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皖西北:亳州·曹操运兵道

标签:
亳州古城建安文化文物保护单位 |
分类: 浙江安徽 |
曹操运兵道在亳州古城内,到了原来标志的入口一问,不对,要继续往西走过大路口。看到这座仿汉建筑,知道到了。

新修的这样门楼,增加了对曹操以及后代的介绍,甚至连建安文化都一并说明,它的范围就大大超过了运兵道的范畴。门票也就大大提高了。

直接路过这些对我来说多余的部分,走了这样的时光隧道。。。去体验一下古地道的凉快。



新修的这样门楼,增加了对曹操以及后代的介绍,甚至连建安文化都一并说明,它的范围就大大超过了运兵道的范畴。门票也就大大提高了。

直接路过这些对我来说多余的部分,走了这样的时光隧道。。。去体验一下古地道的凉快。


介绍说,这里的地道,唐宋时期多次修葺,仍作为军事战道使用。南宋嘉熙四年(1240年),黄河决口,亳州城被淹,运兵道被灌淤塞,自此深埋地下700余年未被发现。

1969年,为响应毛泽东“深挖洞,广积粮”的号召,全市群众广泛参与挖地下防空洞,先后在老城区人民东、人民西、人民南、人民北4条街道地下大范围发现古地下道,已查明近8千米长。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运兵道内有障碍墙、绊脚板、陷阱等陷敌设施,还有猫耳洞、掩体、传话孔、灯龛、通气孔等附属设施,深深体现了曹操的谋略。《三国志》记载曹操多次运用地道战取得胜利,可见他对地道重要作用的认识。

记得当年看的《向阳院的故事》就说到这里。

这里还分层了。


1969年,为响应毛泽东“深挖洞,广积粮”的号召,全市群众广泛参与挖地下防空洞,先后在老城区人民东、人民西、人民南、人民北4条街道地下大范围发现古地下道,已查明近8千米长。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运兵道内有障碍墙、绊脚板、陷阱等陷敌设施,还有猫耳洞、掩体、传话孔、灯龛、通气孔等附属设施,深深体现了曹操的谋略。《三国志》记载曹操多次运用地道战取得胜利,可见他对地道重要作用的认识。

记得当年看的《向阳院的故事》就说到这里。

这里还分层了。

运兵道内清理出土的文物相当丰富,主要有东汉、三国、唐宋各时代的遗物,有直接用于作战的铁刀、铁剑、弹丸、铁钉、衔枚等军事器械,也有用于生活的铜镜、铁灯、瓷盏、陶瓷等器物,还有用于娱乐消闲的围棋子以及用于购物的流通货币铜钱等遗物。

走到这里,算是回到了进口处,也是出口处了。

后一篇:夏日皖西北:亳州关公花戏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