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走苏北:淮安吴承恩故居

标签:
吴家老宅射阳簃悟园西游记六小龄童杂谈 |
分类: 江苏上海 |
吴承恩故居就在河下古镇游览区的西南角,再次来这里,是因为团购的需要时差。就因为西游记,让吴承恩故居成了著名的景点,现在可是AAAA级哟。这里虽说是故居,实际上是1982当地政府才新建的,原因就是因为吴承恩作为《西游记》的作者,固然有争议,但指向性已经越来越明确了。

吴承恩出生在这座古镇的打铜巷里。据老人们说,吴家老宅子原也是一座大院,一直保留到抗战前,大约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才被战火夷为平地。重建的故居仍在吴家老宅原址。

大堂,有赵朴初题的射阳簃。淮安在西汉最早设县时曾叫“射阳县”,因此吴承恩起号“射阳居士”。他的好友也是儿女亲家状元沈坤曾经赠给吴承恩一块匾额,上面就写着“射阳簃”。吴承恩非常喜爱,便把书斋“射阳簃”的匾额挂在正厅里。厅正中安放的这尊头像,是由中国科学院古人类研究所著名专家贾兰坡根据吴承恩的头颅骨和明代人的装束复原的,科学地再现了吴承恩生前的相貌,在我国众多的古代历史文化名人塑像中,只有这一座是根据逝者的头骨“复原”而不是根据想象创作的。

厅前廊柱上的楹联是:“搜百代阙文,采千秋遗韵,艺苑久推北斗;姑假托神魔,敢直抒胸臆,奇篇演出西游”。

根据吴氏家谱,吴承恩家祖籍涟水,元末明初迁居淮安,至吴承恩已五代。高祖吴鼎是个平民,曾祖吴铭做过浙江余姚县的儒学训导,祖父吴贞是国子监监生,做到了浙江仁和县(今杭州市)的儒学教谕,都是品极低下、职务清闲的小官,专管教化和训诲全县的秀才。他父亲吴锐四岁时,祖父就去世了,最后在一些同僚的资助下,才得以用棺木运回老家安葬。吴锐成年后娶徐氏为妻。徐家是个开设彩线丝带店的,吴锐也跟着经营这种生意,就此弃学从商,再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谋取功名了,吴承恩家也因此由书香门第败落为小商人的家庭。徐氏只生了一个女儿叫吴承嘉。吴锐又娶偏房张氏生了吴承恩。由此看,现在看到的都大大出乎其真实的原状。

这里是厢房。因为是原址重建,算是故居旧址,仅供参观。



吴承恩当年在科举中屡遭挫折,嘉靖中补贡生。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都60岁了才任浙江长兴县丞。后因为牵涉归有光案下狱,“青词宰相”李春芳搭救又聘任过荆王府纪善。一生也是相当潦倒,相比住房没有这般豪华。

既然来了,看看出生地也算一种体验。

吴承恩原配夫人叶氏,生一子,名凤毛,因病早夭。儿子去世后又娶牛氏,未生一男半女,所以吴承恩没有后人。东屋是吴承恩和叶氏的居室;西屋是吴承恩和牛氏的居室。

吴承恩故居布局分为四个院落,由门房、客房、轩厅、书斋等26间房屋和庭院及后花园——悟园组成。感觉太大了。

又一处院落,说是住房。他们家人口没几个,又是没落户,怎么有这么多的房子?





缅恩堂,大约当官不成,只好写作。所以大官出不了作家。


这是悟园的入口。这个名字就是佛教上“觉悟”的意思。《西游记》第2回回目是“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回元神”;顾名思义,也就是吴承恩揣摩构思《西游记》的地方。园门楹联:“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写的是花果山美猴王出世的故事。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堵镂空照壁,后边有一架叫“灵根”的太湖石,石上面有三个天然小孔。这就是《西游记》中所说的“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的缩影。

好玩的是,西游记小说中许多故事,在这里得到体现。居然还有寺庙。西天取经取到这里来了。


整座园林按照苏州园林仿造。个人认为和吴承恩本人没有什么关系。





这里还造了个定海神针,悟空需要金箍棒,随手可得。




猴王世家,六小龄童因为猴戏而闻名,这里有了他们的一片天空。


吴承恩出生在这座古镇的打铜巷里。据老人们说,吴家老宅子原也是一座大院,一直保留到抗战前,大约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才被战火夷为平地。重建的故居仍在吴家老宅原址。

大堂,有赵朴初题的射阳簃。淮安在西汉最早设县时曾叫“射阳县”,因此吴承恩起号“射阳居士”。他的好友也是儿女亲家状元沈坤曾经赠给吴承恩一块匾额,上面就写着“射阳簃”。吴承恩非常喜爱,便把书斋“射阳簃”的匾额挂在正厅里。厅正中安放的这尊头像,是由中国科学院古人类研究所著名专家贾兰坡根据吴承恩的头颅骨和明代人的装束复原的,科学地再现了吴承恩生前的相貌,在我国众多的古代历史文化名人塑像中,只有这一座是根据逝者的头骨“复原”而不是根据想象创作的。

厅前廊柱上的楹联是:“搜百代阙文,采千秋遗韵,艺苑久推北斗;姑假托神魔,敢直抒胸臆,奇篇演出西游”。

根据吴氏家谱,吴承恩家祖籍涟水,元末明初迁居淮安,至吴承恩已五代。高祖吴鼎是个平民,曾祖吴铭做过浙江余姚县的儒学训导,祖父吴贞是国子监监生,做到了浙江仁和县(今杭州市)的儒学教谕,都是品极低下、职务清闲的小官,专管教化和训诲全县的秀才。他父亲吴锐四岁时,祖父就去世了,最后在一些同僚的资助下,才得以用棺木运回老家安葬。吴锐成年后娶徐氏为妻。徐家是个开设彩线丝带店的,吴锐也跟着经营这种生意,就此弃学从商,再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谋取功名了,吴承恩家也因此由书香门第败落为小商人的家庭。徐氏只生了一个女儿叫吴承嘉。吴锐又娶偏房张氏生了吴承恩。由此看,现在看到的都大大出乎其真实的原状。

这里是厢房。因为是原址重建,算是故居旧址,仅供参观。



吴承恩当年在科举中屡遭挫折,嘉靖中补贡生。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都60岁了才任浙江长兴县丞。后因为牵涉归有光案下狱,“青词宰相”李春芳搭救又聘任过荆王府纪善。一生也是相当潦倒,相比住房没有这般豪华。

既然来了,看看出生地也算一种体验。

吴承恩原配夫人叶氏,生一子,名凤毛,因病早夭。儿子去世后又娶牛氏,未生一男半女,所以吴承恩没有后人。东屋是吴承恩和叶氏的居室;西屋是吴承恩和牛氏的居室。

吴承恩故居布局分为四个院落,由门房、客房、轩厅、书斋等26间房屋和庭院及后花园——悟园组成。感觉太大了。

又一处院落,说是住房。他们家人口没几个,又是没落户,怎么有这么多的房子?





缅恩堂,大约当官不成,只好写作。所以大官出不了作家。


这是悟园的入口。这个名字就是佛教上“觉悟”的意思。《西游记》第2回回目是“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回元神”;顾名思义,也就是吴承恩揣摩构思《西游记》的地方。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堵镂空照壁,后边有一架叫“灵根”的太湖石,石上面有三个天然小孔。这就是《西游记》中所说的“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的缩影。

好玩的是,西游记小说中许多故事,在这里得到体现。居然还有寺庙。西天取经取到这里来了。


整座园林按照苏州园林仿造。个人认为和吴承恩本人没有什么关系。





这里还造了个定海神针,悟空需要金箍棒,随手可得。




猴王世家,六小龄童因为猴戏而闻名,这里有了他们的一片天空。

前一篇:四月走苏北:淮安河下古镇
后一篇:四月走苏北:淮安勺湖刘鹗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