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夏日苏中:南通博物苑·下

(2019-08-23 06:31:35)
标签:

张謇

南馆

濠南别业

张孝若

味雪斋

杂谈

分类: 江苏上海
继续参观南通博物苑
出了新馆,往后走,进入博物苑的历史建筑区,这一片才是展现早期博物苑的风貌。清末状元,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张謇先生,为实现他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理想,在家乡南通进行了实业、教育、文化、慈善等领域的一系列变革,从而探索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早期现代化道路。南通博物苑正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重要成果之一。
夏日苏中:南通博物苑·下


南馆:建于1906年。初名“动矿物陈列室楼”,后称“博物馆”,是博物苑主要的陈列室,当年陈列天产、历史、美术、教育四部。南馆朝北大门两旁各有一座亭子,陈列古玄妙观的三清塑像。
夏日苏中:南通博物苑·下


在二楼半圆型的月台上,悬挂着张謇手书的一副著名的对联:“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道出了张謇创办博物苑的宗旨。大门不开,无法入内。
夏日苏中:南通博物苑·下


中馆:建于1906年。始称测候所,用以测报天气,是中国最早的气象观测机构所在地。1914年,测候所迁至农校,中馆改建后,作为金石碑帖陈列室。
夏日苏中:南通博物苑·下


张謇先生亲笔题写了中馆匾额。
夏日苏中:南通博物苑·下


国秀亭,其后是国秀坛。
夏日苏中:南通博物苑·下


中馆的后侧。
夏日苏中:南通博物苑·下


夏日苏中:南通博物苑·下


国秀亭建于1908年,初为一封闭式的亭室,用以陈列竹石标本,后改建成现在的样子。国秀亭质朴无华,与国秀坛的竹石假山相得益彰,形成中国古典的园林格局,环境幽雅,景色宜人。
夏日苏中:南通博物苑·下

夏日苏中:南通博物苑·下


这一座高大建筑,就是濠南别业。这里是张謇先生的故居,1926年,他在此与世长辞。这是一座英式风格的别墅,建于1914年,由南通籍建筑师孙支夏设计。
夏日苏中:南通博物苑·下


门口一台织布机。对面是大生纱厂(南通第三纺织公司)旧址。想当年,张謇就是靠纺织业起家的。
夏日苏中:南通博物苑·下


来到濠南别业的正门。有张謇塑像。因为张謇老家在海门常乐镇,因而将南通城内的这一处住宅称为别业。它南部的漏窗围墙把别业与博物苑分开。别业的主体建筑是一座四层英式楼房,坐北朝南,气宇轩昂,红色铁皮屋顶,设有气窗;青砖墙面,白色灰缝均匀而又美观;
夏日苏中:南通博物苑·下


濠南别业大楼底层称“地炕”,为储藏室,通过折扇形的阶梯可直接进入二楼。
夏日苏中:南通博物苑·下


进入别业,需要收费。二楼的中间大厅为议事厅,是张謇当年接待重要宾客和举行仪式的地方。这里曾接待过美国著名哲学家杜威博士、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大军阀孙传芳、徐树铮等人。
夏日苏中:南通博物苑·下


大厅两侧的厢房分别是议事室和书记室。大厅后部有推拉门,向内西面是会客室,东面是宴会厅。现在都成了展室。
夏日苏中:南通博物苑·下


大厅后中间部位有楼梯通往三楼。
夏日苏中:南通博物苑·下


夏日苏中:南通博物苑·下


三楼北面有先像室,供奉张氏祖先。
夏日苏中:南通博物苑·下


三楼往四楼的部分,不对外开放。
夏日苏中:南通博物苑·下


三楼中间为大客厅。正中摆放着一块张謇手书的“倚锦楼石屏铭”,《倚锦楼石屏铭》通过对石屏风的来历和品性的描绘,展露出张謇纯净﹑正直﹑高洁的性情。而背面的《家诫》则是对铭文"家诫可书,子听亦便"的生发与演绎。请当时著名刻工黄怀觉和王桂轩镌刻而成。 
夏日苏中:南通博物苑·下


宽大的大客厅,
夏日苏中:南通博物苑·下


三楼东西两面的房间分别是张謇夫妇及其子张孝若夫妇的卧室、餐厅及梳洗室、琴书房。
夏日苏中:南通博物苑·下


夏日苏中:南通博物苑·下


夏日苏中:南通博物苑·下


卧室挂着其正妻徐氏照片。
夏日苏中:南通博物苑·下


夏日苏中:南通博物苑·下


北面有大门通往大街。
夏日苏中:南通博物苑·下


有壁炉,体现中西合璧。
夏日苏中:南通博物苑·下


张謇是1894甲午年慈禧太后六十寿辰恩科会试的状元。但是他目睹清政府的腐败,以及西方列强对中华民族的侵略奴役和蹂躏,毅然弃官回乡,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
夏日苏中:南通博物苑·下


张謇虽然一妻四妾,但仅有一子一女,女儿出生仅三个月即夭折。唯一的儿子,是其46岁时所生,为感谢神灵,在狼山北麓园建造观音堂。
夏日苏中:南通博物苑·下


张謇的独子张孝若,是“民国四大公子”之一,1935年10月在上海寓所被旧仆吴义高开枪刺杀,当场身亡,年仅38岁。由于凶手吴义高随即自杀身死,没有供词和线索,命案遂成悬案。
夏日苏中:南通博物苑·下


北馆:建于1911年。北馆当初本是作为金石书画陈列,张謇为北馆作铭辞为:“将究四类,其广海会。金概所藏,州厅县界。力所弗堪,举例犹派。事固无小,道奚病隘。”北馆建设中,为了陈列当时从吕四海滨出土的长达十多米的鲸骨架,张謇将其改建,楼下陈列除鲸骨架外,还陈列了苑中所藏许多其它动物的骨骼标本和化石,楼上用特制的格屏,陈列通、如、泰、海名家书画。
夏日苏中:南通博物苑·下


庭院中,还放着不少古代石雕、石构件。
夏日苏中:南通博物苑·下


博物苑不小,解放后成了南通市人民公园。
夏日苏中:南通博物苑·下


水禽罧建于1910年八月,在椭圆池周围以石驳成,用以饲养鸟和鱼。池中间以石头砌成小岛,一边连接以曲折的石道,一边则贯以石桥。所有石材都采自南郊的五山。到民国元年(1912)十月,在椭圆池里架设铁丝网罩以饲养鸳鸯等水禽”。
夏日苏中:南通博物苑·下


谦亭。博物苑名建筑之一,原是学校教员修养之处。1917年,南通执教的刺绣艺术家沈寿(号雪宦)在此养病,其去世后,张謇特将中室命名为“味雪斋”,用以纪念。1936年,日军占南通后谦亭被毁,2005年依原貌复建。现为南通华侨博物馆。
夏日苏中:南通博物苑·下


夏日苏中:南通博物苑·下


南通农科大学校舍,1906年张謇在此设立通州师范学校农科。1919年改称南通农科大学,1928年与医科大学、纺织大学组建为南通大学,
夏日苏中:南通博物苑·下


濠河中的九曲桥
夏日苏中:南通博物苑·下


河心亭,大约因为安全原因,不再开放。
夏日苏中:南通博物苑·下

夏日苏中:南通博物苑·下

夏日苏中:南通博物苑·下


转了一大圈,回到大门口,与走累了的思泉师会合。

夏日苏中:南通博物苑·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