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走苏北:淮安清晏园上

标签:
淮阴官宦园林河道总督御碑关帝庙 |
分类: 江苏上海 |
淮阴和淮安,这几年因为改名之争,说不清道不明的地方太多,咱不提。毕竟两者相距有二十公里之远,关键是淮阴出了个大名鼎鼎的韩信,如今只剩下一个淮阴区,感觉比较怪。清晏园,是原淮安府唯一保护完好的古典园林,也是中国漕运史上唯一保留下来的官宦园林,所以从连云港回头,第一个景点就选这里。车子就停在河道总督署大门旁。




来到另一个院落,四周有不少皇帝的御碑。清晏园内计有康熙帝御碑一块,乾隆帝御碑13块,道光帝御碑一块。受御赐者均为河道总督,计有高斌、高晋、张鹏翮、白钟山、李奉翰、黎世序等六人。


乾隆五年,赐高斌碑。
乾隆八年,赐高晋碑。

乾隆丁丑年,赐白钟山碑。
乾隆五年,赐高斌碑。

清净的场地,成了独舞者的天下。

穿过院落,来到园林。水边的鹿鹤榭,压腿的压腿,打太极的打太极。清晏园前身是明清两代官衙的后花园,从明朝永乐十五年起,这儿就是明代户部分司,主管天下粮仓,清代河督靳辅从康熙十六年在此驻节,在任期间,靳辅一直没有间断的对清晏园进行扩建和完善。后来此园又经过了历任河督的精心修建,成了府衙后花园。


这是御碑园的出口。


一汪水面,园林美景。

楼上高挂:清幽高洁




紫藤垂挂,春意盎然。


唱晚亭


水边的是扇亭,很别致的样子。


叶园位于淮安清晏园西南角,意在纪念叶挺将军,早在抗战胜利之后的1946年,当时的苏皖边区政府为了纪念叶挺将军,曾将清晏园更名为叶挺公园。在淮安第二次解放后,叶挺公园又更名为城南公园。其间辟出其中一个三合院加以修缮,之后改名为叶园。

现在里面设有叶挺纪念室,有叶挺将军的生平介绍。


叶园的大门




叶园很幽静,不见其他人。

叶园边,是关帝庙。明崇祯年代的关帝庙更是淮安的特色文物,全国各地关帝庙很多,但只有淮安的文庙在城外武庙在城内。是何原因?

里面基本空空如也。大殿上是关公塑像,不见香火。

大门里面两旁有红马和白马,两翼有忠勇亭和爱国亭。

回到园内,有黄石假山,

这样的黄石垒的山景,和江南园林有所不同,有峡谷之意。

河道总督署是清代全国最高的治水机构,是国家在京城以外专设的治河决策、指挥和管理机构,管辖着黄、淮、运河。从1678年始,清代常驻淮安的河道总督有72任,共58位,历时183年;咸丰十一年(1861年),清政府裁河道总督,由漕运总督兼理河务,迁驻清宴园,历时43年;光绪三十年(1904年),裁漕督,总督署改为江北巡抚署;1905年改设江北提督于此。

河道总督直接受命于皇帝,下辖四道、二十四厅二十四(河兵)营。河道总督的正职多为正二品,或是从一品,副职为正三品。朝廷还常以官阶较高的官员任河道总督,如高斌,嵇曾筠等人均授大学士衔。真是大员压阵呀。现河道总督为2008年复建,算是感受一下。当年的河道总督,塑像立在大院中。


来到另一个院落,四周有不少皇帝的御碑。清晏园内计有康熙帝御碑一块,乾隆帝御碑13块,道光帝御碑一块。受御赐者均为河道总督,计有高斌、高晋、张鹏翮、白钟山、李奉翰、黎世序等六人。

高斌(1683年-1755年),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中期大臣,外戚。其家原为汉族,在内务府做奴仆。其女被册封为乾隆嫔妃后,改为满姓高佳氏。自雍正元年(1723年)起,高斌历任内务府主事、苏州织造、广东布政使、浙江布政使、江苏布政使、河南布政使、江宁织造、江南河道总督、直隶总督、文渊阁大学士等职务。
黎世序(1772~1824年)初名承德,字景和,号湛溪,河南罗山人,清朝大臣。嘉庆元年进士,授江西星子知县,调南昌。擢江苏镇江知府。十六年,迁淮海道。清嘉庆、道光年间治河名臣。
乾隆十六年,赐高斌碑。
道光六年,赐黎世序碑。

高晋(1707-1778年),清朝大臣。凉州总兵高述明第四子、大学士高斌之侄、乾隆帝慧贤皇贵妃的堂兄弟。自知县累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和漕运总督,为清乾隆时期的治河名臣。
李奉翰(?—1799)汉军正蓝旗人,清朝大臣,李宏之子。初捐赀授县丞,历官江苏苏松太道、江南河道总督、河东河道总督、两江总督兼领南河事。
乾隆三十年,赐高晋碑。
乾隆四十九年,赐李奉翰碑。

高晋(1707-1778年),清朝大臣。凉州总兵高述明第四子、大学士高斌之侄、乾隆帝慧贤皇贵妃的堂兄弟。自知县累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和漕运总督,为清乾隆时期的治河名臣。
李奉翰(?—1799)汉军正蓝旗人,清朝大臣,李宏之子。初捐赀授县丞,历官江苏苏松太道、江南河道总督、河东河道总督、两江总督兼领南河事。
乾隆三十年,赐高晋碑。

乾隆五年,赐高斌碑。

乾隆丁丑年,赐白钟山碑。

清净的场地,成了独舞者的天下。

穿过院落,来到园林。水边的鹿鹤榭,压腿的压腿,打太极的打太极。清晏园前身是明清两代官衙的后花园,从明朝永乐十五年起,这儿就是明代户部分司,主管天下粮仓,清代河督靳辅从康熙十六年在此驻节,在任期间,靳辅一直没有间断的对清晏园进行扩建和完善。后来此园又经过了历任河督的精心修建,成了府衙后花园。


这是御碑园的出口。


一汪水面,园林美景。

楼上高挂:清幽高洁




紫藤垂挂,春意盎然。


唱晚亭


水边的是扇亭,很别致的样子。


叶园位于淮安清晏园西南角,意在纪念叶挺将军,早在抗战胜利之后的1946年,当时的苏皖边区政府为了纪念叶挺将军,曾将清晏园更名为叶挺公园。在淮安第二次解放后,叶挺公园又更名为城南公园。其间辟出其中一个三合院加以修缮,之后改名为叶园。

现在里面设有叶挺纪念室,有叶挺将军的生平介绍。


叶园的大门




叶园很幽静,不见其他人。

叶园边,是关帝庙。明崇祯年代的关帝庙更是淮安的特色文物,全国各地关帝庙很多,但只有淮安的文庙在城外武庙在城内。是何原因?

里面基本空空如也。大殿上是关公塑像,不见香火。

大门里面两旁有红马和白马,两翼有忠勇亭和爱国亭。

回到园内,有黄石假山,

这样的黄石垒的山景,和江南园林有所不同,有峡谷之意。

半山腰更有一座亭阁,亭楣挂一块“却顾亭”匾额。看着满山的奇岩怪壑,方知该亭为点题之作。亭柱上挂有对联:山含翠碧堪回眸;水泛涟漪可濯缨。上联点出“却顾”之意;下联犹仿苏州沧浪亭意境。

前一篇:四月走苏北:连云港在海一方
后一篇:四月走苏北:淮安清晏园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