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省博:考古成就展-闽迹踪寻·上

(2019-03-21 06:31:36)
标签:

平潭大练岛

连江定海

平潭分流尾屿

怀安窑

武夷山汉城遗址

分类: 展览艺术
福建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山与海塑造的土地在悠久的历史变迁中,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存。数十年来,一代代考古工作者用辛勤的工作与探索的精神,发现、发掘了数以千计的古遗址、古窑址、古墓群,更将领域延伸到广袤的海洋。
省博:考古成就展-闽迹踪寻·上
福州海域是我省水下遗存较为密集的海域,亦是我国水下考古工作开展较早的重点区域。目前福州海域共确认12处水下文化遗存,时代从五代至清代,出水遗物为陶瓷器及少量其他物品,既有福建本省窑址的产品,亦有浙江越窑、龙泉窑、江西景德镇窑、江苏宜兴一带窑址的产品。

青瓷大盘
平潭大练岛元代沉船遗址
省博:考古成就展-闽迹踪寻·上

青瓷碗,青瓷盘,青瓷大盘
平潭大练岛元代沉船遗址
省博:考古成就展-闽迹踪寻·上


黑釉盏
连江定海,南宋时期
省博:考古成就展-闽迹踪寻·上

青瓷碗,青瓷花口碟
平潭分流尾屿五代
省博:考古成就展-闽迹踪寻·上

青瓷双系小罐, 青釉双系小罐
平潭大练岛元代沉船遗址
省博:考古成就展-闽迹踪寻·上

漳州窑,明清时期
漳州是中国外销瓷的重要产地之一,陶瓷文化源远流长。明清时期,漳州月港兴起,漳州窑瓷器成为重要的输出产品,其独特的文化韵味和艺术魅力蜚声海内外。
漳州窑是对明清时期漳州地区窑业的总称,其窑址分布于平和、漳浦、南靖、云霄、诏安、华安等县,以平和的南胜、五寨地区窑址最为集中和具代表性。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多次考古调查,发现明清时期窑址十余处。
省博:考古成就展-闽迹踪寻·上

德化窑,明清时期
甲杯山窑系元明时代的窑址,2001年5月进行考古发掘。出土的瓷器均为白瓷,其中以明代乳白釉瓷器占大多数。日常生活用具有碗、盘、碟、盏、杯、盅、盒、匙等,此外还有钵、罐、洗、勺、水注、执壶、糕模(用于制作糕模饼的模子)等。陈设器有瓶、炉、鼎、觚、灯、砚、砚滴、托架及笛子、印章等。瓷塑作品有观音、弥勒、土地、文昌、童子、仕女、力士、外国人头像,以及动物、寿桃、荔枝等。 
省博:考古成就展-闽迹踪寻·上

白瓷粉盒,是主要的外销品之一。
省博:考古成就展-闽迹踪寻·上

四系罐                                                 黑釉壶
晋江磁灶窑                                                        晋江磁灶窑
省博:考古成就展-闽迹踪寻·上

晋江磁灶窑
磁灶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陶瓷产地之一,是具有浓厚地方特色和时代风格的民窑,生产始于南朝晚期,盛于宋元,延续于明清及近现代。宋元时期,磁灶窑产品外销到日本和东南亚诸国,为福建古代外销陶瓷的主要生产地之一。
省博:考古成就展-闽迹踪寻·上

省博:考古成就展-闽迹踪寻·上

建阳建盏
建窑以产黑瓷而著称。唐代始创烧,到了宋代尤其是南宋为极盛时期,至清代而终。.建窑原是江南地区的民窑,北宋晚期由于“斗茶”的特殊需要,烧制了专供宫廷用的黑盏,部分茶盏底部刻印有“供御”或“进盏”字样。这种瓷器在日本被称为:天目釉。日本和韩国的茶道都非常重视此物。它的胎体厚实、坚致,色呈浅黑或紫黑,器型以碗、盏为主。
省博:考古成就展-闽迹踪寻·上

德化窑,宋代
省博:考古成就展-闽迹踪寻·上

白瓷长颈瓶
德化窑
省博:考古成就展-闽迹踪寻·上

酱釉双系盘口壶                                 酱釉双系罐
怀安窑                                                          怀安窑
怀安窑址,位于福州市郊区洪塘乡淮安村,1982年8至9月有关方面进行发掘,清理出残窑基1座。其结构为龙窑,出土瓷器标本15000多件。怀安窑的发现,解决了福州地区所出土六朝时期青瓷的产地问题,具有重要意义。1991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省博:考古成就展-闽迹踪寻·上

四足炉
怀安窑
省博:考古成就展-闽迹踪寻·上

夏商时期的福建,属于荒莽时期。
昙石山遗址是福建境内第一个经确立的考古学文化, 为福建新石器时代区域考古学文化时空框架的建立奠定了标尺。昙石山文化的考古资料,除标志性的昙石山遗址外, 还有闽侯庄边山、溪头遗址和福清东张下层等遗址作为补充, 较为充分地反映了福建新石器时代末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等各方面, 极大地充实了东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末期的考古学文化研究。
省博:考古成就展-闽迹踪寻·上

闽越国
闽越国是福建历史上地方割据政权中时间最早最长,也最为强盛的诸侯国。在将近一个世纪的岁月中,闽越人民既保持了福建远古文化中的风俗习惯、宗教观念等,又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效法中原内地,从而创造出灿烂一时的闽越古国文化。这些早已消逝在历史长河中的古老文明,在武夷山闽越王城中得到提示。该城是中国南方保存最完整的汉代诸侯王城,是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透视福建上古文明的一扇亮丽的窗口。
省博:考古成就展-闽迹踪寻·上

武夷山汉城遗址
省博:考古成就展-闽迹踪寻·上

红陶罐
福州屏山遗址,汉代
省博:考古成就展-闽迹踪寻·上

武夷山汉城遗址
省博:考古成就展-闽迹踪寻·上

匏壶
武夷山汉城遗址,汉代
省博:考古成就展-闽迹踪寻·上

三足盘
武夷山汉城遗址
省博:考古成就展-闽迹踪寻·上

青铜时代的汲水器
省博:考古成就展-闽迹踪寻·上

带盖罐
光泽池湖遗址
省博:考古成就展-闽迹踪寻·上

省博:考古成就展-闽迹踪寻·上

省博:考古成就展-闽迹踪寻·上

黄土仑青铜时代墓群位于闽侯县鸿尾乡,1978年进行发掘,前后共发现墓葬19座。随葬器物共148件,以陶器为主,还有少量石镞、网坠,其年代大约相当于中原的商代晚期。
省博:考古成就展-闽迹踪寻·上

黄土仑墓葬遗物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在闽江上下游、闽东、闽西等地多有类似发现,为福建地区青铜时代重要的考古学文化类型之一。
省博:考古成就展-闽迹踪寻·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