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东海边的蚬子
东海边的蚬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35,992
  • 关注人气:1,29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东之夏(二七):邹城·峄山·上

(2019-11-07 06:20:11)
标签:

子孙石

五巧石

降任石

峄山摩崖

品字石

杂谈

分类: 鄂豫齐鲁
来邹城,去峄山是最主要的目的之一。因为思泉师和陈总二位比我年纪大,这么高速度的运转他们有难度,所以峄山他们就不来了,在邹城休闲。我一人独行,八点半就到了峄山脚下的停车场。峄山,又名邹峄山、东山。是我国古代立志的60多座名山之一。
山东之夏(二七):邹城·峄山·上


西大门的子孙石,这是首先遇到的一块奇石,也是峄山的标志石。这块石头高4米多,周围凸凹不平的自然景观是峄山最典型的古海蚀地貌,石头顶上较平整,上面建有“子孙堂”。阳面腰凹处有元代刻的“子孙石”三个字,其它三面均有历代游人的题记石刻。
山东之夏(二七):邹城·峄山·上


大门口,有书法家杨萱庭题的“天下第一奇山”。
山东之夏(二七):邹城·峄山·上


作为中国古代九大名山之一,峄山并不是很高,海拔只有582.8米,介绍说它集泰山之雄、黄山之秀、华山之险于一身,怎么样,走一趟就知道。
山东之夏(二七):邹城·峄山·上


进门就开始登山。首先看到灵官殿,发现这里算是道教的地盘。
山东之夏(二七):邹城·峄山·上


七月份的峄山,就算是上午,天气还是热,这才开始,就冒汗了。
山东之夏(二七):邹城·峄山·上


石蛋地貌景观是峄山风景区的特征风景。遍布全山的花岗岩巨型石蛋群、华丽的石柱林及奇形怪状的花岗岩滚石形成的各种天然群雕,络如丝,玲珑剔透,变换多姿,神奇秀灵,没走多远,感觉是如所介绍。
山东之夏(二七):邹城·峄山·上


山东之夏(二七):邹城·峄山·上


宝瓶石
山东之夏(二七):邹城·峄山·上


将军石
山东之夏(二七):邹城·峄山·上


来到泰山行宫,已经衣襟湿透了。峄山这里本来要供峄山的神,居然有泰山的庙,也是一奇。
山东之夏(二七):邹城·峄山·上


峄山之巅,还远着呢。
山东之夏(二七):邹城·峄山·上


断刀石
山东之夏(二七):邹城·峄山·上


这种石头模样在福建平潭岛挺多,熟悉。
山东之夏(二七):邹城·峄山·上


鱼石
山东之夏(二七):邹城·峄山·上


五巧石,据说从五个角度可以看出五种动物的形状,时间关系,没有细究。
山东之夏(二七):邹城·峄山·上


那边厢,有不大的船石,感觉刚刚开出。
山东之夏(二七):邹城·峄山·上


岱南奇观,赵朴初题。
山东之夏(二七):邹城·峄山·上


山东之夏(二七):邹城·峄山·上


降任石,此石酷似一人负石前行,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山东之夏(二七):邹城·峄山·上


换个角度看降任石。
山东之夏(二七):邹城·峄山·上


五菱台,相传为张果老倒骑毛驴所垒,后登此台飞升成仙。
山东之夏(二七):邹城·峄山·上


这块石头如同大炮。
山东之夏(二七):邹城·峄山·上


更多的叠石。最前面的据说是磨盘。
山东之夏(二七):邹城·峄山·上


还有石蛋
山东之夏(二七):邹城·峄山·上


另一个古炮
山东之夏(二七):邹城·峄山·上


奇形怪石数不完。
山东之夏(二七):邹城·峄山·上


拐进去看妖精洞,这里有峄山摩崖。峄山摩崖刻石有300余处摩崖刻石散布峄山上,北朝刻经两处,这里是其中之一。
山东之夏(二七):邹城·峄山·上


洞口的乌龙石上,为《般若经》。文7行,计98字。
山东之夏(二七):邹城·峄山·上


民间以崖壁上有佛经,能镇山洞之妖精鬼怪,佛与妖之消长兴衰,魔与道之争锋较量,看来佛妖较量历史悠久。 
山东之夏(二七):邹城·峄山·上


 妖精洞三字是明代邹城县令王自谨所书。
山东之夏(二七):邹城·峄山·上


山石为路,树根与之和谐。
山东之夏(二七):邹城·峄山·上


窄巷子,就是挤也要过。
山东之夏(二七):邹城·峄山·上


赛重关
山东之夏(二七):邹城·峄山·上


一路前行,不断登高。
山东之夏(二七):邹城·峄山·上


山东之夏(二七):邹城·峄山·上


品字石,介绍说也可以解读为吉祥三宝,代表父母托举孩子成长。

山东之夏(二七):邹城·峄山·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