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罗源秋日:岭兜村 百丈溪

(2016-10-18 06:29:19)
标签:

江夏黄

陈靖姑

六叶

百丈溪

中房乡

分类: 闽都十邑
罗源岭兜村,就在中房镇出来一点往百丈溪的路边。看到别人的游记有点到它,所以就有印象了,看到路边的房子和小桥,知道这是一个古村。停下来走一下。
罗源秋日:岭兜村 <wbr>百丈溪


村口的古桥、亭子和大树,就是一个风景,可惜是阴雨天,拍不出风光。岭兜溪上东西走向架着一座石构桥,为单墩双孔平梁桥,墩与桥台由条石砌造,上有出挑,墩呈船形,桥面由两块宽0.6米的石梁并排铺就。桥全长20米,宽1.2米,桥东有石阶达于路,一棵爬满藤萝蕨草的老树沉默无声风骨铮铮守卫在桥旁,这就是十分著名的岭兜桥了。
罗源秋日:岭兜村 <wbr>百丈溪


岭兜桥始建于宋元丰七年(1084年),桥梁上刻有一些文字,因年代久远,大部文字已模糊不清,只能依稀看出“岭兜”、“元丰七年”、“募众筹石”等字样,记录了乡民募造此桥的情况。前几年,为了安全起见,村里在桥的两侧安上了钢管护栏,显得与整个田园气息的画面格格不入。
罗源秋日:岭兜村 <wbr>百丈溪


罗源秋日:岭兜村 <wbr>百丈溪


桥西建有娘奶宫,宫的前廊与桥相连,娘奶宫内祀陈靖姑,福州地区妇幼保护神。陈靖姑丈夫刘杞莲系古田县人,曾在罗源县任巡检,他们在罗源的故事被写入《闽都别记》。罗源民众和古田、闽东地区一样,对陈靖姑的信仰很兴盛,乡村建有不少的庙宫祭祀。
罗源秋日:岭兜村 <wbr>百丈溪
        

罗源秋日:岭兜村 <wbr>百丈溪


宫门紧锁,今天娘奶休息。
罗源秋日:岭兜村 <wbr>百丈溪


黄姓是罗源第三大姓,广泛分布于各乡,有许多都是宋代自古田县迁来。“陈林半天下,黄郑满街走”福州八大姓,黄姓名列前茅。这里也是黄姓的聚居地。
罗源秋日:岭兜村 <wbr>百丈溪


根据族谱,宋建隆三年(962年),古田县黄坂(古田横溪里倪洋)的黄珠来到罗源河洋丰下里定居,当时称藻林境,即今天的中房镇岭兜村。黄珠出自江夏虎丘黄,是闽清六叶的第三叶黄凝之后。
罗源秋日:岭兜村 <wbr>百丈溪


宗族社会,在福建有很好的历史传承。现在正在慢慢淡化。
罗源秋日:岭兜村 <wbr>百丈溪


罗源秋日:岭兜村 <wbr>百丈溪


罗源秋日:岭兜村 <wbr>百丈溪


我也就只在村头这里转转,因为时间不够,没有深入。
罗源秋日:岭兜村 <wbr>百丈溪


罗源秋日:岭兜村 <wbr>百丈溪


罗源秋日:岭兜村 <wbr>百丈溪


罗源秋日:岭兜村 <wbr>百丈溪


罗源秋日:岭兜村 <wbr>百丈溪


罗源秋日:岭兜村 <wbr>百丈溪


继续驱车,来到百丈水电站。
罗源秋日:岭兜村 <wbr>百丈溪


水位不高呀。过了夏天,这里有些枯竭。
罗源秋日:岭兜村 <wbr>百丈溪


下游,是溯溪好场所。夏日周末,应该有不少驴友来。我只来探一下,没有这样的体力和耐力。
罗源秋日:岭兜村 <wbr>百丈溪


罗源秋日:岭兜村 <wbr>百丈溪


罗源秋日:岭兜村 <wbr>百丈溪


往下游,想找百丈瀑布而不得,问了路边寺庙里的和尚,说需要走入溪中,这里没开发,来回至少要两三个小时。天空下着雨,时间也不早了,撤。想直接到宁德再上高速,被告知道路塌方,只得走上窄小的乡道往罗源再回福州。
罗源秋日:岭兜村 <wbr>百丈溪


小路还有30多公里才可以上高速,这一路盘来弯去,老娘年纪大了,感觉不舒服。以后这样的地方,还是不能再带老人家了,年纪大了,要注意安全呀。
罗源秋日:岭兜村 <wbr>百丈溪


罗源秋日:岭兜村 <wbr>百丈溪


看到山坳里的小村,停车拍两张,算是走过路过。

罗源秋日:岭兜村 <wbr>百丈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