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下莆田 国保木兰陂

标签:
钱四娘李宏蔡京九十九沟林从世 |
分类: 八闽大地 |
木兰陂莆田市区西南几公里处,现在已经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离开广化寺后就直奔这里。看到一座寺庙,周围修复一新,感觉像是一座公园。

看到小庙大门上“钱氏圣妃宫”的牌匾,才知道这里还有一位为了建木兰陂而献身的长乐女子钱四娘。当年木兰溪两岸的兴化平原,频遭上游冲下的洪水和下游漫上的海潮侵害。路过此地的钱四娘,目睹当地百姓受灾之苦,于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携来巨金动工截流筑堰。因水流湍急,建起来的陂堰很快被山洪冲垮。钱四娘悲愤至极,投入溪洪以身殉陂,时年19岁。

可以说钱四娘是木兰陂的首创者,但又是失败者。此后,与钱四娘同邑的进士林从世携金10万缗来莆继续筑陂,也因水流过急仍未成功。这就有点前赴后继的意思。奇怪的是,在莆田建这么重大的水力工程,居然都是福州长乐的人士。最大的受益者莆田当地人怎么不参与呢?

碑廊,记载木兰陂的建造功绩和明清以来不断修缮的历史,以及1962年冬郭沫若到此游览时写的《咏木兰陂》诗碑6首12块。

木兰陂纪念馆关门,要看历史自己找资料去。这里原来是李宏庙,是纪念木兰陂真正的修造者。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侯官(现福州)人李宏又捐资筑陂,他总结前两次失败的教训,在和尚冯智日的帮助下,重新勘察地形水势,把陂址改择在水道宽、流水缓、溪床布有大块岩石的木兰陂今址,经过8年的苦心营建,至北宋元丰六年(1083年),终于大功告成。

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碑。实际上,莆田人在钱四娘建陂的启动下都想着在木兰溪上筑陂,在京为官的莆籍蔡京听说后上奏皇帝下诏向天下招贤建陂,侯官县李宏是应诏来莆的。蔡京被作为奸臣,这样的功劳就不记在他身上了。据介绍,李宏当年带的钱不够,倾家得缗钱七万,率家丁七人入莆,在精疲力竭时,还是蔡京出手,“复奏于朝,募有财有干者辅之。得十四大家,遂慨然施钱共七十万缗”十倍的金钱,才成功。

李宏对工程精益求精,花八年时间于1083年建成千年不毁的木兰陂,他巡视木兰灌区途中得病行至大孤屿(黄石金山村)逝世,终年41岁,宋景定三年(1262)诏封惠济侯。李宏墓在金山村如今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木兰陂工程由陂首枢纽、输水渠系、涵闸三大部分组成系统的灌区。陂首枢纽工程就是拦河坝,涵闸用于调蓄排涝。渠系工程主要用于引木兰溪水灌溉农田,莆田人称之为“九十九沟”。

宋代建成后,当时主要引水灌溉“南洋”,即木兰溪南岸的兴化平原。陂首南端建进水闸——迥澜桥,引水入“南洋”,这是南洋沟渠的源头。从这里开始挖沟通向新度、黄石、笏石、北高。

到了元皇庆年间(1312-1313年),分木兰陂水入北洋,开发北洋灌区。其源头是陂首北端的“万金陡门”进水闸。上述沟渠中,陂南渠道长199.8公里,陂北渠道109.7公里,南北沟渠总长309.5公里,蓄水3100多万立方米。灌溉南北洋16.5万亩良田。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看到小庙大门上“钱氏圣妃宫”的牌匾,才知道这里还有一位为了建木兰陂而献身的长乐女子钱四娘。当年木兰溪两岸的兴化平原,频遭上游冲下的洪水和下游漫上的海潮侵害。路过此地的钱四娘,目睹当地百姓受灾之苦,于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携来巨金动工截流筑堰。因水流湍急,建起来的陂堰很快被山洪冲垮。钱四娘悲愤至极,投入溪洪以身殉陂,时年19岁。

可以说钱四娘是木兰陂的首创者,但又是失败者。此后,与钱四娘同邑的进士林从世携金10万缗来莆继续筑陂,也因水流过急仍未成功。这就有点前赴后继的意思。奇怪的是,在莆田建这么重大的水力工程,居然都是福州长乐的人士。最大的受益者莆田当地人怎么不参与呢?

碑廊,记载木兰陂的建造功绩和明清以来不断修缮的历史,以及1962年冬郭沫若到此游览时写的《咏木兰陂》诗碑6首12块。

木兰陂纪念馆关门,要看历史自己找资料去。这里原来是李宏庙,是纪念木兰陂真正的修造者。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侯官(现福州)人李宏又捐资筑陂,他总结前两次失败的教训,在和尚冯智日的帮助下,重新勘察地形水势,把陂址改择在水道宽、流水缓、溪床布有大块岩石的木兰陂今址,经过8年的苦心营建,至北宋元丰六年(1083年),终于大功告成。

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碑。实际上,莆田人在钱四娘建陂的启动下都想着在木兰溪上筑陂,在京为官的莆籍蔡京听说后上奏皇帝下诏向天下招贤建陂,侯官县李宏是应诏来莆的。蔡京被作为奸臣,这样的功劳就不记在他身上了。据介绍,李宏当年带的钱不够,倾家得缗钱七万,率家丁七人入莆,在精疲力竭时,还是蔡京出手,“复奏于朝,募有财有干者辅之。得十四大家,遂慨然施钱共七十万缗”十倍的金钱,才成功。

李宏对工程精益求精,花八年时间于1083年建成千年不毁的木兰陂,他巡视木兰灌区途中得病行至大孤屿(黄石金山村)逝世,终年41岁,宋景定三年(1262)诏封惠济侯。李宏墓在金山村如今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木兰陂工程由陂首枢纽、输水渠系、涵闸三大部分组成系统的灌区。陂首枢纽工程就是拦河坝,涵闸用于调蓄排涝。渠系工程主要用于引木兰溪水灌溉农田,莆田人称之为“九十九沟”。

宋代建成后,当时主要引水灌溉“南洋”,即木兰溪南岸的兴化平原。陂首南端建进水闸——迥澜桥,引水入“南洋”,这是南洋沟渠的源头。从这里开始挖沟通向新度、黄石、笏石、北高。

到了元皇庆年间(1312-1313年),分木兰陂水入北洋,开发北洋灌区。其源头是陂首北端的“万金陡门”进水闸。上述沟渠中,陂南渠道长199.8公里,陂北渠道109.7公里,南北沟渠总长309.5公里,蓄水3100多万立方米。灌溉南北洋16.5万亩良田。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很久以前,兴化平原是一片汪洋大海。后由于海岸上升,由河海泥沙在浅海湾交错沉积以及人工围垦形成。木兰陂未建之前,木兰溪下游海水倒灌,咸淡不分。木兰溪常常泛滥,洪水淹没农田庄稼。宋代建成的木兰陂横截溪流,拒海水于陂下,使溪海分流,引溪水灌溉农田,兴化平原才渐渐变成了鱼米之乡。

莆田的母亲河:木兰溪。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整整900年,兴化平原上的人们喝的都是九十九沟的水。




莆田的母亲河:木兰溪。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整整900年,兴化平原上的人们喝的都是九十九沟的水。



莆田县宋明两代人才辈出,是出进士最多的年代。宋代中进士的有1678人,出了5个状元,明代有进士548人,状元2个。这基本上是在宋代元代木兰陂工程完成、人们安土乐居以后。农业的丰收、人口的聚集、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减少、生活稳定,这一切都有利于创造安定的学习环境。






全国五大古陂:木兰陂、南安陂、官杜陂、芍陂、信丰陂。前三个都在兴化平原。除了这里的木兰陂,南安陂是莆田最早建成的万亩引水工程,位于萩芦溪下游的江口镇石狮村,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节度使陈洪进创建。


官杜陂是仙游县最大的古代引水工程,建于宋淳祐二年(1242年)。位于榜头镇赤荷村溪口,截引木兰溪支流仙水溪水源,灌溉榜头一带5000多亩耕地。芍陂是淮河流域著名古陂塘灌溉工程,位于安徽省寿县南。春秋时期楚庄王十六年至二十三年(公元前598年~公元前591年)由孙叔敖创建,迄今2500多年一直发挥不同程度的灌溉效益。
信丰陂,大约已经不起作用了,网络上找不到资料。


前一篇:初夏下莆田 南山广化寺
后一篇:莆田逛老街释迦文佛塔