的高温。宽大的道路,车水马龙,也不显得拥挤。

一个人的晚餐,份量正好。

都说聊城是水城,晚上累了不想逛,这一上午就来到了水边,果然是。明清时期,聊城因水而兴盛四百余年,被誉为”运河古都"。走在运河边,感觉真是清爽。


落日的耀眼,预示次日依旧是炎热的高温。宽大的道路,车水马龙,也不显得拥挤。

一个人的晚餐,份量正好。

都说聊城是水城,晚上累了不想逛,这一上午就来到了水边,果然是。明清时期,聊城因水而兴盛四百余年,被誉为”运河古都"。走在运河边,感觉真是清爽。

明清时期,漕运畅通,聊城(昔称东昌)遂成“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江北一都会”。东关运河一带,商贾云集,店铺林立。现在打造旅游,有恢复当年景观的意思。


先来到护国隆兴寺铁塔。它孤零零地耸立在一块平地上。隆兴寺铁塔是聊城市现存最早的古代建筑。铁塔为八角形仿木结构铸铁式佛塔,由地宫、塔座、塔身、塔刹四部分组成,塔座高3米,塔身高15.5米,通高18.5米。



先来到护国隆兴寺铁塔。它孤零零地耸立在一块平地上。隆兴寺铁塔是聊城市现存最早的古代建筑。铁塔为八角形仿木结构铸铁式佛塔,由地宫、塔座、塔身、塔刹四部分组成,塔座高3米,塔身高15.5米,通高18.5米。

塔座为石砌正方形、上下叠涩不对称式须弥座。牙脚四角成卷云形,罨牙刻宝装覆莲一周,罨牙上有二层叠涩,束腰四面均有浮雕人物。南面中有二龙作上下翻滚状,左右各立一个。东面有二伎乐人,似胡人。北面中有二凤,雌雄追逐,左右各有一伎乐人。西面为二伎乐人。

束腰东南和西南两隅,各有一金刚力士,手按双腿下蹲作顶托状,怒目凸腹,形象雄伟。地宫发现于1973年,出土了不少佛教文物和舍利子,四壁刻有仰莲、云纹浮雕等图案。


二至七层无门窗雕饰,八至十层有格子窗花饰。各层倚柱及斗拱与第一层相同,每层塔身均有腰檐平座,腰檐为仿木檐铸造,有檩枋、檐椽、飞椽、瓦座及斜脊等。

铁塔立于运河边,水里的荷花,依旧是夏日的风采。


路过东关清真寺,虽然开门,也没进去,发现有点新。

大码头,卧着两只石狮子。大码头为官用码头,巨贾富聊城运河大码头商之船也多停泊于此。大码头一带胜极时,停泊待卸的商舶绵延数里。清康熙皇帝南巡途经聊城时,多在此登岸,驻聊观光。

改建后的大码头很新,只有趴着的这两只镇水兽,才有往日的历史印记。这里有山陕会馆,另文再说。


束腰东南和西南两隅,各有一金刚力士,手按双腿下蹲作顶托状,怒目凸腹,形象雄伟。地宫发现于1973年,出土了不少佛教文物和舍利子,四壁刻有仰莲、云纹浮雕等图案。

塔身系生铁仿木建造,分层冶铸,逐层迭装,原为十三层,现存十二层。底部一周宝装覆莲,塔身八面分别有四个假门与假窗,门额有门簪四枚。假门上均有铺首和门钉,东西两面的门做成半掩门式,假窗为格子棂窗,转角置圆倚柱,都铸成刹头式,有侧角和升起。塔刹为仰莲葫芦宝瓶式。

二至七层无门窗雕饰,八至十层有格子窗花饰。各层倚柱及斗拱与第一层相同,每层塔身均有腰檐平座,腰檐为仿木檐铸造,有檩枋、檐椽、飞椽、瓦座及斜脊等。

铁塔立于运河边,水里的荷花,依旧是夏日的风采。


路过东关清真寺,虽然开门,也没进去,发现有点新。

大码头,卧着两只石狮子。大码头为官用码头,巨贾富聊城运河大码头商之船也多停泊于此。大码头一带胜极时,停泊待卸的商舶绵延数里。清康熙皇帝南巡途经聊城时,多在此登岸,驻聊观光。

改建后的大码头很新,只有趴着的这两只镇水兽,才有往日的历史印记。这里有山陕会馆,另文再说。

从东关街走入古城,蓝天绿水好风光。
庭院中心有一通用黑色大理石雕成的石碑,正面镌刻着“民族英雄范筑先殉国处”,碑阴刻有范将军传略。

室内大厅的范将军塑像。范筑先(1882-1938),山东馆陶(今属河北省)人,著名民族英雄、抗日爱国将领。


室内大厅的范将军塑像。范筑先(1882-1938),山东馆陶(今属河北省)人,著名民族英雄、抗日爱国将领。

范筑先将军时任山东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保安司令兼聊城县县长。身为鲁西北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在民族危难之际,他拒绝撤退,通电全国誓死坚持敌后抗战,将各地武装和地方民团收编为抗日游击队,先后建立了鲁西北各县的抗日政权和6万人的抗日武装。他率部击退敌人多次进攻,在1938年11月15日聊城保卫战中在此壮烈殉国。


从古城中轴线南行,经过海源阁宾馆,这是区的招待所,古色古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