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博物馆:满族民俗展

标签:
鱼刀子旗人萨满信仰旗袍火炕 |
分类: 关外东北 |
满族历史悠久,满族历史据推测最早可以追述到7000年前的肃慎新开流文化和茶啊冲文化时期。黑水靺鞨是满族的直系祖先,后发展为女真。满族是惟一在中国历史上曾两度建立过中原王朝的少数民族。
1115年,由完颜阿骨打建立了金国。1583年,努尔哈赤起兵,逐步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公元1635年皇太极废旧族名,改称“满洲”。公元1636年改后金为清。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定都北京。辛亥革命后通称“满族”。
满族统治阶级建立的清朝,代表中国封建地主阶级持续统治了中国二百六十多年。满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

旧时满族多居住于东北亚地区山林谷地,房屋以木、土、石等材料建造,注重御寒保暖功能和信仰礼俗之需,由此形成本民族特有的民居习俗。“口袋房,万字炕,烟筒座在地面上”,形象地描绘出满族传统住宅的主要特点。居室陈设以日常起居坐卧的火炕为载体,简捷朴实且重视普通用品的装饰美化,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满族特色饮食与民间祭供食品关联密切。满族人喜面食,多以黄米和豆类为原料蒸、烙制作,口感粘软甜香,民间俗称“饽饽”。副食以猪肉为主,煮、燉、烤等烹制方法最为常见,冬季则加入酸菜、蘑菇和粉条等,极富地方特色。此外,满族糕点和清宫特色“满汉全席”,亦久享盛誉。

满族婚嫁习俗既保留传统特色,又吸收汉文化元素,自成一格。旧时多在八旗范围内择偶,嫁娶仪式分为议婚、定婚和成婚三个阶段。具体仪式中,多带有骑射民族朴素的时代特征,并与本民族信仰、服饰等礼俗相互结合,十分注重诹吉纳福的祥和气氛,颇具朴实淳厚的民族风格。








满族传统服饰特色鲜明,为适应骑射生活,早年无论男女都以袍服为主,袍外罩马甲、马褂,以为御寒及装饰。伴随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满族妇女服饰更趋美化,无论贵贱,多梳高髻旗头,着过膝长袍,穿高底旗鞋,世以“旗装”称之。其所穿“旗袍”,经不断改进,至今成为最典型的中国女装样式。
丧葬是满族人一生中最后阶段伴随着死亡而经历的礼仪,包括从临终到埋葬尸体为止,家庭成员和近亲着丧服期间进行的各种礼仪活动。从古至今,满族人重视父母与子女之间剪不断的根系,在进行丧葬过程中强调“孝”与祖先崇拜思想。满族丧葬礼大致分为停尸、哭丧、报丧、入殓、祭奠、出殡、服丧等形式,尤以用旗棺、执红幡和插佛托独具民族特色。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不断进步,殡葬制度的改革,长期形成的丧葬形式也在不断注入新的内容。


旧时满族崇尚萨满信仰,各家族住宅设有神板和索罗竿,多于每年春秋举行大祭,分为朝祭、夕祭、还愿等主要程序,崇拜对象为天神、部落神、祖先神等多种神祇。信仰习俗也融入满族日常生活中,对礼节、居住、饮食、婚嫁等产生重要影响,成为体现满族民族特征的重要元素之一。


翠玉马

点种葫芦

满族又称“旗人”,曾是一个全民皆兵的民族,每一个满族人从出生开始就在家族的庇佑下成长,通过上一代的言传身教下,开启戎马一生。在满族传统的社会里,一直有聚族而居的生活习惯。每一个聚居的大家族都有一个族长(mukunda),由他来负责处理裁决族中过继、修谱、分家、纠纷、婚丧、祭祀等大事;而在族下的每一个家庭里,伴随父母子女关系,突出的是家长制。满族人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中成长,亲身参与族中大小事务,学习骑射、刺绣、剪纸、音乐、舞蹈、曲艺、体育、谱牒、礼节、医药等传统文化。数千年来,大自然的陶冶,生产生活的磨炼,造就了满族人乐观豪放、崇尚竞争的民族性格。他们学习骑射、礼仪,用歌舞、曲艺表达思想和情感;他们撰写家谱,传承从古老祖先那里流传下来的历史记忆。
满营合操阵势图

信牌

验粮器

鱼刀子


点种葫芦

满族又称“旗人”,曾是一个全民皆兵的民族,每一个满族人从出生开始就在家族的庇佑下成长,通过上一代的言传身教下,开启戎马一生。在满族传统的社会里,一直有聚族而居的生活习惯。每一个聚居的大家族都有一个族长(mukunda),由他来负责处理裁决族中过继、修谱、分家、纠纷、婚丧、祭祀等大事;而在族下的每一个家庭里,伴随父母子女关系,突出的是家长制。满族人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中成长,亲身参与族中大小事务,学习骑射、刺绣、剪纸、音乐、舞蹈、曲艺、体育、谱牒、礼节、医药等传统文化。数千年来,大自然的陶冶,生产生活的磨炼,造就了满族人乐观豪放、崇尚竞争的民族性格。他们学习骑射、礼仪,用歌舞、曲艺表达思想和情感;他们撰写家谱,传承从古老祖先那里流传下来的历史记忆。
满营合操阵势图

信牌

验粮器

鱼刀子

资料来自辽宁博物馆
前一篇:辽宁博物馆:古代佛教造像展
后一篇:辽宁博物馆:古代碑誌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