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之夏(二五):邹城·明鲁荒王墓

标签:
九龙山祾恩门兖州府明楼戈妃墓杂谈 |
分类: 鄂豫齐鲁 |
兖州博物馆看不成,一看时间还早,索性前往邹城入住,这下掉过头来东进,先去邹城的明鲁荒王墓。曾经在山东博物馆看过从这里出土的精美文物,所以实地看看也是不错的。

明鲁王墓区共分导引、陵园、陵寝三个部分。地面建筑以牌坊为起点,依次往北有神道、石像生、棂星门、内外城墙等。由于明末清初毁于战火,其形状规格无考。但棂星门遗址外,有一条东西河沟,为外御桥遗址。现在大约为了旅游,又把外围部分修建起来了。从停车场走起,还真有不少的距离。

外御桥。因为思泉师前一年来过这里,他就在外休息了。我和陈总冒着大太阳进门。




明鲁王墓区共分导引、陵园、陵寝三个部分。地面建筑以牌坊为起点,依次往北有神道、石像生、棂星门、内外城墙等。由于明末清初毁于战火,其形状规格无考。但棂星门遗址外,有一条东西河沟,为外御桥遗址。现在大约为了旅游,又把外围部分修建起来了。从停车场走起,还真有不少的距离。

外御桥。因为思泉师前一年来过这里,他就在外休息了。我和陈总冒着大太阳进门。

朱檀自幼甚得朱元璋喜爱。后信奉道教,终日焚香诵经,烧炼仙丹,求长生不老之药,结果“饵金石药,毒发伤目”,洪武二十二年十二月十六日(1390年1月12日)薨,时年二十岁。朱元璋得知后认为他的行为荒唐,谥曰“荒”。




第二道门,亦称祾恩门,与南门建筑在一条中轴线上,为四楹三门式木结构歇山飞檐建筑,墙壁外侧为青砖建成。


祾恩门两侧,有原来兖州府的地图。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升兖州为兖州府。 故治在今兖州区。领济宁、东平、曹、沂四州二十三县。雍正年间(公元1723—1735年),沂、曹、济宁、东平四州直隶于省,先后割县十三,不再领州,只领滋阳、曲阜、邹、泗水、滕、峄、汶上、阳谷、寿张十县。

明代,兖州(滋阳)的地位较宋元又有了很大堤高,成了辖有四州二十三县的兖州府治所在。这和这里成为鲁王朱檀的封国有直接关系。鲁藩共传十代十一王。即除荒王、靖王外,还有惠王、庄王、端王、恭王、敬王、宪王、肃王等。从洪武三年(1370)朱檀受封,到南明永历七年(1653)取消鲁监国,鲁藩共历283年,在有代诸藩王中是最长久的。

兖州府城图。



祾恩门两侧,有原来兖州府的地图。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升兖州为兖州府。 故治在今兖州区。领济宁、东平、曹、沂四州二十三县。雍正年间(公元1723—1735年),沂、曹、济宁、东平四州直隶于省,先后割县十三,不再领州,只领滋阳、曲阜、邹、泗水、滕、峄、汶上、阳谷、寿张十县。

明代,兖州(滋阳)的地位较宋元又有了很大堤高,成了辖有四州二十三县的兖州府治所在。这和这里成为鲁王朱檀的封国有直接关系。鲁藩共传十代十一王。即除荒王、靖王外,还有惠王、庄王、端王、恭王、敬王、宪王、肃王等。从洪武三年(1370)朱檀受封,到南明永历七年(1653)取消鲁监国,鲁藩共历283年,在有代诸藩王中是最长久的。

兖州府城图。

后院中部的享殿,又称祾恩殿。现在只能看到台基部分。殿前有的月台,周围镶有玉石栏杆。享殿为陵区主体建筑,清代倾倒后,改为三间关帝庙,“文革”期间损坏,1987年按原规格恢复基础,现有26根柱础尚为明代遗物。



陵区的第三部分,方城明楼,砖石结构,下为须弥座,顶部是正方形平台,东、南、西三面建有女儿墙,北面则修建矮垣一道,东、西、北三面设石阶以通上下。明楼为歇山飞檐斗拱建筑,建在方城之上,四面辟门,原明楼中立石碑一座,碑身正面刻楷书“鲁藩荒王之陵”。

荒王墓明楼,这在其它藩王墓中是没有的,这估计是明朝初创,而鲁王又早逝,没有相关的制度来约束和规范相关的墓葬,所以建了只有帝陵才能有的明楼。

上楼参观。



明楼之后是地宫,也就是明鲁荒王真正的墓地。



上楼参观。



明楼之后是地宫,也就是明鲁荒王真正的墓地。

墓道正直向南,外口宽,向里渐窄,呈外高里低斜坡状,墓道内筑有用石灰、糯米汁、豆汁混合浇铸的三道挡土墙,其中第三道墙亦称封门墙。封门墙后为红色金刚墙,上部是用绿色琉璃砖、瓦筑起的门楼,墙面敷一层坚硬的红灰泥。门楼的上部、左、右、后三面附有砖砌的档土墙,与前面的挡士墙接齐。在门楼上又筑起一道东西长条形的护槽,顶上覆盖两层石条。

1970年至1971年,由山东博物馆主持对该陵墓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各类随葬品1100余件(组)。其中,冠冕服饰、家具明器、笔墨纸砚、琴棋书画、彩绘木俑等基本完整成套,许多都是难得一见的珍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与历史价值。


墓门以整块巨石做成,高2.4米,宽1.3米,厚0.2米,每扇重约1500公斤。正面雕有纵横九排乳状门钉,门涂朱漆,门钉贴金,镶有铁质涂金铺首衔环,色泽鲜艳。门环以插簧式铁锁锁住。





西边不远处为王妃戈氏墓,墓室较鲁王墓浅,距地表约8米,墓室为砖砌券顶,分前后两室,通长15.2米,宽4.3米,高4.13米,前后室两侧及后壁各有一龛室,当为放置随葬品之用。

墓门高2.3米,宽1.3米,厚0.2米,为双扉枢轴式,共两道石门,以自来石支顶。从建筑工艺上看,做工不及朱檀墓精细。
据史料可知,戈妃死时朱檀早已下葬,因鲁王是第一个薨逝,未定合葬丧制,所以衬葬于此。戈妃墓于1975年被当地农民耕地时发现,墓中文物被盗窃一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