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冬游记:婺源·理坑·上

(2019-01-08 06:49:42)
标签:

自驾

徽州

上饶

理学渊源

耕读人家

分类: 赣琼两广
作为2018年的收关出行,我把规划半年的江西婺源景德镇和安徽的六安安庆来个长途奔袭。老倪同志依然欣然同行。15日周六,上午出发,在东二环接上老倪,走北二环上高速,经过古田、建阳、武夷山、开了400公里,下午一点到达上饶。在高铁站附近一碗大排米粉填饱肚子。
冬游记:婺源·理坑·上

饭后接上乘高铁从湖南来的好友,继续前行。上高速,到婺源北下,180公里到达理坑村,天色渐晚。到了村口,让客栈的老板娘出来接。车停村口停车场,走不远就到了村中。
溪流边最亮的就是他们的客栈,好像是个网红。这个时节,除了我们来,还有几个来自大连的游客。
冬游记:婺源·理坑·上


一楼还在重新装修,老板乘这个淡季进行改造工程。二楼房间不错,天气冷,开空调还可以。
冬游记:婺源·理坑·上

夜里的理坑,在二三度左右,加上小雨,更显得冰冷。
冬游记:婺源·理坑·上

手机来一张,不一样的色彩。
冬游记:婺源·理坑·上

这里的理坑,不是李坑,原名“理源”,是中国历史古村落,建村于北宋末年。历史够悠久的,我的感觉,因为地处偏僻,村落保存相对完好。
冬游记:婺源·理坑·上

客栈前有座石桥,对面还有小卖部。
冬游记:婺源·理坑·上

让客栈老板安排我们的晚餐。这家的冷水鱼吃起来不错。
冬游记:婺源·理坑·上

因为看过许多人来婺源,都是去那些相对著名的景点,我是第一次来,但走过的徽州古村落已经不少了,所以就挑个冷门一些的。16日一早的理坑,六点多了,也还是静悄悄的。
冬游记:婺源·理坑·上

熬到七点多出来,天光大亮。这下村落可以看得清晰。
冬游记:婺源·理坑·上

可以说,理坑在婺源的最北端,道路到了这里,就只剩下羊肠小道了。所不同的是,村人好读成风,崇尚“读朱子之节,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被文人学者赞为“理学渊源”。
冬游记:婺源·理坑·上

新农村改造的步伐依然来到这犄角旮旯处,新的房子,相对碍眼。
冬游记:婺源·理坑·上

这里再往北,就是黟县,自然山体挡住了去路。
冬游记:婺源·理坑·上

顺着溪流,在村边溜达一下。
冬游记:婺源·理坑·上

冬游记:婺源·理坑·上

冬游记:婺源·理坑·上
来到高处,拍个全景图。冬天的理坑。
冬游记:婺源·理坑·上

冬游记:婺源·理坑·上

通往徽州府城的山道,有座观音阁,虽说古徽州的乡民不像福建各地那样大修庙宇,小小的观音庙,也是一种精神寄托。
冬游记:婺源·理坑·上

这么早,观音阁不开门,敞开式的走廊还是可以通达。
冬游记:婺源·理坑·上

以前道路不发达,都是手拉肩扛,相对闭塞的环境,却也是立志出世的学子发奋读书的好地方。在历史上,理坑共有七品以上的官宦36人,进士16人,文人学士92人,不得不佩服呀。
冬游记:婺源·理坑·上

村落后面,是一大片的天地,远处,都是山体阻隔了。
冬游记:婺源·理坑·上

“青山绿水、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是婺源宝贵的旅游资源和文化财富,在理坑,这样的场面随处可见。
冬游记:婺源·理坑·上

岁月的痕迹,让粉墙都发黑了。
冬游记:婺源·理坑·上
走入村中,如同走进了过去的时光。这里可都是耕读人家呀。
冬游记:婺源·理坑·上

冬游记:婺源·理坑·上

冬游记:婺源·理坑·上

理坑都姓余,遇到的余姓,感觉这次出行比较多,看来主要集中在长江两岸。这么早,三雕工艺馆还没开门。
冬游记:婺源·理坑·上

村中的主干道,还有牌楼,可惜上面的字是现在贴的。
冬游记:婺源·理坑·上

花厅,正名三省堂,为明末建筑。门面够精细,可惜来早了。
冬游记:婺源·理坑·上

因为要回到客栈是早饭,就先回来了,村口的文笔塔,据介绍是近几年重建的,有了它,感觉更有意蕴。

冬游记:婺源·理坑·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