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泰顺:泗溪廊桥·溪东桥·张十一故居

标签:
泗溪北涧桥前坪张厝底张楠青林正绪杂谈 |
分类: 浙江安徽 |
继续在泰顺廊桥文化园的行走,
看看溪东桥下的流水人家。一派田园风光。

桥不长,介绍说东溪早时以碇步渡水,津道多阻,当地林正绪倡首建造蜈蚣桥(即溪东桥)。两端斜坡。

桥头,建有首倡者林正绪的塑像。

两端拱趾各自支撑在桥台上,桥台用花岗岩块石磊筑于两岸山崖之上,两头通道均有石踏跺。

从溪东桥往回走,沿着溪水,来到北涧桥。

这里的视野,比溪东桥宽阔。

桥头,是一个带着古味的茶馆。

大树参天,如虬蛇张扬。

因为多次从图片上见过,走在这里,仿佛旧地重游。

桥头有许多商业店铺,是村民们的商贸场所,现在好像是专门给游客的店铺。

北涧桥为叠梁式木拱廊桥,始建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嘉庆八年(1803)修建,道光二十九年(1849)重修。桥长51.87米,宽5.39米,净跨29米,桥屋20间。相对于溪东桥,这座尺寸就大多了。
桥中,还有神像。许多廊桥中,都供有神龛。

桥不长,介绍说东溪早时以碇步渡水,津道多阻,当地林正绪倡首建造蜈蚣桥(即溪东桥)。两端斜坡。

桥头,建有首倡者林正绪的塑像。

两端拱趾各自支撑在桥台上,桥台用花岗岩块石磊筑于两岸山崖之上,两头通道均有石踏跺。

从溪东桥往回走,沿着溪水,来到北涧桥。

这里的视野,比溪东桥宽阔。

桥头,是一个带着古味的茶馆。

大树参天,如虬蛇张扬。

因为多次从图片上见过,走在这里,仿佛旧地重游。

桥头有许多商业店铺,是村民们的商贸场所,现在好像是专门给游客的店铺。

北涧桥为叠梁式木拱廊桥,始建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嘉庆八年(1803)修建,道光二十九年(1849)重修。桥长51.87米,宽5.39米,净跨29米,桥屋20间。相对于溪东桥,这座尺寸就大多了。

同样,廊桥中间有神龛。

桥头的大树,本身就是一个风景。

溪边,新旧建筑兼容。

北涧桥的风雨板虽然施加了颜色,廊屋的柱架却保持原木本色,天然且朴素。桥屋的大部分石质附件也没有太多雕琢,与木材保持一致的色调。


到廊桥的这一端再欣赏一番。

桥尾,有三位塑像。他们是这座北涧桥首事陈汝昌、林友卿和僧明灯。边上的砖头房,是泰顺廊桥模型展厅,我们也一一参观。

离开泗溪镇,路边没多远就有张十一故居的指示标。顺坡下行一两里就到。作为外地人,我们不知道谁是张十一。看介绍,张十一故居 ,正式名称是“骥园金环底”。清朝嘉庆庚申年的一天,张家大院的家塾内,主人张日华的外甥童生午睡梦见“有送尺素来外面,书交‘骥园金环底’张某某启”。遂将此梦告知主人张日华,张日华“思其字义之美,梦寐之有因也!遂以名吾基址”。 乡民们则俗称为前坪张厝底。

桥头的大树,本身就是一个风景。

溪边,新旧建筑兼容。

北涧桥的风雨板虽然施加了颜色,廊屋的柱架却保持原木本色,天然且朴素。桥屋的大部分石质附件也没有太多雕琢,与木材保持一致的色调。


到廊桥的这一端再欣赏一番。

桥尾,有三位塑像。他们是这座北涧桥首事陈汝昌、林友卿和僧明灯。边上的砖头房,是泰顺廊桥模型展厅,我们也一一参观。

离开泗溪镇,路边没多远就有张十一故居的指示标。顺坡下行一两里就到。作为外地人,我们不知道谁是张十一。看介绍,张十一故居 ,正式名称是“骥园金环底”。清朝嘉庆庚申年的一天,张家大院的家塾内,主人张日华的外甥童生午睡梦见“有送尺素来外面,书交‘骥园金环底’张某某启”。遂将此梦告知主人张日华,张日华“思其字义之美,梦寐之有因也!遂以名吾基址”。

张日华三子鸿公,得十五子四女,其中排名十一子张楠青,天资聪颖,好捉弄人,爱打抱不平,民间有“张十一敲官筒”俗语,其所作所为,让官也怕上三分。至今,浙闽边仍流传着不少关于他的传说,因而被人称为泰顺的“阿凡提”。


据族人记述,最早时,共有建筑十座,屋四十四间,柱三百六十根。大厝依中轴线而建,有正大门楼三座,门内各有小院,门外又能共享一个大院。除居住的房子外,还有花圃、仓库、酒房、马厩等附属建筑,院中建造最精致的是“苏州楼”,可惜已毁于火灾。


2018年的最后一篇博文,辞旧迎新的日子,祝大家新的一年万事如意!
后一篇:深秋苍南:桥墩镇的碗窑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