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青玉白玉黄玉翡翠 |
分类: 关外东北 |
中国古代玉器艺术发轫于新石器时代,历经商周、两汉、唐宋等几个发展高潮,至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明清时期玉器沿袭唐宋以来世俗化、生活化的风格并加以发扬,尤其是乾隆时期,因玉料资源充足,玉材质地精良,玉器造型规矩,琢磨精致,集历代之大成,达到了玉器史的巅峰。由于历史的原因,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明清玉器数量多,质量佳,品种全,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明清时期玉器的基本面貌。

清碧玉透雕龙凤纹佩

清碧玉透雕梅竹饰

清墨玉蝠在眼前

明玛瑙双螭洗

民国孔雀石印

清 白玉刘海戏蟾
白玉衔芝仙鹿

清
白玉花式洗
岫玉杯

元明 白玉透雕灵芝佩
青玉透雕灵芝佩

清 青玉透雕宝相花盘

清 白玉碗
白玉水盂


中:清白玉镶宝石嵌饰

清乾隆描金云龙纹青玉碗

清翡翠浮雕山水人物插屏

清乾隆青玉平准噶尔碑文插屏(正)

清乾隆青玉平准噶尔碑文插屏 (背)

清乾隆碧玉平金川碑文插屏(正)

清乾隆碧玉平金川碑文插屏(背)




青玉 荷叶式洗
清黄玉耳杯

清青玉渔翁童子
清初
青玉透雕藕根荷花


清青玉双鹭
青白玉鹿
青玉舟

文人雅式

清青玉鹤鹿松纹山子

明 苍白玉螭纹带扣

清

清

清

明

民国

清

清

元明

清

清

清 白玉贴金花式碗
白玉,半透明,碗作花瓣式,花蕾式双耳,椭圆荷花形足,内外壁均有贴金花纹。碗的内壁饰贴金小鱼纹,金箔多有脱落;外壁上下缘浮雕凸齿纹和花瓣纹,腹部满饰贴金枝叶纹。此碗风格与痕都斯坦玉器极其相似。

中:清
左:清 墨玉巧琢灵芝形佩
巧琢又称巧作、巧雕或俏色玉,是玉工根据玉料上不同颜色的分布情况,进行巧妙的设计,是成功地运用“相玉付形、因材施艺”玉雕原则的范例。玉器中最常见的巧琢作品,是利用与白玉共生的墨玉或带皮壳的仔玉雕成的。
右:清 墨玉巧琢菱角双蝠佩
这是利用一块与白玉共生的墨玉雕成的玉器,巧琢而成的一件成功的俏色玉。设计者以墨玉制成菱角,边缘保留部分白色玉料,雕成蝙蝠。因为明清时期流行吉祥题材的玉佩饰,蝙蝠通“福”,菱角通“灵”,因此以蝙蝠与菱角为题材雕琢的玉器,寓意“福至心灵”。

清乾隆

清

清乾隆

清乾隆

清乾隆

清乾隆




清 青玉高浮雕岩凤牡丹纹扁瓶
清
黄玉狮凫形方壶
清 青玉人物山子

明青玉透雕双龙耳扁壶
明
青玉浮雕灵芝花卉扁瓶

明 青玉花式洗
青玉荔枝式洗
青玉桃式洗

青玉 荷叶式洗

玉山子为清代流行的陈设品,是以玉料雕琢成山形的玉器,其上一般以浅浮雕或高浮雕技法雕琢山水或人物故事图案,这类题材的图案是以绘画作品为蓝稿,犹如立体的绘画。这件山子以一块细长形状的料截去一端磨平作为底座,背面保留仔料凸凹不平和褐色皮壳的原状,正面剔除皮料雕琢图案。底座一半雕石头,一半雕为水波纹,水波上站立足踏祥云的观音菩萨,端庄慈祥,衣带飘逸,手持净瓶杨柳,石头上站一双手合于胸前向菩萨祈祷的小童。

明

明

青玉 荷叶式洗

青玉 荷叶式洗
清

清

清 青玉佛手
佛手又称香橼,因其形状似手,故名“佛手”,而“佛”与“福”近音,所以清代以佛手象征多福。这件青玉佛手,器型是模仿植物佛手的样子雕成的,在大型的佛手身上还附有小的佛手和枝叶,造型逼真,琢磨精致。作为陈设品,器体大方,寓意吉祥,是清代玉雕中常见的题材。

清

文人雅式

清

后一篇:辽宁博物馆:明清玉器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