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辽宁博物馆:历代铜镜展·下

(2018-11-17 06:41:01)
标签:

文化

五子登科

遗风余韵

粗犷豪放

雅致不拘

分类: 关外东北

辽宁博物馆:历代铜镜展·下


宋    王质观弈故事镜
辽宁博物馆:历代铜镜展·下


宋    钟形湖州镜
辽宁博物馆:历代铜镜展·下


宋    连钱锦纹镜
辽宁博物馆:历代铜镜展·下


宋  “匪鉴斯镜”钟形镜     
辽宁博物馆:历代铜镜展·下

 
 宋     轩辕镜                                                              宋     湖州仪凤桥镜
辽宁博物馆:历代铜镜展·下


宋    双剑桃形纹镜
辽宁博物馆:历代铜镜展·下


 第五单元、雅致不拘的辽镜

       辽镜承继汉、唐镜遗风,又吸收宋镜风格,有其独到之处。如典型的龟背纹镜,采用方圆结合、层层分割、曲直相形的图案,形成独特的四合纹样。龙纹镜以其刚健犀利的细线刻技法,带来高超的艺术表现能力。菊花纹镜,更多地吸收了宋镜缠枝花草的韵味,细腻、柔美而雅致,更以其花形的镜形,达到镜、花合一的艺术效果。

辽    忍冬纹镜
辽宁博物馆:历代铜镜展·下


左:辽    卐字纹镜

中:辽    菊花龟背纹镜

直径19.5厘米,圆钮,重瓣菊花纹钮座,每个菊瓣上置一组梅花形的珠点小花,应该是表示花蕊。钮座外四个简化蜂纹与四组珠点小花相间排列,其外为单线方框,方框外饰龟背织锦纹,近缘处为一周连珠纹,珠点颗颗饱满,外为一周重瓣纹,坡状素宽钮,是辽代龟背纹镜中典型纹饰。该镜纹饰细腻,镜表有银白亮光,为辽镜中的佳作。

右:辽   八卦纹菱花镜
辽宁博物馆:历代铜镜展·下


辽    连钱锦纹折角方镜
辽宁博物馆:历代铜镜展·下
  

辽    赶珠龙纹菱花镜
辽宁博物馆:历代铜镜展·下


辽   缠枝牡丹纹镜
辽宁博物馆:历代铜镜展·下


左:辽    花瓣纹镜

右:辽    转轮菊花形镜

直径9.85厘米,扁平小圆钮,以钮为中心,向外发散S形菊瓣,共二十瓣,其中一花瓣上刻“济州录事完颜”及花押。辽镜多以菊花为题材,尤以菊瓣钮座为多,该镜似乎以菊瓣座辽镜的钮连同钮座放大,省去外区纹饰而成。辽镜菊瓣纹有三种形态,一为圆形,一为弧长形,一为S形。这种S形菊瓣亦见于辽宁省喀左县大城子利州城址出土辽镜钮座上。
辽宁博物馆:历代铜镜展·下


第六单元、粗犷豪放的金镜

       金代铜镜的主题纹饰非常丰富,其内容不仅有中原流行的图纹样式,也有反映本民族传统的内容,表现手法上也体现了本民族的特点,如金代的双鱼镜,采用浮雕的手法体现纹饰,给人以厚重的感觉,内容上也表现了女真人对渔猎习俗的执着。同时,金代的铜镜,无论是刻划双鱼、双龙、花枝或是人物、山石、树木,线条都比较粗犷,在看惯了宋镜的柔曼、纤弱之后,金代豪放的风格,令人耳目一新。

金   海舶镜
辽宁博物馆:历代铜镜展·下
 

金   双龙纹镜
辽宁博物馆:历代铜镜展·下


金   双鱼纹镜
辽宁博物馆:历代铜镜展·下


金   蟠龙纹镜
辽宁博物馆:历代铜镜展·下


金   双龙纹镜
辽宁博物馆:历代铜镜展·下


金    双鱼镜

直径19.4厘米,双鱼镜是金代最具特色和最为流行的镜类,主题纹饰为两条鲤鱼对游,多采用浮雕技法表现,一般是镜背满布水波纹,或波浪汹涌,浪花朵朵;或层层细波。钮两侧各有一鲤鱼,同向回泳,逐浪嬉戏。
辽宁博物馆:历代铜镜展·下


  柳毅传书故事镜
辽宁博物馆:历代铜镜展·下


金    达摩渡海菱花镜

直径17.75厘米,八瓣菱花形,平顶圆钮。钮右侧达摩身披袈裟,手持伞形法器在海浪中行走。钮左侧海浪中一片云海中升腾起一座殿宇。整个镜背满饰海水。整个故事反映的是达摩祖师一苇渡江的故事。
辽宁博物馆:历代铜镜展·下


金     四童花枝纹镜                                                        金     童戏纹镜
辽宁博物馆:历代铜镜展·下


元   八仙过海纹镜
辽宁博物馆:历代铜镜展·下


第七单元、遗风余韵元明清铜镜

       元代铜镜的工艺已趋向衰落,一般沿袭宋金时代的铜镜图案,但纹饰已渐趋粗略简陋,同时各类形制不一的梵文咒语镜,也成为元代铜镜的一大特点。明代铜镜一般都比较大而且厚重,形制多为圆形,有柱形钮、圆钮和银锭钮,多纪年镜、吉语镜及带作坊名款的铜镜,纹饰有龙、凤和花草,并创新了一套八宝和杂宝图案,以表示吉祥如意。至清代,铜镜的铸造业已衰落,主题纹饰有龙凤、鱼、狮子滚绣球、双喜五蝠等。但明清两代的皇家造镜,亦不乏精品,散发着中国古代铜镜发展历史中的遗风余韵。


元   洛神镜
辽宁博物馆:历代铜镜展·下


元   人物杂宝纹镜
辽宁博物馆:历代铜镜展·下


元   四神廿八宿纹镜
辽宁博物馆:历代铜镜展·下


元   千手佛纹镜
辽宁博物馆:历代铜镜展·下


明    五子登科大镜

直径39.5厘米,平顶小圆钮,蛟龙圆钮座。座外均匀环列四个方框,内铸“五子登科”四字阳文。字间铸八吉祥及仙人云鹤纹,人物各具姿态,生动形象。镜面有线雕千手佛像。
辽宁博物馆:历代铜镜展·下


明   人物楼阁禽鸟纹镜
辽宁博物馆:历代铜镜展·下


明   洪武二十二年云龙纹镜
辽宁博物馆:历代铜镜展·下


清    漆背描金花卉镜

直径13.7厘米,无钮。背髹黑漆,主题纹饰为描金蕃莲图案,其外有三周描金弦纹,一周三角形波纹带。原有挂鼻,已脱失。
漆背,是指用彩色油漆在铜镜背面绘制各种图案的纹饰。漆背镜始于战国时期,多在镜背用黑漆或朱红漆作地,再在漆地上彩漆绘制各种几何、龙凤图案。这面铜镜是在黑漆地的镜背上用笔蘸着含金汞剂描绘金蕃莲的纹样。
辽宁博物馆:历代铜镜展·下


清   湖州薛晋侯造龙凤纹镜
辽宁博物馆:历代铜镜展·下



辽宁博物馆:历代铜镜展·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