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博物馆:古代辽宁(四)

标签:
关山辽墓群卤簿钟女真金代金代天盛号石拱桥杂谈 |
分类: 关外东北 |
琥珀饰件
一件为荷叶式,一件为覆叶式。琥珀通常不为中原王朝所采用,在契丹却备受推崇。契丹人认为,琥珀具有定魂魄的作用,以琥珀握手随葬,反映了契丹人灵魂不灭的信仰。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朝代或民族像契丹人那样崇尚琥珀。琥珀的流行也许与契丹人尚佛相关,因为佛教认为水晶代表佛骨,而琥珀代表佛血。这两件琥珀饰均以血珀雕成,质工俱佳,十分珍贵。
叶茂台辽墓群位于法库县叶茂台村西北和北山的山坡,是辽丞相萧义及其家族的墓群。墓的型制多样,文物丰富,对研究辽代历史和契丹民族习俗有重要意义。


漆木双陆
牙骰 (复制品)
辽代琥珀饰品按用途可分为装饰品,佛教及丧葬用品等;原料可能来自于盛产琥珀的波罗的海沿岸经草原商路,由西亚,中亚商人传到辽朝境内。
辽
法库叶茂台出土

铜壶
白玛瑙小碗
辽
法库叶茂台出土

漆木双陆
关山辽墓群的所在地阜新大巴镇的关山种畜场,为辽代萧和家族墓。发掘的七座是萧德温墓、萧德恭及其妻合葬墓、秦国太妃与萧谐领合葬墓等。出土墓志铭六方,镇墓兽一尊,各色釉罐、碗、钵及一批金银铜铁器等珍贵文物,多数墓道两侧有壁画,墓门有彩绘。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辽代契丹族只有耶律与萧这两大姓氏,一为皇族,一为后族。这种现象不仅中原历代王朝所未有,即使在其他边疆少数民族政权中也没有发现第二个。萧和家族有“一门生三后,四世出十王”之称。
鎏金铜铃
鎏金银带扣与带饰
辽
阜新关山出土

青瓷盖罐

关山辽墓壁画在接受唐宋技法的同时又有明显的契丹风格,颜色大红大绿,生机勃勃。壁画的选题,大多真实反映出了当时契丹贵族奢华的现实生活,具有很强的写实性。壁画中,有官员,有奴仆,有和尚道士和巫师,反映了契丹人的礼仪风俗。

已出土的壁画有反映习俗的《迁徙图》《旌旗图》《汉官图》;反映日常生活的《赛棋图》《练剑图》《契丹侍从图》《汉族奴仆图》以及《仙鹤图》《凤凰图》《彩云图》等。无论是内容、制作工艺、选题还是艺术特色都极具历史价值。

男叉手俑

青瓷盖罐
辽
阜新关山出土

关山辽墓壁画在接受唐宋技法的同时又有明显的契丹风格,颜色大红大绿,生机勃勃。壁画的选题,大多真实反映出了当时契丹贵族奢华的现实生活,具有很强的写实性。壁画中,有官员,有奴仆,有和尚道士和巫师,反映了契丹人的礼仪风俗。

已出土的壁画有反映习俗的《迁徙图》《旌旗图》《汉官图》;反映日常生活的《赛棋图》《练剑图》《契丹侍从图》《汉族奴仆图》以及《仙鹤图》《凤凰图》《彩云图》等。无论是内容、制作工艺、选题还是艺术特色都极具历史价值。

男叉手俑
辽
朝阳常遵化墓出土
辽
朝阳商家沟出土
宴饮图砖雕
牵马图砖雕
辽
辽
北宋,辽宁省博物馆藏。

兴起于松花江流域的女真族,在其首领完颜阿骨打的带领下,于公元1115年建立“大金”国,定都上京会宁府(今哈尔滨阿城)。后灭辽破北宋。1153年,海陵王迁都燕京(今北京),定名中都。1214年,金宣宗因受蒙古人所迫而迁都南京(今开封)。1234年,金朝灭亡。金朝统治时期,长期居住在辽宁大地上的女真、契丹、渤海、汉等民族成员,均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作出了各自的贡献,同时也促进了辽宁地区的民族融合。
金代系列官印

白釉黑花盘
铜钟通高1.84米,八波曲的钟脚,钟身由五道弦纹分隔为六层。第一层是铸有二龙抢珠钮(蒲牢)的钟顶,第二至第四层铸作卤簿图,便是革车、指南车、相风乌舆和乘舆亦即辂的“三车一舆”以及各持仪物的百数十人的“旗仗”和“宫卫”,其下是如同长卷的一周山水图,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与云朵上的四组仙人分别铸在钟脚的八个波曲。
帝王出行的仪物制度即所谓“卤簿”,铸在钟上的是王希孟《千里江山图》。据考证,此钟约于靖康二年由金人自汴京(今河南开封)掠运至燕京宛平县仰山寺,清乾隆年间加刻清乾隆年款后运至承德,后由汤左荣从承德盗运至其奉天官邸(即辽宁省博物馆旧址)。解放后,入藏辽宁省博物馆。
第一层为钟顶,呈半球形,上铸双龙钟钮。第二、三、四层凸铸“卤簿仪仗”与“宫卫”纹饰,皆宋代服制,分别是“车辂”、“旗仗”和“宫卫”三个部分;

金戈铁马 女真建国

白釉黑花盘
前一篇:辽宁博物馆:古代辽宁(三)
后一篇:辽宁博物馆:古代辽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