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东海边的蚬子
东海边的蚬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32,059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月江苏行:南京甘家大院(民俗馆)上

(2018-06-13 06:53:49)
标签:

甘熙

友恭堂

津逮楼

张秀芳

杨兆群

分类: 江苏上海
三月的南京走个不停,这不,市中心虽然阴沉沉的不长眼,元宵的气氛还没过,还是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的。
三月江苏行:南京甘家大院(民俗馆)上


甘熙宅第在南京算比较有名,但以前也没怎么听说。周边的文化商店也少不了,好像一个社区都是这样的商店,算一个文化街区。
三月江苏行:南京甘家大院(民俗馆)上


各种专卖店,也不少,就是顾客没见几个。
三月江苏行:南京甘家大院(民俗馆)上


长长的白墙里,就是甘熙宅第了。对甘熙了解不多,可是甘氏是南京的名门望族,甘家的祖先,哪可是东吴大将甘宁甘兴霸。
三月江苏行:南京甘家大院(民俗馆)上


大门到了,好像很平常。这里面北,不像是正常的大门,后来看地图,确实走的是北门,直接进的就是宅院了。
三月江苏行:南京甘家大院(民俗馆)上


从国人住宅建筑的方向来说,基本都是坐北朝南,但从这里进来看摆设,又是朝北的,自我感觉方向倒了,自己也糊涂了。有的资料说,甘熙精研风水勘舆之术。其故居朝向上坐南朝北,一是跟经商有关:商家门不宜南向,因商为金,南方为火,火克金为凶,而北方为水,金生水相生则吉,朝向上的“悖异”与风水有关。另外《百家姓》中甘姓后注“渤海”,甘氏源出于此。建筑上坐南朝北,以感念先祖,不忘祖宗。
三月江苏行:南京甘家大院(民俗馆)上


友恭堂, 这里是族中长辈接待宾客、议事、举行婚丧节庆祭祀等重大活动的场所。此堂是南捕厅甘氏的堂号,也是整个宅第、家族的共同称谓。“友恭”的根本是儒家的“孝”,两百多年来,“友恭”精神被甘氏家族历代先祖奉为治家、处世的灵魂和准则。
三月江苏行:南京甘家大院(民俗馆)上


江宁甘氏友恭堂记,碑石镶嵌于甘熙宅第“友恭堂”东墙之上,碑文成书于清嘉庆十七年(即1812年),由长洲人(今苏州)王芑孙撰写,金陵刘文奎镌刻而成。碑文字体遒劲工整,清晰可辨。因为罩在玻璃中,现场无法拍照,记得在南京市博物馆看过其拓片。
三月江苏行:南京甘家大院(民俗馆)上


15号院,从门口的一进,一路到5进,都是南京甘氏家族历史陈列。
三月江苏行:南京甘家大院(民俗馆)上


南捕厅15 号的祖宅是由五落建筑组成,中间为正落,前后共有六进。大厅的后面便是内宅,由三至五进的两层小楼组成,每房甘家人各居一进。
三月江苏行:南京甘家大院(民俗馆)上


甘家是文化世家。甘国栋(1736—1808年),清代藏书家,字遴士,他以藏书知名,先后收藏图书数万卷。甘国栋长子甘福(1768—1834年),乡人称其为“孝义先生”。他曾遍访吴越,搜集书籍十万余卷,并建成江南著名藏书楼“津逮楼”。
三月江苏行:南京甘家大院(民俗馆)上


甘福之子甘熙(1798—1852年),是清代中期著名的方志学家,一生经历丰富,著作等身,是金陵甘氏由商入仕最杰出的代表人物。甘熙1838年中进士,从此步入仕途,与曾国藩,还有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是同榜进士。是晚清南京著名文人、藏书家。以知县签分广西。甘熙一生博学强记,勤事纂述,著有《白下琐言》、《桐荫随笔》、《灵谷寺志》、《栖霞寺志》等地方志书和《金陵忠义孝悌祠传赞》、《寿石轩诗文集》。 
三月江苏行:南京甘家大院(民俗馆)上


这里展出的是原宅第的精美建筑构件。
三月江苏行:南京甘家大院(民俗馆)上


三月江苏行:南京甘家大院(民俗馆)上


宅院的东面,就是著名的津逮楼。津逮楼是甘家建造的一座藏书楼。甘福仿造宁波天一阁式样,在大板巷盖了一座上下各三楹,座南朝北的藏书楼,起名“津逮楼”。甘福父亲甘国栋,以藏书知名,去世后所藏书籍都传给了甘福,甘福更是广为搜求,积蓄极富。津逮二字语出《水经注 · 河水》:“河北有层山,其下层岩峭举,壁岸无阶,悬岩之中多石室焉,室中若有积卷矣,而世上罕有津达者,因谓之积书岩”。故“津逮”亦作“津达”,常用来比喻为学的门径。
三月江苏行:南京甘家大院(民俗馆)上


可惜如今津逮楼空空如也,现在作为南京手工艺品展馆。当年,保彝斋、津逮楼的匾额都是程春海的手笔。程春海,安徽歙县人,曾任教于钟山书院,学识渊博,经史和医卜星相之学都很精通,篆草隶书尤为精妙。
甘福去世后,津逮楼藏书皆传于甘熙,甘熙亦是嗜书之人,尤注重搜集乡邦文献,兼喜金石彝鼎,其书室有“寿石轩”、“筑野堂”。“津逮楼”所藏书籍、字画、金石彝鼎经甘国栋、甘福、甘熙祖孙三代的搜购,相当可观。
三月江苏行:南京甘家大院(民俗馆)上


咸丰三年(1853年)春,太平军攻占金陵,津逮楼等毁于兵火,津逮楼只存在了二十一年,大量的藏书化为灰烬,楼中所藏宋元旧刻及外世难得复本的秘笈自此销迹人世。甘熙在诗中惋惜地说:
津逮楼边风水虚,听秋阁下竹梧疏。
伤心十万签题处,半付秦灰半蠹鱼。
解放初,这里出现了宋本《金石录》,几经周折,最后由郑振铎亲自携往北京,该书现存北京图书馆。这件事在国内曾轰动一时。据悉,甘氏所藏三十卷本《金石录》,已列入《古逸丛书三编》,由中华书局影印出版。
三月江苏行:南京甘家大院(民俗馆)上


津逮楼虽毁于
兵燹,但甘氏其他各室仍有不少藏书和各类线装书,解放初,因为搬家,全部捐赠给南京龙蟠里国学图书馆(即今南京图书馆古籍部)。藏书楼没书,后花园有花。
三月江苏行:南京甘家大院(民俗馆)上


从造园形制和树木花石看,这后花园应该是这几年的手笔。
三月江苏行:南京甘家大院(民俗馆)上


三月江苏行:南京甘家大院(民俗馆)上


三月江苏行:南京甘家大院(民俗馆)上


三月江苏行:南京甘家大院(民俗馆)上


三月江苏行:南京甘家大院(民俗馆)上


一路转过来,来到后花园的南部。春节的气氛还是挺浓烈。








三月江苏行:南京甘家大院(民俗馆)上


这个方向,是甘家大院的南门。又一个进出口。
三月江苏行:南京甘家大院(民俗馆)上


西南角,是佛堂。
三月江苏行:南京甘家大院(民俗馆)上


42号的几进,现在是南京的非遗综合展和专题展。
三月江苏行:南京甘家大院(民俗馆)上


这里正举办“纸上生花——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秀芳、张方林、杨兆群剪、刻纸作品展”。
八龙戏珠,张秀芳作品
三月江苏行:南京甘家大院(民俗馆)上


喜鹊登梅,张秀芳作品
三月江苏行:南京甘家大院(民俗馆)上


桃花柳燕,张秀芳作品
三月江苏行:南京甘家大院(民俗馆)上


田园梦境,张秀芳作品
三月江苏行:南京甘家大院(民俗馆)上


春江独钓,张秀芳作品
三月江苏行:南京甘家大院(民俗馆)上


烟花三月,张秀芳作品
三月江苏行:南京甘家大院(民俗馆)上


馨香淅园,张秀芳作品
三月江苏行:南京甘家大院(民俗馆)上


鹤舞云霄,张秀芳作品
三月江苏行:南京甘家大院(民俗馆)上


桃花迎春开,芙蓉出水来,月下桂飘香,雪中梅添彩。 张秀芳、赵红妹作品。
三月江苏行:南京甘家大院(民俗馆)上



三月江苏行:南京甘家大院(民俗馆)上



三月江苏行:南京甘家大院(民俗馆)上


三兔飞天藻井图,杨兆群作品。
三月江苏行:南京甘家大院(民俗馆)上


禄,杨兆群作品。
三月江苏行:南京甘家大院(民俗馆)上


鹊桥会,杨兆群作品。
三月江苏行:南京甘家大院(民俗馆)上


鲤鱼跳龙门,杨兆群作品。
三月江苏行:南京甘家大院(民俗馆)上


路路通,张方林作品。
三月江苏行:南京甘家大院(民俗馆)上


孔雀,松鹤延年,腾龙,张方林作品。
三月江苏行:南京甘家大院(民俗馆)上


十二生肖,张方林作品。
三月江苏行:南京甘家大院(民俗馆)上


灵猴献瑞,张方林作品。
三月江苏行:南京甘家大院(民俗馆)上


蝶恋花,张方林作品。
三月江苏行:南京甘家大院(民俗馆)上


吉祥云锦。
三月江苏行:南京甘家大院(民俗馆)上


吉祥云锦。

三月江苏行:南京甘家大院(民俗馆)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