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将乐:杨时故里游

标签:
林氏贞节坊理学家闽学鼻祖三代进士含云寺 |
分类: 八闽大地 |
将乐县,三国吴景帝永安三年(260年)置县,因“邑在将溪之阳,土沃民乐”、“东越王乐野宫在是”,得名“将乐”,是福建省第七个建立的古县,也是中国26个中央苏区县之一。这里是县委,县政府所在地。

我们是二月份来的,这里的春联还挺新。门口一对石鼓。

进门,是“林氏贞节坊”。它建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县衙奉旨给银,为旌表杨时后裔杨祖绳妻节妇林氏所建。现在改造成了杨时纪念馆,也是与时俱进呀。

纪念馆由牌坊式门楼、正堂、后堂、边厢房,以及前、中、后三天井组成,2009年6月26日纪念馆开馆。我们来的时候居然关门。

院子里不知道哪里淘来的石像,石碑,放在墙角。


这边有个院子,在闲逛中,发现办公室有人,就像他们提出参观的要求,问了我们来自何方,他们就开小门让我们参观。

从边门进来,先来到前面的天井。

杨时不仅是一个著名的理学家,还是一个很有影响的政治家,他在担任地方官吏时,所到之处"皆有惠政、民思不忘"。在虔州任司法时(1098年),秉公办案,刚正不阿;在浏阳任知县时(1093年),积极上书朝廷,反映实情,赈济灾民;在余杭任知县时(1106年),顶住奸相蔡京借口"便民"实为其母筑坟的害民之举,在萧山任知县时(1112年)修筑湘湖,蓄水灌田。后人建祠堂、描画像、做祭品祭祀他。

除了程门立雪尊师重教的影响,思想上,杨时一生精研理学,特别是他“倡道东南”,对闽中理学的兴起,建有筚路蓝缕之功,被后人尊为“闽学鼻祖”,特别是北宋灭亡,中原陷落,嵩洛理学已经四散,倡道东南成了儒家思想香火的延续。

朱熹是杨时的三传弟子,程朱理学成了宋明清中国政治的主题,对韩国日本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杨时一家三代进士。杨时在世时,子五个,女四个,孙八个,祖孙一共有十二位进士,这在当时算是奇迹。


后天井,后堂门也是关的。窗口瞧进去,好像空空如也。

找将乐博物馆找不到,找杨时纪念馆,问了宾馆的服务员,也说不出所以然,百度上的地址他们都没听说过,还是保安有办法,索性叫了一部三轮车,五块钱就来到门口,实际并不远,就是在小巷子里,我们外地人根本找不到。

我们是二月份来的,这里的春联还挺新。门口一对石鼓。

进门,是“林氏贞节坊”。它建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县衙奉旨给银,为旌表杨时后裔杨祖绳妻节妇林氏所建。现在改造成了杨时纪念馆,也是与时俱进呀。

纪念馆由牌坊式门楼、正堂、后堂、边厢房,以及前、中、后三天井组成,2009年6月26日纪念馆开馆。我们来的时候居然关门。

院子里不知道哪里淘来的石像,石碑,放在墙角。


这边有个院子,在闲逛中,发现办公室有人,就像他们提出参观的要求,问了我们来自何方,他们就开小门让我们参观。

从边门进来,先来到前面的天井。

杨时不仅是一个著名的理学家,还是一个很有影响的政治家,他在担任地方官吏时,所到之处"皆有惠政、民思不忘"。在虔州任司法时(1098年),秉公办案,刚正不阿;在浏阳任知县时(1093年),积极上书朝廷,反映实情,赈济灾民;在余杭任知县时(1106年),顶住奸相蔡京借口"便民"实为其母筑坟的害民之举,在萧山任知县时(1112年)修筑湘湖,蓄水灌田。后人建祠堂、描画像、做祭品祭祀他。

除了程门立雪尊师重教的影响,思想上,杨时一生精研理学,特别是他“倡道东南”,对闽中理学的兴起,建有筚路蓝缕之功,被后人尊为“闽学鼻祖”,特别是北宋灭亡,中原陷落,嵩洛理学已经四散,倡道东南成了儒家思想香火的延续。

朱熹是杨时的三传弟子,程朱理学成了宋明清中国政治的主题,对韩国日本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杨时一家三代进士。杨时在世时,子五个,女四个,孙八个,祖孙一共有十二位进士,这在当时算是奇迹。

杨时四子杨适在闽西长汀的后裔产生解放军将领,上将1人(杨成武)、中将1人(杨东明)、少将2人(杨俊生、杨东胜),后三位是杨成武的子女。
其中杨时四子杨适在福州的后裔产生海军世家,一个家族有海军上将1人(杨树庄)、海军中将3人(杨廷英、杨庆贞、杨才尧)、海军少将12人(杨廷纲、杨廷枢、杨敬修、杨建全、杨则德、杨树仁、杨益铮、杨益昆、杨益干、杨益江、杨才舜、杨铣元)、准将1人(杨济成)。
还有共和国开国少将 杨尚儒(27世,连城人),杨世明(25世,浏阳人),老红军第一军医大学校长
杨锡光(23世,将乐人)

后天井,后堂门也是关的。窗口瞧进去,好像空空如也。

出了纪念馆,来到将乐县北的华山,这里原有含云寺,杨时曾在这白云袅绕,幽雅静谧的地方,度过他幼年的读书生涯,而且在他一生中还多次在此聚徒讲学并写成许多宏篇巨著,诸如《礼记解义》、《列子解》、《虎头岩记》等。可惜在四十年代的一场大火中化成灰烬!
前一篇:春到将乐:龟山杨时墓
后一篇:福建省博:意匠天工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