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海南:夸下海口 火山公园 上

标签:
科普火山石根雕艺术玄武岩郑廷鹄杂谈 |
分类: 赣琼两广 |
许多人奔海南,都冲着三亚去,我们本来就住的离海边不远,来海口总要周边转转。这石山火山公园的全称是雷琼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而我们参观的实际上就一个死火山口,石山这个名称,我估摸就是因为有这么个火山而来。怎么从海口市区来这里还需要做攻略,我们在万绿园等专线旅游车,一个人15元就直达公园门口,一天也就几部车,很稀少,所以回程不等了,公园门口有中巴到秀英,可以转公交,也便宜。

台风天,风雨欲来的感觉。大门口有不少自愿者,看到里面还有不少扫地的,成群结队做个样子,形式主义没多大效果。公园的前部,是火山风景路。

网络购票,门口取票,挺方便。走进文化广场,火山公园的标志,放在很中心的位置。

火山恋,仙人掌园。既然是地质公园,就要有科普宣传,这介绍的是结壳熔岩。

火山石,很适合种多肉植物,喜欢的朋友都想办法弄一些。这里本土本地就是大片火山石,自然种上了仙人掌。

接着是根雕艺术园。大约只看火山口太单调了,公园方面多添加点调料。

这些根雕属火山地区珍贵之树种,如荔枝、龙眼、刈嘴罗等,经过千百年的自然生长。植根于火山熔岩地带。土层薄、石头多,根部是在岩石表层裂隙延伸,夹带火山石生长,形成盘根错节,千姿百态的天然艺术造型。数千百年后因枯老树根经清理自成根雕。

不少根雕,千奇百怪。


火山神道,这样的天气,感觉阴森。

石头要说的话,介绍是玄武岩。

柱石,也是火山石的一种。


公园的树木,非常茂盛。

绕一下翠趣园,大榕树。


熔岩流保护区。熔岩流呈液态在地表流动的熔岩,熔岩流冷却后形成固体岩石堆积也称之为熔岩流。呈液态流动的熔岩温度熔岩流常在900°C~1200°C之间,如熔岩中气体的含量多,更低的温度也能流动。酸性熔岩粘滞,流动不远,大面积的熔岩流常为基性熔岩。温度高、坡度陡时,熔岩流的流速可达每小时65km。


距今约5000年前,琼北火山迎来了它的第一批客人——南迁的古越人。他们是黎族的先民,海南最早的居民,也可能是火山最早的居民。大约从殷周之际(距今3000年左右)始,讲临高话的先民从广西东部及南部迁移海南,他们历秦汉至隋唐,陆续迁琼。


这里还保存有千百年来人们利用玄武岩所建的古村落、 石屋、 石塔和各种生产、生活器具,记载了人与石相伴的火山文化脉络,被称为中华火山文化之经典。

石山(明·郑廷鹄)
这是石磨,还是压榨机?

山前广场,金鸡很醒目。

火山石的金蟾,来财的象征。

开始上山。


火山神庙。建于道光四年,距今近200年。立有“山岳配天”横碑和刻着“大王神”“土地神”和“应祷神”的石碑,自古以来是火山地区百姓祟拜的一个境主神。

这一片的野菠萝林,长势喜人呀。

火山口就要到了。公园设计成一个环形路,供游客观赏。

从火山的缺口处,我们进入火山口。

一路向下,很是茂密的树木呀。说明这里的地力很旺。


90米的深度,虽然是死火山,也可以感受当初的威猛。


台风天,风雨欲来的感觉。大门口有不少自愿者,看到里面还有不少扫地的,成群结队做个样子,形式主义没多大效果。公园的前部,是火山风景路。

网络购票,门口取票,挺方便。走进文化广场,火山公园的标志,放在很中心的位置。

火山恋,仙人掌园。既然是地质公园,就要有科普宣传,这介绍的是结壳熔岩。

火山石,很适合种多肉植物,喜欢的朋友都想办法弄一些。这里本土本地就是大片火山石,自然种上了仙人掌。

接着是根雕艺术园。大约只看火山口太单调了,公园方面多添加点调料。

这些根雕属火山地区珍贵之树种,如荔枝、龙眼、刈嘴罗等,经过千百年的自然生长。植根于火山熔岩地带。土层薄、石头多,根部是在岩石表层裂隙延伸,夹带火山石生长,形成盘根错节,千姿百态的天然艺术造型。数千百年后因枯老树根经清理自成根雕。

不少根雕,千奇百怪。


火山神道,这样的天气,感觉阴森。

石头要说的话,介绍是玄武岩。

柱石,也是火山石的一种。


公园的树木,非常茂盛。

绕一下翠趣园,大榕树。


熔岩流保护区。熔岩流呈液态在地表流动的熔岩,熔岩流冷却后形成固体岩石堆积也称之为熔岩流。呈液态流动的熔岩温度熔岩流常在900°C~1200°C之间,如熔岩中气体的含量多,更低的温度也能流动。酸性熔岩粘滞,流动不远,大面积的熔岩流常为基性熔岩。温度高、坡度陡时,熔岩流的流速可达每小时65km。


距今约5000年前,琼北火山迎来了它的第一批客人——南迁的古越人。他们是黎族的先民,海南最早的居民,也可能是火山最早的居民。大约从殷周之际(距今3000年左右)始,讲临高话的先民从广西东部及南部迁移海南,他们历秦汉至隋唐,陆续迁琼。

唐宋以后,伴随着几次海南移民浪潮,大批汉人从福建、广东和中原各地进入琼北火山,后来居上占据了当地人口的多数。他们,是大部分现代火山人的祖先。在漫长的岁月里,火山人与石头相依相伴,纠结不清。石头给火山人带来了种种不便,限制他们拓展的空间,造成种种苦难和悲欢离合。但石头也打磨了火山人品格,淬砺了他们坚韧顽强的意志。正是在石头的围困和施予中,火山人创造了特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独特的精神世界。

这里还保存有千百年来人们利用玄武岩所建的古村落、 石屋、 石塔和各种生产、生活器具,记载了人与石相伴的火山文化脉络,被称为中华火山文化之经典。

石山(明·郑廷鹄)
马岭开屏嶂,崚嶒出万山。石田薄云际,丹灶在人寰。白玉飞仙去,金牛何日还。清风岩下树,空对鸟关关。
郑廷鹄( 1505~1563 )
字元侍,号篁溪。明代海南琼山人,府第在琼山府城镇甘蔗园,时人称为“郑公福地”。15岁拜海贞范门下求学,与丘濬曾孙丘郊、丘祁同窗。海先生见其有奇才,料他日后必成大器,将爱女海氏大安人(海瑞的姑姑)许配给他为妻。入郡学后,勤奋研读丘濬著作,对丘濬的为人、学识、事业非常敬佩。郑廷鹄曾为海瑞的启蒙老师,其深远学识,高峻品行,对海瑞的成长大有影响。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会试京师名列第三,殿试赐进士出身。历任工部都水司主事、吏科给事中、工科左给事,江西督学副使,江西布政司右参政。

这是石磨,还是压榨机?

山前广场,金鸡很醒目。

火山石的金蟾,来财的象征。

开始上山。


火山神庙。建于道光四年,距今近200年。立有“山岳配天”横碑和刻着“大王神”“土地神”和“应祷神”的石碑,自古以来是火山地区百姓祟拜的一个境主神。

这一片的野菠萝林,长势喜人呀。

火山口就要到了。公园设计成一个环形路,供游客观赏。

从火山的缺口处,我们进入火山口。

一路向下,很是茂密的树木呀。说明这里的地力很旺。


90米的深度,虽然是死火山,也可以感受当初的威猛。

前一篇:走海南:省博物馆仙凡之间
后一篇:走海南:夸下海口 火山公园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