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博物馆:古代辽宁(三)

标签:
黄河路唐墓出土文物冯素弗毌丘俭纪功刻石青瓷飞鱼形水盂契丹 |
分类: 关外东北 |
冯素弗,十六国时期北燕宗室、大臣。北燕文成帝冯跋之弟,北燕昭成帝冯弘之兄。官至侍中、车骑大将军、录尚书事、大司马等,封辽西公。北燕事业,素弗居功厥伟。初为京尹,及镇营丘,百姓歌颂。及为宰辅,谦虚恭慎,非礼不动。虽厮养之贱,皆与之抗礼。车服屋宇,务于俭约,修己率下,百僚惮之。论者归其有宰衡之度。
鸭形玻璃注(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
十六国
北票冯素弗墓出土
北燕文物, 1965
年9月北票县西官营子北燕冯素弗墓出土。长20.5厘米、腹径5.2厘米,重70克。淡绿色玻璃质,质光亮,半透明,微见银绿色锈浸。体横长,鸭形,口如鸭嘴状,长颈鼓腹,拖一细长尾,尾尖微残。背上以玻璃条粘出一对雏鸭式的三角形翅膀,腹下两侧各粘一段波状的折线纹以拟双足,腹底贴一平正的饼状圆玻璃。此器重心在前,只有腹部充水至半时,因后身加重,才得放稳。此器造型生动别致,在早期玻璃器中十分罕见。
这件质地纯正,完整如新的鸭形玻璃注的造型及装饰艺术与风格皆属罗马玻璃系统。其吹管成型、热贴玻璃条等也是古罗马玻璃制作的常用技术。可见这件鸭形玻璃注应是产于今叙利亚至地中海沿岸一带的古罗马帝国,其传入途径是由西域经过草原之国——柔然,再传进冯氏北燕的。它是研究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物证,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青石砚
10.“范阳公章”金印
11.“车骑大将军”鎏金铜印
12. “大司马章”鎏金铜印
13. “辽西公章军”鎏金铜印
铜虎子
十六国
北票冯素弗墓出土
三国
吉林集安出土
经常打三国游戏,难得见到三国人物的真迹。毋丘俭纪功碑的发现,证明《三国志·高句丽传》所记正始五年毋丘俭讨高句丽是确有其事的,而与同书毋丘俭传记载的“六年,复征之”实为同一事件的继续,应依碑文改正为正始五年出兵,六年班师。它书转抄之误亦因此得以明了。

鎏金铜冠饰
鎏金铜鞍桥
桓仁米仓沟将军墓半景复原
将军墓是一座大型的封土石室墓,距今1500多年。1989年被列为辽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辽宁省境内所见的最大一座古墓。墓主无名氏。
墓室四壁、平行叠涩梁、藻井及耳室内全部绘有壁画。壁画绘在墓壁一层薄薄的白灰面上。墓室四壁绘有莲花图案,黑红相间,错落有至。东壁有莲花5行。南北两壁各为5行。西壁为甬道中分,也绘有几朵莲花。双龙纹绘于四壁上端及门周,红色衬底,墨线作龙,双龙一组,弓身交颈屈定张爪,双龙腹身之间的空处,绘有象征吉祥的鼓状图案。

边关重镇 隋唐营州
隋唐统一全国,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南北分裂局面,地接幽燕的辽宁成为经营东北的前沿。这里各族杂居、文化交融,是各族互市交易地,是中原通往东北的枢纽,是中央王朝联系东北各族的纽带,也是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和屏藩重镇。
唐三彩三足罐
唐
朝阳韩贞墓出土
高领外侈、敞口,球形腹,下承三兽形足,有窑沾。腹部中央装饰一周凸弦纹,淋釉,器底部无釉露胎,胎质细腻。上腹部贴塑三个动物纹饰,腹部正中贴塑舞狮。器型饱满,线条柔和。

拍到这里,相机没电了,咳。以下均为手机拍照(前面只是一小部分)
孙则,营州柳城(今朝阳市)人,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起家辽州总管府,不久转任参军;贞观三年(公元629年)改授北黎州昌黎县令;贞右年奉诏出使招服北方几个少数民族部族,其带领藩长入京,被擢升为游击将军占骁卫、怀远府左别将;贞观十九年扈从唐太东征高丽,为左二军总管,躬先士伍,亲决六奇,攻无所守,战无所拒;永徽五年(公元654年)被授予明威将军,永徽六年五月薨于家第,时年67岁,同年十月七日葬于柳城南五里之平原。
朝阳市是我国唐代墓葬八大区之一,历年来发掘唐墓200余座,是东北地区唯一发现唐代墓葬的地方。唐代朝阳称营州,是唐王朝军事重镇,东北地区、经济、文化中心,营州都督府管辖范围为整个东北地区。
釉陶将军俑
釉陶仪仗俑
釉陶文官俑
1993年发掘的朝阳市黄河路唐墓,出土两件发辫石俑。唐墓中石俑很少见,这两件其装束并非汉人,显得很特殊。墓早年多次被盗,考古出土文物七十八件,以陶俑为主。未见墓志铭,从文物推测为五品以上官员。

男石俑
唐
朝阳黄河路出土

女石俑
唐
朝阳黄河路出土

陶武士俑
前一篇:辽宁博物馆:古代辽宁(二)
后一篇:辽宁博物馆:古代辽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