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苏中:如皋·定慧寺·高等师范学堂

标签:
如皋师范千年古刹山门朝北楼抱殿宇观音塔杂谈 |
分类: 江苏上海 |
如皋定慧寺在当地名气很大,既然来这里,应该去拜访一下。从水绘园过来也就几公里的距离,定慧寺的宝塔,在园中远远就可以看到。

可能这天游客少,这塔也只有我一人独登。

塔因为比较新,还是钢筋水泥的,所以建筑内部没啥好说,登塔主要是观景,这边是寺庙。

北面,东面都是原先的护城河。


楼梯在内侧的两边,每层墙上都是观音的不同应身,中间的立柱四个方向,每层都坐立着不同铜铸应身。




站得高,看得远,如皋城也不小呀。

最高处看高等师范学堂,还是挺有规模的。护城河在这里扩为放生池,也是一种慈悲为怀。

定慧寺的对门,是国保如皋公立简易师范学堂旧址,现在的如皋高等师范学校。

这里的国保单位,可以入内参观,比某些地方好多了。前身为“如皋公立简易师范学堂”,创办于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创办人为清翰林院编修、民国首任江苏省议会议长沙元炳。他参照日本宏文学院图样,融合中国书院风格设计建造最初的校舍。

这里的国保单位,可以入内参观,比某些地方好多了。前身为“如皋公立简易师范学堂”,创办于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创办人为清翰林院编修、民国首任江苏省议会议长沙元炳。他参照日本宏文学院图样,融合中国书院风格设计建造最初的校舍。
校舍建筑形式古雅朴实,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特别是建筑间檐廊相通,通行其间,晴雨无阻,体现了既注重民族传统,又结合实际使用功能的设计思想。一百多年来,学校保持原貌、原址、原办学方向,有“师范教育活化石”之称。

展厅好几进,全面介绍如师的历史和现状、代表人物等等。

校园这一面,还有些园林气质。

如师的后面部分,更有现代化的建筑,学生们正在上课。

从学校出来,对门的定慧寺没有几步远。

定慧禅寺初建于隋朝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是一座建筑风格独特的千年古刹。

定慧寺平面布局略呈回字形,外为楼堂,内为殿宇。山门朝北,实为罕见。山门为九檩穿斗式硬山建筑,面阔三间。定慧寺原本是山门南向的。明嘉靖年间,倭寇侵扰如皋,为了保护城里老百姓生命财产的安全,公元1554年修筑了城墙。由于地区扩展,新砌的城墙将定慧寺包入城内。这样,定慧寺北有古城河(玉带河),南有护城濠河,西有宋朝龙图阁学士王觌园的玉莲池(已废),东有寺院开浚的放生池,形成了“水环寺”的地势。明万历年间重修定慧寺时,为方便起见,将山门改为北向,整个建筑亦调起来,原山门处改建成藏经楼。

大门紧闭,从侧门而入,据说平时定慧寺北门不开是有历史渊源的,要开就一定有大事发生。进门需要购票,好像那天就看到我一人有这个待遇。

从十七世纪中叶起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前的近三百年中,定慧禅寺被推为如皋县的“首富”,它拥有上万亩的出租土地,在张家堡,四里半渡分设庄房负责收租。大量的田租所得,是其僧众生活和佛事费用的主要来源,也是它久负盛名的一个原因。


展厅好几进,全面介绍如师的历史和现状、代表人物等等。

校园这一面,还有些园林气质。

如师的后面部分,更有现代化的建筑,学生们正在上课。

从学校出来,对门的定慧寺没有几步远。

定慧禅寺初建于隋朝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是一座建筑风格独特的千年古刹。

定慧寺平面布局略呈回字形,外为楼堂,内为殿宇。山门朝北,实为罕见。山门为九檩穿斗式硬山建筑,面阔三间。定慧寺原本是山门南向的。明嘉靖年间,倭寇侵扰如皋,为了保护城里老百姓生命财产的安全,公元1554年修筑了城墙。由于地区扩展,新砌的城墙将定慧寺包入城内。这样,定慧寺北有古城河(玉带河),南有护城濠河,西有宋朝龙图阁学士王觌园的玉莲池(已废),东有寺院开浚的放生池,形成了“水环寺”的地势。明万历年间重修定慧寺时,为方便起见,将山门改为北向,整个建筑亦调起来,原山门处改建成藏经楼。

大门紧闭,从侧门而入,据说平时定慧寺北门不开是有历史渊源的,要开就一定有大事发生。进门需要购票,好像那天就看到我一人有这个待遇。

从十七世纪中叶起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前的近三百年中,定慧禅寺被推为如皋县的“首富”,它拥有上万亩的出租土地,在张家堡,四里半渡分设庄房负责收租。大量的田租所得,是其僧众生活和佛事费用的主要来源,也是它久负盛名的一个原因。

山门内,以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为中轴的两侧,环绕着众多的楼堂、寮房。东侧有祖堂、观音堂、影堂、方丈室、关帝殿、云水台、功德林等,西侧有华严楼、念佛楼、斋堂、讲经堂、寮房等,形成了“楼抱殿宇”的格局。

沿九重石阶而上,就是巍峨雄伟、金碧辉煌的大雄宝殿。殿高十多米,为九歇山式合掌形状的串角砖木结构。高高耸起的四个飞檐翘角上挂有铜铃。殿背正中新安装的高达两米“极乐指南”,更使大殿显得雍容壮观。


定慧寺最南边的藏经楼法宝阁上,珍藏着血书华严经。曾为五台山广济寺的大和尚,继为上海普济寺方丈,后任美国佛教研究会会长、纽约光明寺住持寿冶大和尚(1908-2001)呕心沥血,发无上道心,刺舌尖和手指尖的血写成一部八十卷的华严经中一部藏于法宝阁。法宝阁还藏有一部珍贵的贝叶经,甚为稀有。据《如皋县志》记载: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如皋邑绅顾锡爵将从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带回的贝叶经21页,施给北东岳庙(原址在北城脚水绘园河西)。50年代,始由东岳庙移至定慧寺。


沿九重石阶而上,就是巍峨雄伟、金碧辉煌的大雄宝殿。殿高十多米,为九歇山式合掌形状的串角砖木结构。高高耸起的四个飞檐翘角上挂有铜铃。殿背正中新安装的高达两米“极乐指南”,更使大殿显得雍容壮观。

定慧寺可看的特点还有:双韦驮像、大雄宝殿的“辉映中华”匾额、毗卢天冠、独梗莲花座。

定慧寺最南边的藏经楼法宝阁上,珍藏着血书华严经。曾为五台山广济寺的大和尚,继为上海普济寺方丈,后任美国佛教研究会会长、纽约光明寺住持寿冶大和尚(1908-2001)呕心沥血,发无上道心,刺舌尖和手指尖的血写成一部八十卷的华严经中一部藏于法宝阁。法宝阁还藏有一部珍贵的贝叶经,甚为稀有。据《如皋县志》记载: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如皋邑绅顾锡爵将从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带回的贝叶经21页,施给北东岳庙(原址在北城脚水绘园河西)。50年代,始由东岳庙移至定慧寺。

现存的定慧寺主体建筑系明朝万历年间重建。到了清朝,定慧寺的大殿、钟鼓楼、藏经楼又多次动工整修,古建筑一直保护完好。直到1966年前,定慧寺基本保持了明清以来的风貌。

80年代重修定慧寺,这里保留不少石碑,铭记各施主的功德。


80年代重修定慧寺,这里保留不少石碑,铭记各施主的功德。

观音塔,定慧寺原有佛塔毁于五代时期,现在的观音塔为2002年6月12日奠基,历时两年完成的,是仿明清古塔建筑,框架七层、八角彩绘,高43.88米。塔名,由启功先生书写。

可能这天游客少,这塔也只有我一人独登。

塔因为比较新,还是钢筋水泥的,所以建筑内部没啥好说,登塔主要是观景,这边是寺庙。

北面,东面都是原先的护城河。


楼梯在内侧的两边,每层墙上都是观音的不同应身,中间的立柱四个方向,每层都坐立着不同铜铸应身。




站得高,看得远,如皋城也不小呀。

最高处看高等师范学堂,还是挺有规模的。护城河在这里扩为放生池,也是一种慈悲为怀。

前一篇:夏日苏南:江阴要塞·黄山炮台
后一篇:夏日苏中:如皋·水绘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