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齐鲁:山东博物馆--汉代画像艺术展·下

标签:
胡汉交战画像嘉祥县五老漥北寨汉画像石墓滕州市龙阳店东平汉墓壁画 |
分类: 鄂豫齐鲁 |
继续参观山东博物馆的汉代画像艺术展。



上:车骑画像


左:人物画像石
车马人物画像石
东汉 滕州市龙阳店出土
上层为瑞兽,下层为人物列队,前列每人手中执物,后列骑马。

左:胡汉交兵画像
第二层胡汉手持长矛对刺或持弓对射
第三层为献俘,两汉人绑来一胡人
第四层为胡人败归,汇报军情
右:胡汉交战、戏蛇画像
上为一汉人骑兵正搭弓欲射杀逃亡的胡人,另一汉骑刺的胡人人仰马翻,下方山峦中隐藏着胡人骑兵,一胡兵正向其首领汇报战况;汉官面前,一卒绑来两名胡人俘虏

上图:胡汉交战画像
东汉 滕州冯卯万庄出土
凸面线刻。画面内容:胡汉交兵图:画面内容为征伐,左端山丘中胡人执弓,飞矢如雨,两列汉骑兵冲杀;报捷:中间门楼二人手悬胡人首级,即古代谓之的“悬首阙下”;凯旋:右侧依次三人,其中蓄长发者为被俘或求和的胡人形象。一马及马上倒立的艺人,一持书使节对一轺车,当为汉军凯旋献俘之意,画面反映了汉与匈奴长久战争,最后大胜的历史场景。
下图:武士对练画像
西汉, 金乡县出土
我大汉军人正加紧操练,随时准备迎击进犯之敌

上:车骑画像
东汉,嘉祥县出土
画面为人乘马车出行的壮观场面。
下:车马人物画像
东汉,嘉祥县宋山出土
画面上有楼阙、人物。楼阙旁边有一棵树,树下栓有一马,据说门前或门旁悬车驻马,反映的是古代“悬车致仕”的退休制度,是告老还乡的象征性表现。
下:车马出行画像
东汉,临清市西张官庄出土
画面周围有非常讲究的装饰性连环图案,内刻有七驾不同形态的马与车。前一导骑,后有随从,构成一幅完整的车马出行图。
上:车马出行画像石
东汉
下:车马出行画像
东汉
狩猎画像
东汉 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出土
画面表现猎人以及被猎人追杀的各种动物形态。图案搭配合理,错落有致。画像线条流畅、动感,实属汉代画像石的精品。
上:乐舞杂技画像
东汉, 济南历城区全福庄出土
浅浮雕。画面着力表现乐舞杂技表演时的宏大场面。画面共分两层:一层:瑞兽图。四兽作回首奔走。二层:乐舞杂技图。中心一建鼓,右侧一人跳丸飞剑。飞剑跳丸是一种以双手抛接数量不等刀、球的杂技技巧,是古代杂技表演时最主要的项目之一。
东汉, 济南历城区全福庄出土
浅浮雕。画面着力表现乐舞杂技表演时的宏大场面。画面共分两层:一层:瑞兽图。四兽作回首奔走。二层:乐舞杂技图。中心一建鼓,右侧一人跳丸飞剑。飞剑跳丸是一种以双手抛接数量不等刀、球的杂技技巧,是古代杂技表演时最主要的项目之一。
下:车马出行画像
东汉
人物刻画逼真,马的形态生动。
乐舞杂技画像
东汉, 滕州龙阳店出土.
浅浮雕。画面共分两层:一层:乐舞杂技图。二人击鼓,二人单手倒立。鼓上一人蹲,二人舞;两侧有倒立、飞剑、跳丸等杂技诸戏。飞剑、跳丸是一种以双手抛接数量不等刀、球的杂技技巧,是古代杂技表演时最主要的项目之一。二层:出骑图。六骑左向行,左一人牵马,步履平缓。

东汉, 滕州龙阳店出土.
浅浮雕。画面共分两层:一层:乐舞杂技图。二人击鼓,二人单手倒立。鼓上一人蹲,二人舞;两侧有倒立、飞剑、跳丸等杂技诸戏。飞剑、跳丸是一种以双手抛接数量不等刀、球的杂技技巧,是古代杂技表演时最主要的项目之一。二层:出骑图。六骑左向行,左一人牵马,步履平缓。

乐舞六博画像
东汉,滕州龙阳店出土
浅浮雕画面共分六层:一至二层:起居图。一人中坐,两侧众人侍。三至四层:乐舞百戏图。中间二人击建鼓,两侧有乐舞杂技、人物。五层:六博图。六博为古代的著名棋戏,春秋至汉最为流行,此后其博弈之法渐次失传。六层:车马出行图。右边亭下一人击鼓。

东汉,滕州龙阳店出土
浅浮雕画面共分六层:一至二层:起居图。一人中坐,两侧众人侍。三至四层:乐舞百戏图。中间二人击建鼓,两侧有乐舞杂技、人物。五层:六博图。六博为古代的著名棋戏,春秋至汉最为流行,此后其博弈之法渐次失传。六层:车马出行图。右边亭下一人击鼓。

左上:建鼓、乐舞、庖厨画像
东汉 嘉祥县五老漥出土
画面下层二人在滤酒,场面形象生动,偌大的酒缸说明汉代酒风之盛。
东汉 嘉祥县五老漥出土
画面下层二人在滤酒,场面形象生动,偌大的酒缸说明汉代酒风之盛。
右上:技乐杂技画像
东汉,嘉祥县隋家庄关庙出土
浅浮雕。画分二;上层三人奏乐,下层四人耍杂技,右下一人抛七球于空中。
东汉,嘉祥县隋家庄关庙出土
浅浮雕。画分二;上层三人奏乐,下层四人耍杂技,右下一人抛七球于空中。
下:乐舞杂技画像
东汉,嘉祥县隋家庄出土
在有限的篇幅中描绘了热闹非凡的场面。
上:楼阁人物画像石
东汉, 滕州市大郭村出土
画面分两层:上层,中间楼房,左边跳出一阁;楼上四人坐,楼下迎宾客。左上一人椎牛;右边大树有羽人、凤鸟。下层,车骑出行。左边亭下二人击鼓,捧盾迎。
下:楼阁人物画像
东汉

北寨汉画像石墓,俗称将军冢。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北寨村,是目前全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汉画像石墓。2001年被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墓约营造于东汉末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墓南北长8.7米,东西宽7.55米。分前、中、后三个主室,均在一中轴线上;东西两面各有侧室,东三室、西三室,共八室。墓由280块石材砌成,其中画像石42块,画像72幅,总面积442.27平方米。画像内容有攻战、祭祀、出行、宴享、乐舞百战、历史故事、神话人物、奇禽异兽等,内容广泛。画面刻工精丽、线条纤劲流畅,是两汉雕刻绘画艺术中的珍品。从中可以考证东汉末年的社会经济状况、阶级矛盾、典章制度、风俗人情、建筑发展、绘画风格、宗教哲学思想等。北寨汉墓画像石在我国考古领域内具有重要的地位,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许多插图均来自于此。

左:人物画像石
东汉,滕州市龙阳店出土
正面上二人叠立,下一人双手托一双轮;左侧面一龙,一人发光,一人躬身持盾。右侧面而神人龙躯,武士发光,捧盾人物。
右:人物画像石
东汉,嘉祥县出土
东汉 滕州市出土
东汉, 滕州市宏道院出土,山东博物馆藏。
东汉,
滕州市龙阳店出土,山东博物馆藏。
东平汉墓壁画
2007年10月,在山东省东平县一座汉代墓室中发现一组罕见的色彩精美、保存完好的彩绘壁画,被誉为:保存完好,世所罕见。据介绍,这些汉代壁画墓,是在东平商城建筑工地在施工过程中发现的。山东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东平县文物管理所对该墓地进行了勘探发掘,共清理发掘汉代墓葬十八座,出土了较为丰富的陶器、铜器和铁器等,三座为壁画墓。其中1号墓约为东汉早期,墓葬结构规整,壁画内容丰富,布局匀称合理。墓顶绘制云气纹和金乌,门楣、墓壁以人物画像为主,间以鸡、狗等动物形象。内容有敬献、谒见、斗鸡、宴饮、舞蹈等场面,各类人物形象多达48人。其中尤以绘制于门楣内侧的12个人物形象神态各异,眉须飘然,栩栩如生。画面色彩艳丽,造型比例匀称,线条简练流畅,刻画细腻精美,形态生动逼真,反映出汉代画匠高超的艺术水准和绘画技巧。文物考古专家认为,这些壁画是山东迄今发现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艺术水平最高的早期壁画,在全国也极为罕见。对于研究汉代丧葬制度、民间生活习俗以及汉代绘画,其价值不言而喻。
宴飨踏鼓乐舞享堂画像
献礼、孔子见老子、走狗和斗鸡图
门楣画武士用来辟邪
这是专家认为水平最高的武士像,可看出武士凶神恶煞看着前来跪见的人,由此可见,衙门难进,狗仗人势,古今相同!
车马人物画像石
人物画像
孔子见老子画像石
东汉 嘉祥县出土
画面分为两层:上层为孔子见老子,自左依次列十三人,左7为老子,左11为孔子,左12为项橐。这是著名的历史典故。
周公辅成王、孔子见老子画像
东汉
画像第二层讲的是周公辅成王的故事。周武王病死,他十三岁的儿子继位,即周成王。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辅助成王掌管国家大事,执掌七年后,还政,成为辅佐幼王的典范。
孔子见老子、骊姬故事画像
东汉 嘉祥县宋山出土
画面第二层是孔子见老子故事,第三层是骊姬故事。骊姬故事主要描绘的是晋献公妃子骊姬为使自己的儿子继位,嫁祸于太子申生,申生最后无法辩白,以死谢罪。
孔子见老子画像
东汉, 嘉祥县洪家庙出土
周公辅成王、捞鼎画像
东汉, 嘉祥县五老漥出土
画面下层为泗水捞鼎的故事。桥上竖立四根杆,两旁各有四人拉绳捞鼎,鼎至半空,河内伸出龙头,咬断绳索,意味着捞鼎失败。桥旁坐观者当为秦王,秦王身后三跪者,面前四人躬身行礼,桥下一船,船上一人撑船,一人叉鱼。
泗水捞鼎画像
东汉, 嘉祥县洪福寺出土
画面上层为蛇戏,中层为人物,下层为泗水捞鼎。
捞鼎、孔子见老子、周公辅成王画像
东汉, 嘉祥县五老漥出土
“邪相刘”残石柱
宋山祠堂
嘉祥县宋山出土
楼阁人物画像
滕州市东戈镇出土
画面第一层一楼双阙,主人安坐楼上,宾客盈门。二层三层是出行图,车骑相接相行,前呼后拥,场面豪华。
人物画像
东汉, 嘉祥县吴家庄观音堂出土
画面一层有楼阁双阙,楼上正堂坐四人,堂外侍者四人,楼下主人凭几而坐,身后一侍者,面前一跪者。另有三人躬身拜谒。
东汉, 嘉祥县宋山出土
面貌第三层表现的是二桃杀三士的故事。三士分别为古冶子、公孙接、田开疆。皆挽袖怒目,剑拔弩张;其中二士伸手取桃,左边持板者为晏婴。
管仲射小白画像
东汉, 嘉祥县宋山出土
画面第三层表现的是管仲射小白的历史故事。公子小白在被弓箭射中铜带钩的情况,假装中箭躺卧在地,骗过管仲,先入临淄得立为国君,是为齐桓公。
朱鲔石室画像
东汉, 金乡县李楼村出土
朱鲔石室原位于山东金乡县城西李庄,是目前已知最大的汉代墓地石祠堂。历史上对其著录,最早见于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1930年,金乡县文教局改明伦堂为古物保护所,陈列朱鲔石室壁画像,并勒石以记之,后遗失半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